发布时间:2014-04-03 15:40 原文链接: 贵州省探明铝土矿已超七亿吨

  “截至目前,务正道地区探明的铝土矿资源总量已超过7亿吨,已经超额完成‘358’目标规划的2.5亿吨的任务,弥补了我国铝土矿资源匮乏的短板。”近日,中国矿业联合会赴贵州调研,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详细介绍了贵州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的成果,并特别强调了目前该省铝土矿的找矿成果对贵州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务正道铝土矿整装勘查是国土资源部确定的首批47个整装勘查项目之一,是全国特别找矿行动计划项目。近期,随着贵州省地矿局117队提交的《贵州省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大塘向斜整装勘查地质报告》通过专家评审,估算资源总量1.8亿余吨,该地区已提交超大型矿床2个,大型矿床9个,中型矿床14个。全省铝土矿资源总量累计已超过7亿吨,个别地区铝土矿层厚度超过7米,实现了重大找矿突破。

  据悉,上世纪60年代末,贵州省地矿专家就在该区域获得铝土矿线索,并展开了长达数30多年的追踪,发现若干铝土矿床(点)。但因条件限制,并未进行规模化的勘探。直到2007年,贵州省地矿部门提交4000多万吨铝土矿储量的详查报告,在业界引起震惊。2010年,贵州省启动了对务川、道真、正安的铝土矿整装勘查项目,投入经费4.3亿元,计划3年内探明储量达2.5亿吨。

  目前中国铝土矿资源十分紧张。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中国进口铝土矿522万吨,同比增加48.2%,2013年全年中国进口铝土矿总量7007万吨,同比增加78.7%,呈迅猛增长趋势。目前,中国在航空、汽车等行业所需铝材都是向国外进口。并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今后对铝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贵州省铝土矿储量的重大突破将有效缓解我国该矿种的紧缺局面。

  据了解,总投资达630多亿元的80万吨煤电铝工程已在贵州省务川县开工建设,预计一期工程2015年投产后,年工业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相关文章

与北大并列,武汉大学获批9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武汉大学获批9项,立项数与北京大学并列,位居高校第三。获批项目分别是信息管理学院李纲教授《情报学视角下的科技安全领域国......

新研究揭示桃的“西游”历史

桃起源于我国,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桃种质资源的集中分布地,地方品种类型最为丰富。然而,该地区桃种质资源来源不明,多样性水平不清楚,严重阻碍了西北地区桃种质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近日,中国农业......

贵州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方圆775平方公里的贵州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是濒危物种黔金丝猴的栖息地。今年以来,梵净山下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江口县,补栽补育供黔金丝猴栖息和食用的植物,......

冯新斌、何志旭被授予贵州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贵州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黔府发〔2023〕1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钾资源仅占全球储量2%!我国补“钾”取得重要进展

面对钾资源匮乏、进口依存度高、供应链安全无法保障等难题,我国无机盐行业近年来从矿产勘查、境外开发、技术升级、高效利用等方面积极行动,确保钾资源供应。这是6月8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行的2023世界钾盐钾......

贵州有何特别之处,让企业把数据中心建在这里?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差比较小,是一个天然的避暑胜地。风、光、水等绿色能源充足,这样的气候环境和能源条件非常适宜大数据服务器运行。......

自然资源部地质矿产科学数据中心成立

4月6日,自然资源部地质矿产科学数据中心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正式成立。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学数据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自然资源科学数据管理,促进开放共享,自然资......

贵州省科技厅赴贵安新区开展企业研发投入归集辅导

为做好重点企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填报服务,近日,贵州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联合贵州省统计局,组织贵阳市科技局及统计局相关负责同志及相关专家,到贵安新区指导调研华为云研发规范项......

贵州六盘水调研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协同创新项目

近日,贵州省科技厅到六盘水盘州市调研盘江煤电集团承担的贵州省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重大协同创新项目“贵州省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提产增效关键技术及工程试验”。调研组一行深入课题实施现场,听取各课题负责人对研......

尤政代表: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应加快布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探索经验,但从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撑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日前,在接受《中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