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7 15:19 原文链接: “科技基因”开启创收路上的“金色庄园”

 草莓科企合作团队。南京农大供图

近日,草莓上市。在江苏省南京市各大中高端超市的水果货架上,随处可见“金色庄园”出品的精品草莓。

这是一家聚焦草莓育种、栽培与销售的创新型企业。据总经理吴中平介绍,企业赢得市场青睐的秘笈之一在于,近年来携手南京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协助企业分析研判发展“痛点”,同时精准对接高校科研团队,为产品的提档升级注入了科技基因,使得知识产权服务不仅仅是挂在企业墙头的一张白纸,而是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金钥匙”。

为科学家和企业牵线搭桥

成立于2018年12月的南京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之前主要承担科技查新、ZL信息传播与利用培育,2020年7月获批全国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该中心积极探寻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空间。在该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唐惠燕看来,图书馆要强化知识服务功能,立足南京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积极拓展知识产权创新服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下,当好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专业“红娘”。

优质草莓的长成,种苗是基础、土壤是根本、技术是关键。肥力低且可能伴有污染物残留的土壤,很难长出优质、美味、健康的好草莓。在大部分果品企业还将重心放在种苗的时候,“金色庄园”率先将目光投向了土壤。

如何有效培肥土壤?是否有可能找到肥力土壤的替代物?果品种植提档升级的下一个关键“风口”在哪里?这些来自产业一线的困扰着“金色庄园”的问题,恰恰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沈其荣团队密切关注的。

唐惠燕介绍,沈其荣团队一直是该中心的服务对象,该中心曾为该团队提供生物有机肥领域ZL态势分析,ZL导航库建设等相关服务。2019年,双方合作申报并成功获批“全元生物有机肥高价值ZL培育项目”,先期获得政府150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

通过该中心的精准链接,沈其荣团队与企业就草莓专用有机肥展开合作。团队成员吴中平告诉《中国科学报》,自2021年以来,企业用肥从50~60%是动物源有机肥调整成100%植物源有机肥,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60%以上。“使用植物源有机肥生产出的草莓不仅个大、质优,而且散发着天然的果香。”吴中平说。

全力拓展合作发展方向

在沈其荣看来,基质栽培是未来果品产业的发展方向,南农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通过分析梳理,找到了双方拓展合作的可能。

在该中心的积极接洽下,2021年11月26日,三方围绕草莓育苗基质、有机肥研发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需求,共同签署了“金色庄园与南京农大合作框架协议”,多项ZL将转化落地。

2022年1月19日,“草莓育苗及栽培生物基质产品”项目正式启动。

作为全国创业创新带头人吴中平,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能将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留在土地上,如果农业能往智能化、省力化的方向发展,那么更多的新农人将参与其中。很快,他带领团队和企业一起解决了草莓生产中一个个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地栽草莓垄高一般在20-30厘米,长期以来草莓采摘工人必须弯下腰来采摘、费事费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该中心的接洽下,企业了解到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专家康敏教授,尝试引进农业工程的高垄垄砌与肥料自动喷洒技术,率先探索轻松省力的草莓采收法。

吴中平告诉记者,企业发展初期,为降低草莓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在产品包装上进行了改进创新,引来同行纷纷效仿,但由于当时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没能申请到ZL。如今,有了南京农业大学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支持,企业ZL数量已从原有的7件提升到15件。

他们出品的草莓新鲜、质优,已吸引全国订单合作基地3万亩,自建5千亩,带动农户6676户,吸引返乡青年529人,金色庄园也一跃发展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链接科企的知识产权之桥

这座一头连着企业发展需求、一头连着高校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之“桥”,让校企双方都尝到了甜头。

在金色庄园,“技术+”的基因深深融入了企业文化。除了上文提到的有机肥、高架省力化栽培的应用推广,草莓苗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生产人员不再需要剪开种苗查看判断;智能温室补光设施让草莓生长环境更加可控……

而在南京农业大学,一支精干的知识产权学科联络员队伍也正在壮大。这支队伍依托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同时吸收不同领域专家、博硕士研究生等共同组成,致力于促进学校科研成果有效落地,同时助力企业解决生产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切实服务三农。

“我们科研中的最新发现、技术成果可以向中心推介或寻求指导,而中心也会随时告诉我们企业与生产的实际所需。”作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第一批学科联络员,南农大食品科技学院教授潘磊庆认为,该中心就是为联络员队伍搭建起的“大学”和“大地”之间的桥梁。

在金色庄园与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专家交流会上,潘磊庆向大家介绍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草莓品质等级评价方法”以及可应用于生产的手持扫描设备,“这项品质等级评价方法,也可扩展应用于其他果品的评价。这项提档升级的技术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潘磊庆说。

“南农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与金色庄园的合作是高校知识产权服务工作一个亮眼的创新案例。”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服务处张静副处长看来,南农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勇于开拓、边行边试,在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服务的同时,充当着企业和高校科研团队的“黏合剂”,发挥了高校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服务全链条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助力高校提升科研成果的创新质量和效益,成为高校携手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相关文章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

研究鉴定出新的玉米抗粗缩病基因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洋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研究人员,通过图位克隆、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学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块调控......

我国成功培育高耐草甘膦低残留玉米

草害是制约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要素之一,田间杂草与玉米争夺水、肥、光和空间,且易滋生病虫害,化学除草是玉米田首选的除草方式。草甘膦是世界第一大除草剂,其灭生性的特点在防治杂草的同时对玉米也会产生药害,培......

肥胖研究五大关键问题究竟如何?《科学》给出解释

北京时间9月1日晚10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JohnRogerSpeakman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的ThorkildSo......

基因组测序拯救鸮鹦鹉

为了保护极度濒危的新西兰鸮鹦鹉kakapo,几乎所有剩余个体的基因组都已被测序,这为其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信息。新西兰鸮鹦鹉kakapo(Strigopshabroptila)有几个特性。它是世界上最重......

“痴呆基因”甩不掉?或因赋予女性一大优势

大约1/5的人出生时携带至少一份APOE4基因变异,这使他们在年老时更容易患心脏病和阿尔茨海默病。这种变异如此普遍,给进化带来了一个谜:如果APOE4影响了人类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何它没被清除出人......

深圳先进院等建立单细胞轨迹推断技术

7月31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胡政课题组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周达课题组合作,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PhyloVe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