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07 11:05 原文链接: 科学家观测到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

强激光Kr83同质异能态实验装置示意图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相关研究以《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生的同质异能态》为题,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近年来,随着强激光技术的发展,强激光驱动下与原子核相关的物理过程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原子核同质异能态,即处在亚稳态的核素,由于其核结构理论的研究价值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是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超短的飞秒脉冲强激光,由于其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高度集中,有望形成超高电荷密度的加速以获得传统加速器无法比拟的超高的产生率,激发产生同质异能素。”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教授符长波对《中国科学报》说,“而超高同核异能素产生率是深入推进原子核时钟、伽马激光器、核结构、天体核合成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该项研究中,团队利用一台百太瓦级桌面型激光器为驱动源,观测到了Kr83核素的同质异能态(其能级为42keV,寿命为1.83小时)。其峰值产生效率达2.34E15 p/s,超出传统加速器所能达到的峰值产生率数个量级。

理论分析表明,近固体密度的电子在强激光场和等离子体团簇共同作用下会多次往返抖动形成共振,增加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机会,进而大幅提高同质异能素的产额。理论分析同时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的同质异能态可能主要来自于库伦激发机制,但不排除另外一种重要激发机制NEEC(即电子俘获核激发)的存在。NEEC是原子核内转换的逆过程,实验上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寻找,但仍没确切被证实。

合作团队在近期发表的另一篇综述文章指出,目前存在于原子和原子核尺度之间(也就是纳米和飞米尺度之间)的一些物理困惑,包括质子电荷半径、中子寿命、深度狄拉克态等,有望通过强激光等离子体为平台进行研究。

“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同质异能素的首次实验观测,是在此方向的一项重要进展。它标志着在实验上研究纳秒、皮秒、乃至飞秒时间尺度上超快核物理过程已经成为现实,并将有力促进对核时钟、伽马激光器、以及NEEC的研究。”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黎明说。

相关文章

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9Th核钟跃迁精密光谱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229Th核基态到同核异能态(229mTh态)的跃迁是目前唯一可通过激光技术研究的原子核跃迁。由于该跃迁对外场不敏感,且品质因子Q高达1019,因而基于该跃迁所研制的229Th核光钟频率不确定度有望超......

什么实验,要到地下2400米来做?

想象一下,在地下2400米,我们能看到什么?就在这样的“深渊”中,深藏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一群科研人员伴随着原子核信号放大后的微微闪光,在不间断运行的仪器旁凝神寻找、捕捉。这里,就是中国锦屏地下实验......

关于部分脉冲星后随测时研究获进展

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是恒星演化到末期发生超新星爆发而形成的产物之一。脉冲星具有原子核的密度,是宇宙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它的超强引力场为检验广义相对论提供了独特条件。脉冲星测时可以准确测量其自转......

他们用“超级天平”给原子核称“体重”

张玉虎 叶满山/摄王猛 叶满山/摄颜鑫亮 受访者供图周旭 受访者供图■本报见习记者叶满山给原子核称体重有多难?首先,要拥有一个原子核。在实验里,在重离子加速器的......

科学家观测到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

强激光Kr83同质异能态实验装置示意图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相关研究以《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

科学家观测到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

强激光Kr83同质异能态实验装置示意图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相关研究以《飞秒泵浦时抖动电子与离子库伦碰撞所产......

科学家用粒子加速器做新研究:改变对中子星的认识

北京时间8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子星最近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去年最重要的天体物理学发现就来源于中子星,并且宇宙中大部分金等重元素可能都由中子星提供。但令人不解的是,中子星的大多数重要特性......

费米实验室精确测量特定中微子有助进一步揭示原子核

中微子是研究原子核内部情况的极好工具,但中微子很难产生和探测,且很难确定中微子撞击原子时的能量。现在,美国费米实验室MiniBooNE研究团队报告称,他们日前首次识别出能量为2.36亿电子伏特的缪子中......

近代物理所合作开展N~20“反转岛”附近原子核的β衰变研究

2014年4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实验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核反应研究组合作,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放射性束流线1号线(RIBLL1)开展了对“反转岛”区原子核结构的实验......

通过扫描电镜和多分区检测器观测到原子内部电场分布

日本东京大学柴田直哉准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目前最先进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和多分区检测器,首次成功观测到金原子内部电场的分布情况——该电场分布在原子核与电子云之间不到0.1纳米的区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