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4-16 14:07 原文链接: 近红外电压纳米探针助力神经元电信号在体成像

  群体神经元活动的在体检测是揭示神经系统功能机制的关键。研发高灵敏的并可用近红外光激发的电压敏感探针,已成为当前国际神经科学领域重点攻克的技术难关之一。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步文博研究团队合作研发了一种可用近红外光激发的电压敏感荧光纳米探针,成功监测了斑马鱼和小鼠脑中神经元膜电位的动态变化。该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神经元钙离子荧光成像是目前在体成像主要手段之一。然而,相比于神经脉冲信号,钙离子荧光信号的动力学相对较慢,而且很难推断出与之对应的神经脉冲的频率和数量。为实现高时空分辨率、大范围神经元集群电活动的活体检测,神经科学界迫切期望能开发出对细胞膜电位变化敏感、有高信噪比的纳米粒子或分子探针。

  红外光(750 nm ~ l000 nm)相对于可见光或紫外光而言,在生物组织中穿透能力更强,穿透深度可达厘米量级,被称为“生物组织的光学窗口”。而现有的荧光电压探针只能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因其在活组织中易于吸收和散射而只能应用于大脑浅层。

  稀土元素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是一类近红外光激发,紫外、可见光多重发射的反斯托克斯发光纳米材料。由于其深组织穿透度、低背景荧光、多重发射的特性,已在生物成像与活体诊疗的应用中获得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设计和制备了一种基于UCNPs的电压敏感探针。杜久林说,“探针反映的是大脑中单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据介绍,神经元的电活动具有丰富的动态性,而以往的荧光蛋白电压探针的信噪比较低,需要平均多次实验才能得到清晰的感觉反应;尤其是此类探针极易产生“荧光淬灭”,可记录时间较短,限制了其实用性。

  为验证该电压纳米探针在神经元电活动检测中的优势,研究人员应用该纳米探针分别检测了斑马鱼前脑神经元的嗅觉反应和小鼠新皮层神经元膜电位振荡随麻醉深度的变化。研究发现,在斑马鱼前脑神经元对食物刺激的反应实验中,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单次施加食物刺激即可显著增强神经元的荧光信号,且可在连续数次刺激下稳定记录;得益于UCNPs较低程度的淬灭,活体记录时间可长达30分钟,远高于目前的蛋白分子探针。研究同时证明,纳米探针的发光强度可真实反映脑电成分的相应变化。

  专家表示,该工作为设计可用近红外光激发的电压敏感探针提供了全新思路,为探究深层活体组织中的神经活动开辟了实时动态监测的新方法。

  “新探针可以探测各种神经活动的变化,其中包括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比如癫痫。虽然纳米材料易于大量制备,但从实验室到广泛使用还有一段距离,团队还在为探针进一步优化改进而努力。” 杜久林说。

电压纳米探针的设计及其感应机理图

相关文章

机械纳米手术或改善脑癌治疗

科技日报北京4月13日电(记者张梦然)加拿大多伦多病童医院和多伦多大学科学家联合开发了一种称为机械纳米手术的治疗肿瘤细胞的新方法,即使是对侵袭性、化疗耐药癌症也有效。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

勀杰亮相Cials2023:为客户提供专业纳米影像整体解决方案

2023年3月22日,2023成都国际分析测试与实验室技术设备博览会(Cials2023)隆重开幕。勊杰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林明茄经理做客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间,介绍了勀杰努力提供客户完美的解决方案并......

Aβ寡聚体与神经元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与重庆大学、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在Aβ42寡聚体与神经元作用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Aβ42寡聚体可以引起神经元的功能缺失,从力学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其作用机......

刘明院士团队:自旋神经形态器件研究新进展

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

纳米结构扭曲程度首次实现控制

美国密歇根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显示,由纳米颗粒自组装而成的微米大小的“蝴蝶结领结”,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扭曲形状,并能被精确控制。这一进展为轻松生产与扭曲光相互作用的材料开辟了道路,为机器视觉和药物生产......

中国专家研发仿生纳米递氧系统或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记者15日获悉,中国专家携手研制了一种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的时间窗。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

3016个神经元和54.8万个突触,首张昆虫大脑图谱绘就

图片来源:EyeofScience/SciencePhotoLibrary科学家绘制了第一张完整的昆虫大脑图谱,包括所有神经元和突触。这是理解大脑如何处理感官信息流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里程碑式成就。相关......

我国学者在纳米孔道多肽测序及酶串扰效应上取得进展

图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酶串扰效应示意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7806、21834001)资助下,南京大学龙亿涛教授团队基于精准设计的生物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单分子......

五位一体推动政产学研用资19位院士齐聚2023纳博会

2023年3月1日,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指导,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主办,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

脂质纳米颗粒有望“大显身手

在应对新冠肺炎的鏖战中,脂质纳米颗粒(LNP)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引发极大关注。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月22日报道指出,除用于研制新冠疫苗,LNP还可应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不过科学家们仍面临着降低其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