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3 15:16 原文链接: 解析人源松弛素/胰岛素样肽受体4复合物三维结构

  人源松弛素/胰岛素样肽受体4(Relaxin family peptide receptor 4,RXFP4)为A类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2003年首见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2005年被证实为胰岛素样肽5(Insulin-like peptide 5,INSL5)的内源性受体。INSL5属于松弛素/胰岛素超家族。1999年,Conklin等在研究该超家族保守的B链半胱氨酸基序(Motif)时,通过检索人类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数据库发现,二者均高表达于结直肠组织。INSL5/RXFP4还参与调控能量代谢、食欲调节和肠道蠕动等生理功能。目前,尚未解析RXFP4与内源性配体或活性小分子配体的复合物三维结构。

  1月30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讲席教授王明伟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柳红/杨德华领衔的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igand recognition mechanism of the human relaxin family peptide receptor 4 (RXFP4)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RXFP4分别结合内源性配体INSL5、小分子RXFP4/RXFP3双激动剂Compound 4及小分子RXFP4选择性激动剂DC591053与Gi蛋白形成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阐明了INSL5独特的受体识别模式,揭示了Compound 4拟肽作用的关键位点和DC591053受体亚型选择性的分子机制。

  合作团队利用大肠杆菌表达、高密度发酵和专有蛋白纯化技术批量生产INSL5,为结构解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柳红课题组已构建的四氢异喹啉类优势骨架化合物库进行药理活性筛选,以及基于四氢异喹啉母核开展多轮结构优化,研究发现了非肽类RXFP4选择性激动剂DC591053(pEC50 = 7.24 ± 0.12)。王明伟课题组和杨德华课题组在NanoBiT系连技术的助推下获得了分别与上述三种不同配体结合、颗粒均一和性状稳定的RXFP4–Gi蛋白复合物,并通过300 kV冷冻电镜所拍摄的清晰图像和后继单颗粒三维重构,解析了分辨率各自为3.19埃、3.03埃和2.75埃的INSL5–RXFP4–Gi、Compound 4–RXFP4–Gi及DC591053–RXFP4–Gi三个复合物的分子结构(图1)。

  研究显示,RXFP4识别INSL5的方式不同于已报道的A类GPCR:INSL5 B链羧基末端的α-螺旋深入受体跨膜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D),而A链则覆盖正构位点从而维持配体的完整性和结构稳定性。特别是B链羧基末端的R23B与RXPF4上的E1002.63(右上标数字为Ballesteros–Weinstein编号,用于确定TMD氨基酸的相对位置)形成盐桥,而W24B除了与T1213.32、Q2055.39和R2085.42等残基形成众多极性作用网络外,亦可与W972.60及H2997.43发生与受体激活密切关联的堆叠效应(图2)。人为突变E1002.63、T1213.32和R2085.42导致INSL5完全失活,破坏W972.60、Q2055.39和H2997.43等残基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RXFP4的活化。

  非选择性激动剂Compound 4能深入RXFP4的结合口袋,其胍基模拟INSL5的B链R23B与RXFP4上的E1002.63形成盐桥,而吲哚母核则模拟W24B的吲哚环与周围残基形成广泛的相互作用;该小分子配体对RXFP4的激活能力在发生W972.60、E1002.63、T1213.32与H2997.43等残基的突变后显著降低(图3a-b)。然而,选择性激动剂DC591053则展现了与Compound 4迥异的结合方式,其吗啉环占据RXFP4独特的配体结合口袋(图3c-d),在3.29、3.33、5.39、5.42和7.39等位点上(Ballesteros–Weinstein编号)与RXFP3的氨基酸差异明显,与亚型选择性相关(图3e)。上述成果得到了功能性实验数据的支持:置换RXFP3和RXFP4上述同源位点的氨基酸,Compound 4对RXFP4突变体L1183.29S+V1223.33S的作用没有显著变化,但DC591053的效价却降低20.9倍;较之Compound 4,DC591053激活Q2055.39H和R2085.42K等RXFP4突变体的能力也受到更大影响。

  该工作有助于探索RXFP4的生理功能和开发高效的选择性RXFP4小分子激动剂,并有望提升科学家对胰岛素超家族成员多元识别相关受体的认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支持。临港实验室、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图1.RXFP4–Gi分别结合INSL5、Compound 4和DC591053的冷冻电镜结构。a、INSL5–RXFP4–Gi复合物结构;b、Compound 4–RXFP4–Gi复合物结构及Compound 4的化学结构;c、DC591053–RXFP4–Gi复合物结构及DC591053的化学结构。

图2.RXFP4识别INSL5的结构基础。a、INSL5与RXFP4结合的整体示意图;b、INSL5的B链羧基末端R23B和W24B深入RXFP4的正构位点并形成多个极性相互作用;c-e、RXFP4胞外环参与INSL5的识别。

图3.小分子激动剂的拟肽作用及和DC591053选择性激活RXFP4的分子机制。a、Compound 4的结合口袋截面图;b、Compound 4与RXFP4的相互作用;c、DC591053特异性激活RXFP4;d、DC591053结合口袋截面图;e、小分子激动剂与受体相互作用模式示意。

相关文章

月经周期可能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自然-代谢》9月21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大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受到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调控。研究结果来自对11名女性开展的随机临床试验。此前研究显示,大脑对胰岛素很敏感,而且胰岛素会影响脑内的特化神......

电流使细胞产生胰岛素可穿戴活细胞编程设备获进展?

示意图显示了植入小鼠背部的封装DART工程细胞,DART系统可用于治疗Ⅰ型糖尿病小鼠  图片来源:《自然·代谢》 据《自然·代谢》31日发表的一项生物技术突破称,科学家实......

首例化学分化胰岛细胞移植手术成功,1型糖尿病可治愈

昨天,北京大学发布了一则有关糖尿病治疗的重磅消息:北大干细胞研究中心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合作,成功完成了国际首例1型糖尿病受试者化学重编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移植手术。该治疗技术有望成为彻底......

一种水凝胶竟能治疗不孕不育!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和抱川中文医科大学的一个联合研究小组,利用子宫衍生的脱细胞外基质(UdECM)研制出一种可诱导子宫内膜再生的水凝胶,并首次揭示了控制这一过程的机制。该项成果发表在3日的《先进功能材料》......

降低血糖,1类创新药磷酸瑞格列汀片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磷酸瑞格列汀片(商品名:瑞泽唐)上市,该药适用于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磷酸瑞格列汀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

宾大学者研发低成本口服植物性胰岛素,可在室温下保存

糖尿病影响着超过5亿人,2021年夺走670万条生命。据估计,未来20年内将增加670%以上的患者,但糖尿病的治疗面临诸多局限。胰岛素虽然可以挽救全球约5.37亿成人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但绝大多数患者负......

胃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手段

研究人员从人类胃部提取干细胞,并将其转化为能对血糖水平变化作出反应的胰岛素生产细胞,就像健康的胰腺细胞一样。这一发现可能意味着有一天,糖尿病患者可以生产自己的胰岛素,而不是依赖注射。人类胃部分泌胰岛素......

专访王志珍:在实验室里我才觉踏实、快乐、幸福

1965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牛结晶胰岛素的合成,这一成果深深地震撼了刚从大学毕业的王志珍。1970年前后,探索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合成机理的研究逊色展开,她抓住这辆疾驰而来的火车,从此与蛋白质研......

新型胰岛素胶囊,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澳大利亚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新的胶囊,这可能意味着糖尿病患者有一天可能可以口服胰岛素而不是注射它。这种设计也有可能用于输送其他蛋白质药物,如抗生素和癌症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身体的免疫系统......

全新胰岛移植策略,解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难题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并多伴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对于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移植有望实现疾病治愈。但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移植方法存在较高出血和凝血风险,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