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2 12:33 原文链接: 可见光照实现了对芬顿催化剂反应机理的有效调控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军虎团队通过可见光照实现了对锌铁双氧化物类芬顿催化剂反应机理的有效调控,为多相催化剂在类芬顿反应中反应路径从自由基到非自由基的转变提供了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因各种无机阴离子或高浓度有机物对类芬顿反应中自由基基团的猝灭,限制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价值。但是非自由基主导的体系可以有效地克服上述限制,在广泛存在的水中基质干扰下,对污染物的降解表现出高活性。因此,开发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非自由基主导的类芬顿催化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工作中,团队通过在环境气氛下煅烧Zn1-xFex-Fe普鲁士蓝类似物,制备了一系列Zn-Fe双氧化物。通过穆斯堡尔谱并结合其它各种常规表征,揭示了样品ZFO-1和4由纳米复合的ZnFe2O4和ZnO组成,而ZFO-2和3由ZnFe2O4和Fe2O3组成。研究发现,在可见光和过氧单硫酸盐共存的条件下,以及在高浓度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各种无机离子和模拟实际废水体系中,Zn-Fe双氧化物仅浸出微量铁,对各种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去除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可见光照下,Zn-Fe双氧化物显示出不同于以往自由基机理的类芬顿催化剂的性能,对各种离子以及腐殖酸表现出良好的抗性,说明可见光照对其类芬顿反应的发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对比实验以及自由基捕获实验和电子顺磁共振谱结果显示,光诱导的电子和空穴可以触发PMS的高效活化,从而在Zn-Fe双氧化物上,将反应路径从暗箱条件下的自由基主导路径转变为可见光照条件下的单线态氧主导的非自由基路径。

该工作为利用太阳能调节基于PMS的高级氧化工艺中的自由基和非自由基路径提供了新策略。

相关文章

兰州化物所多相热催化二氧化碳加氢转化获进展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也是廉价易得的C1资源。利用清洁能源产生的绿氢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二氧化碳可持续化学转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日,......

亚纳米尺度原子级分散Rh催化C≡N加氢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阳和博士研究生陈家威等,联合北京大学教授马丁、纽黑文大学教授肖德泉、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宁及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温晓东等,在一种弯曲的石......

在煤制烯烃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化学工业中,85%以上的过程都依赖于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决定催化反应效率的两个重要参数——反应物的转化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往往相互纠缠,就像“跷跷板”一样,转化率提高了,选择性就降......

新的催化技术突破料将开启大规模的能源节约

在计算化学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中,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化学工程师创建了一个模型,阐明了催化反应在原子层面的工作原理。这种新发现的理解可以使工程师和化学家设计改进的催化剂和优化工业程序,可能会带来......

新型界面结构为高性能电化学转化提供思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32.shtm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在二氧化碳还原催化电极局域......

中科大团队设计等离激元催化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58.shtm本报合肥3月6日电(记者马荣瑞通讯员王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熊宇杰、龙冉研究团队设......

新研究通过调控原子界面催化过程实现高效储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郑州大学张佳楠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界面化学工程将二维2H-MoS2纳米片组装在氮掺杂碳限域......

我所通过调控原子界面催化过程实现高效储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组(509组)邓德会研究员团队与郑州大学张佳楠教授团队合作,通过界面化学工程将二维2H-MoS2纳米片组装在氮掺杂碳限域的铁原子催化......

核壳型双金属纳米催化存在共轭双量子尺寸效应被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路军岭课题组/李微雪课题组/韦世强课题组在双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尺寸效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在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Au@Pd核壳型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

研究揭示单原子合金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制一氧化碳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理论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肖建平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曾杰团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夏川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转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