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14 15:47 原文链接: 国际最新发现一颗可能存在的候选系外卫星

中新网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研究人员描述了一个新的命名编号为Kepler-1708 b-i的候选系外卫星(系外卫星是指围绕太阳系外行星旋转的卫星),这颗可能存在的系外卫星大小为地球2.6倍。

天文学家称,一旦Kepler-1708 b-i的系外卫星的身份得到确认,它或为破解系外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提供新线索。

该论文介绍,人类生活的太阳系中到处都有卫星,但目前还无法证实任何一个绕系外行星旋转的卫星的身份,之前曾发现过一些候选系外卫星,比如2018年的Kepler-1625 b-i。以一定距离绕母恒星旋转的冷巨行星是有利于卫星形成的一个区域,如木星或土星。然而,这类行星很难用凌星法探测到——凌星法是发现系外行星最常用的方法,主要观测行星-卫星系统从正面横越母恒星时导致的微小的亮度减弱。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大卫·基平(David Kipping)和同事通过分析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通过凌星法发现的系外行星,以寻找系外卫星存在的痕迹。他们主要分析了70个温度很低(低于300开尔文,大约相当于27°C)的气态巨行星,这些气态巨行星以大于地日距离的距离围绕各自的母恒星旋转,轨道周期长于1年。经过严格筛选,他们只在一颗和木星差不多大的系外行星Kepler-1708 b周围发现了一个信号,对这个信号的最佳解释是Kepler-1708 b周围有一颗系外卫星Kepler-1708 b-i,但有1%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伪信号。

相关文章

天文学家首次在褐矮星周围发现太阳系外辐射带

天文学家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个辐射带,围绕着一颗名为LSRJ1835+3259的褐矮星。该辐射带的强度是木星的1000万倍,代表了探索潜在的可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关键一步。这一发现是通过一个由39......

“月掩金星”24日上演,如何观测?

当金星遇上月亮,会出现怎样的天文景象?3月24现身天宇的“月掩金星”,成为不少天文爱好者关注的对象。对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郑捷表示,从全球范围来说,月掩金星每年都会出现一到两次。就国内而......

“星火”相传,守望星空不辍

“穹台窥象”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其中的“穹台”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区观象山边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近百年来,这座不大的观象台背后,有数位中国天文气象开拓者的名字熠熠闪光。在这里,孙立南父女“......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原行星盘上尘埃尺寸的变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分子云与恒星形成团组对尘埃尺寸在原行星盘径向的分布进行细致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RadialProfileofDustGrainSizeintheProtoplanet......

世界首个覆盖五大洲的自动天文台网络建成

近日,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完成了伽马暴与瞬变源观测系统(BOOTES)的全球部署。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自动望远镜网络,其站点分布于西班牙、新西兰、中国、墨西哥、南非和智......

我国研究人员成功构造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

从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大样本恒星演化研究团组李振威博士与合作者,利用最新得到的物质交换稳定性判据,并结合双星星族演化模型,成功构造了银河系内双白矮星星族。研究成果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上......

银河推春冬季“双拼”“最小满月”现元宵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2月1日消息,随着北半球白昼继续延长,气温开始回升,二月星空更加晶莹剔透,银河迎来观赏季。新春尾声,五万年一遇的彗星达到最大亮度,2023年度“最小满月”将在元宵报到。据专家介......

《自然》论文: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碰撞时的信号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天文学家通过对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进行研究,认为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而探......

看向更遥远的深空韦布望远镜正深刻改变天文学

作为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身价”100亿美元的韦布空间望远镜于去年12月25日发射升空,旨在“探索宇宙的起源”。即使迄今观测时间不足半年,它仍然做出了几项破纪录的重要发现,美国太空网在21日的报道......

黑洞瓦解恒星引发天文奇观或助理解黑洞特性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和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分别发表论文称,研究人员报道了一次罕见潮汐瓦解事件(TDE,指当一颗恒星被一颗特大质量黑洞撕裂时释放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