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8 13:53 原文链接: 红肉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结直肠癌(大肠癌,CRC)是对初始在结肠或直肠部位的组织发展形成的癌症统称。它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癌症,患者占比高达9.4%,其中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占全球31%。结直肠癌导致的死亡人数在中国癌症死亡人数排行榜中位列第五。

  IARC工作组在2015年时调查了800多项研究,最有影响力的证据已经显示出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十几种癌症之间存在联系。

  已知较高的红肉和加工肉摄入量、较低的膳食纤维、较高的酒精摄入量和较低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都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对患者直接导致突变的作用仍有待阐明。

  北京时间6月18日,发表在国际肿瘤研究顶级期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杂志 Cancer Discovery (IF=29.5)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肿瘤学家Marios Giannakis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将结直肠突变特征与食用加工或非加工红肉联系起来,提供了二者之间的机制联系,并进一步阐明红肉在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临床前模型实验表明,食用红肉可能会促进结肠中致癌化合物的形成,但该研究未能显示与患者结直肠癌发展的直接分子联系。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缺乏证明结直肠癌患者具有的特定突变模式是摄入红肉导致的。因此,确定结肠细胞中导致癌症的分子变化,不仅可以揭示红肉在结肠直肠癌发展中的作用,还将为癌症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确定相关的遗传变化,研究人员对参与三项美国全国性前瞻队列研究(护士健康研究I/II和健康专业人员随访研究)900个配对的结直肠癌患者正常和结直肠癌组织进行了全外显子组DNA测序。所有患者在诊断结直肠癌之前的几年中都提供了关于饮食、生活方式和其他因素的信息。

  

  对DNA测序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和癌变的结肠组织中存在一些突变特征,包括一个指示烷基化的特征,这是一种DNA损伤形式。DNA的烷基化损伤可以导致复制过程中的错配,已被认为是引起基因突变及诱发相关疾病的原因。

  研究人员发现,烷基化特征与诊断前摄入加工或未加工红肉显著相关,但与摄入其他食物或其他生活方式因素无关。而且,摄入红肉与本研究中发现的任何其他突变特征都没有关联。

  

  在此前的研究中,Giannakis团队发现,食用红肉与远端结肠的癌症发病率有关,远端结肠的正常和癌症组织的烷基化损伤明显高于近端结肠组织。

  研究人员通过一个预测模型确定了KRAS和PIK3CA基因是烷基化诱导突变的潜在靶点。与这一预测结果一致,他们发现,携带KRAS G12D、KRAS G13D或PIK3CA E545K驱动了突变的结直肠肿瘤与没有这些突变的肿瘤相比,烷基化特征的富集程度更高。烷基化特征还与患者生存相关:与损伤水平较低的患者相比,肿瘤具有最高水平烷基化损伤的患者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风险高出47%。

  

  该研究首次在结肠细胞中发现了一个烷基化突变特征,并将其与食用红肉和癌症驱动突变联系起来。这些发现表明,食用红肉可能导致烷基化损伤,并诱导KRAS和PIK3CA的致癌突变,从而促进结肠直肠癌的发展。这项研究提供的数据进一步支持了食用红肉作为结直肠癌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也为预防、检测和治疗这种疾病提供了机会。”

  Giannakis解释说,如果医生能够识别出那些具有在遗传上容易累积烷基化损伤的个体,可以建议他们限制红肉摄入量,以作为一种精确的预防形式。此外,烷基化突变特征可以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识别结直肠癌风险较高的患者或在早期阶段检测癌症。由于烷基化特征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因此它也有可能作为一种预后生物标志物。但Giannakis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这些可能性。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的一个局限性是研究参与者的潜在选择偏倚,因为在队列研究中无法从所有发病的结直肠癌病例中获取组织标本。目前,Giannakis的团队正在探索摄入红肉与烷基化损伤在不同患者群体中的潜在作用。


相关文章

肿瘤化身个性化癌症治疗的新方法

由于每个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差异很大,因此确定结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法可能具有挑战性。日内瓦大学(UNIGE)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创新方法,可以在不使用患者身体或进行动物实验的情况下测试各种药物。相反,他们利......

肿瘤患者“没劲”可能真不是矫情

门诊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肿瘤患者就诊时表示,没特别不舒服,就是浑身没劲。典型比如王阿姨,一年半前体检发现右肺肿块,手术后病理明确是肺腺癌,属于早中期,做了4次术后辅助化疗,之后定期随访复查。几次随访结果......

3550万美元!LarkspurBiosciences致力下一代精准肿瘤免疫疗法

2023年5月23日,LarkspurBiosciences携3550万美元融资亮相,致力于开发下一代精准肿瘤免疫疗法。本轮融资由PolarisInnovationFund、3EBioventures......

紫杉类药物纳米递送系统有望用于多种实体肿瘤治疗

5月22日,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第二附属医院康华峰教授、马小斌副教授团队,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吴昊研究员团队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李源培教授团队联合开发了一种新型紫杉类药物纳米递送系统,在卵巢癌模型中显......

瘤内基因编辑增效ACT疗法研究获进展

过继T细胞转移(adoptiveT-celltransfer,ACT)疗法是颇具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但对实体瘤效果欠佳,亟需通过学科交叉来发展针对实体瘤增效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

透皮给药系统未来3大研究方向进展

作为对疗效有限传统口服和静脉注射的替代方法,经皮给药(TDD)在肿瘤诊治中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在过去的十年中,由于天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易得性,被设计成各种纳米载体,为经皮给药提供......

张俊:消灭肿瘤是一场高智商的终极战役

“医学并没有发达到能使人长生不老或百病不侵,但医学的光芒在于救人于水火,在患者最疼痛、最无助,甚至感到没有依靠的时候,给他们的生命照亮一束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主任张俊说,从医几十......

许大千/吕志民/周钦合作揭示肿瘤细胞防御铁死亡新机制

多细胞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预定的、受到精确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例如细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细胞焦亡(Pyroptosis),以及铁死亡(Ferr......

从来没有“老胃病”,为啥得胃癌?

42岁的徐女士前几年因为出现一次恶心呕吐去检查,没想到却查出了胃癌。做了全胃切除术后,目前总体情况不错。徐女士平时饮食挺注意,也没有“老胃病”,却居然得了胃癌,她左右想不通。但在诊疗中,医生发现,她的......

免疫联合放化疗

我国的食管癌患者约占每年全球新发病例的54%,但整体预后欠佳,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食管癌首席专家刘孟忠团队完成了一项前瞻性II期临床研究(EC-CRT-001),研究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