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0 11:01 原文链接: 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推出20项举措支持积极生育

人口生育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家事,更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国事,但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却并不乐观。

  为应对生育率降低等问题,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对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同年8月施行的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也明确提出,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3个子女。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完善生育休假和待遇保障机制,强化住房、税收等支持措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生育友好的就业环境,加强宣传引导和服务管理等7个方面,完善和落实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推出20项具体举措,落实优化生育政策相关工作。

  多措并举支持托育服务发展

  生了孩子谁来带?这个问题是困扰许多适育家庭的一大难题,尤其在双职工家庭中更为普遍。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发展托育服务对于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具有明显的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说,国内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大概有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现实中托育服务供给不足是一大短板。

  其实,近年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健全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监察专员杜希学介绍说,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托育服务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2020年以来,新修订和制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都增设或设立专门的条款,规定要发展托育服务事业。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达到4.5个。把小托育纳入大规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足见国家对发展托育服务的高度重视。

  在国家政策法规体系框架不断建立完善的同时,2020年至2022年,国家发改委、卫健委持续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累计新增托位20万个。各地也积极将托育服务纳入本地的政策法规实施方案、发展规划中,积极组织落实,取得了一定进展。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已达2.03个。

  但是,由于我国现代托育服务体系起步较晚,距离“十四五”期末要达到4.5个目标还有不小差距。为支持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重点围绕“基本、普惠、投资、收费、减负”这五大关键词提出了具体举措。基本,就是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突出对幼有所育的基本民生保障。普惠,就是要着力增加普惠性服务,发展公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力量来投资,支持用人单位举办,建设社区服务网点,探索家庭托育模式,有效扩大普惠性的托育服务供给。投资,就是要加大投资支持力度,通过中央投资的支持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力度,共同加强托育服务行业的能力建设。收费,就是要规范各类服务收费,明确公办托育机构收费标准由地方政府来制定,合理确定托育服务的价格。减负,就是要减轻机构经营负担,出台支持托育机构发展的一揽子政策。

  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

  住房是影响家庭生育意愿的另一个因素。

  《指导意见》提出,要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住房政策要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在缴存城市无自有住房且租赁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对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条件的城市可给予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相关支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对促进生育的支持措施。各地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据其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优化公租房轮候与配租规则,将家庭人数及构成等纳入轮候排序或综合评分的因素,对符合条件且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可直接组织选房;完善公租房调换政策,对因家庭人口增加、就业、子女就学等原因需要调换公租房的,根据房源情况及时调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以《指导意见》出台为契机,加大对多子女家庭公租房精准保障的力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潘伟介绍说,近年来,住建部指导督促各地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通过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对城镇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已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截至2021年年底,通过公租房保障帮助111.4万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6.9万三孩家庭、2.3万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解决了住房问题。

  《指导意见》还要求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

  “以新市民和青年人为主要出发点,是因为他们是生育的主体,解决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有利于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潘伟说,“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预计可以帮助26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改善居住条件。

  生育保险覆盖灵活就业人员

  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女性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不仅保障了生育女性的基本权益,也起到了促进男女公平就业的积极作用。

  我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覆盖面不断扩大,2021年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4亿人,是2012年的1.5倍。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生育保险依法覆盖用人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由用人单位缴费,个人不缴费,单位从业人员按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两项待遇。

  对于有稳定工作的群体来说,各方面保障相对完备,但社会上还有很多灵活就业人群,她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为更好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医疗和生育保障权益,《指导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加生育保险。

  “探索将灵活就业人员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是出于多方面考虑。”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说,随着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人员逐渐增多,由于没有固定用人单位,她们不在生育保险法定覆盖范围,因此,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有利于健全制度,充分体现政策的包容性。

  此外,灵活就业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就业不稳定,生育期间收入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将其纳入保障范围,有利于缓解其生育的后顾之忧。

  “《指导意见》提出将由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政策。”刘娟解释说,随着人口政策的调整优化,地方在国家法定产假之外新设了一些生育奖励假,但各地假期时长不一、差异较大,在权益保障做法上也各有不同,容易造成地区间、人群间攀比,由国家统一规范能均衡地区间的待遇差距。


相关文章

高校女教师困境:当生育时钟与考核时钟同时响起

3个月前,37岁的高校女教师王漾生下了小孩,但她并未沉浸于初为人母的喜悦。按照她任职学校“非升即走”的制度,若考核期内未能晋升副教授者,王漾就面临离职风险。今年是她考核期的最后一年,论文还没发够的她在......

女性生育:减寿还是增寿?

人类的生育如同其他动物的生育一样,一个基本的目的是保持种群的繁衍,因此,是生命的一种必然和本质现象。今天,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观点也影响到人们对女性生育的评价,并且让女性对生育有了畏难。例如,一些观点......

二三孩中考加10分?用力别偏了

政府部门提供奶粉补贴以鼓励生育,已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落地。日前,泽州县举行“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九项措施”首批受益家庭补助发放仪式,为来自全县16个镇的首批10户家庭发放了一次性生育补贴和奶粉补助,共计......

上海最新生育数据公布!总和生育率0.7平均初育年龄30岁

2月20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其官网上发布《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监测统计数据》。其中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一孩率66.01%,二孩率29.46%,多孩率4.53%。户籍人口一孩率73.80%,二孩率......

多地明确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补贴多少?

近日,多地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的措施,包括生育补贴、购房补贴等等,尤其是针对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大家多生娃。那么多地明确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生育补贴!补贴多少?下面就和小编一起......

消除女员工生育歧视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最近,一封要求女员工一旦怀孕自动离职的公司免责承诺书在网上引发关注。承诺书上写道:“本人郑重承诺在公司工作期间一旦怀孕,本人要自动离职,并且放弃追究本单位任何经济补偿和相关法律责任。”媒体记者联系到发......

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推出20项举措支持积极生育

人口生育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家事,更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国事,但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却并不乐观。为应对生育率降低等问题,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推出20项举措支持积极生育

人口生育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家事,更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国事,但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却并不乐观。为应对生育率降低等问题,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17部门联合发文:积极落实生育政策,避免一放了之

人口因素始终是国家发展决策中的重大战略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推出20项具体措施落实生育支持政......

避孕套市场下滑40%,中国进入“低欲望社会”了吗?

盼望着疫情可以提高生育率的人们,失算了!长时间的居家隔离,不仅没像部分人想象的那样,会刺激起存在于人类基因中的最原始的欲望,推动大家“造个人玩”,反而在人口问题上又蒙了一层阴霾。最新报道称,全球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