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5 17:05 原文链接: 两篇《Science》文章揭秘小麦的“超级杀手”

  今天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两项研究阐明了哪些基因突变导致小麦秆锈菌(Pgt)的毒力不断变化。两个研究团队都揭秘了秆锈菌的遗传特征,它们帮助真菌躲过抗病品系。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过近年来,小麦杀手的横空出现,已经威胁到粮食安全。自1999年在乌干达首次被发现后,Ug99小麦秆锈菌疫情迅速蔓延,导致非洲、中东及其他地区的小麦严重减产。

  据悉,Ug99的孢子能随风传播到远方,从一个大陆飞到另一个大陆。当然,科学家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在小麦中引入抗秆锈病基因Sr35或Sr50,以帮助作物对抗病虫害。可是,这种真菌病原体也在不断变化。

  今天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两项研究阐明了哪些基因突变导致小麦秆锈菌(Pgt)的毒力不断变化。两个研究团队都揭秘了秆锈菌的遗传特征,它们帮助真菌躲过抗病品系。

  对于小麦种植者而言,这些研究上的突破也许具有实际的意义。它意味着未来有望在几小时内分析可疑样品,而不是几天,从而避免辛苦种植的作物被毁于一旦。

  毒力蛋白一号

  在第一项研究中,堪萨斯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以对秆锈菌敏感和耐受的小麦品系为对象,利用RNA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来寻找不同版本的真菌基因。

  研究人员首先在显微镜下追踪了感染的早期阶段,发现真菌在此阶段分泌的一种蛋白可能被Sr35小麦抗性蛋白识别。于是,他们利用转录组和全基因组测序来评估和比较天然的Pgt分离株以及经过化学诱变的分离株。

  在每个Sr35抗性分离株中,研究人员在Pgt的同一个基因中鉴定出突变。通过一系列的后续实验,他们发现Sr35小麦抗性蛋白通常识别一种称为AvrSr35的真菌分泌蛋白,促使植物产生免疫力。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秆锈菌似乎绕过了这个过程,它产生了新版本的AvrSr35(插入了移动元件),阻止AvrSr35与Sr35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让这个基于Sr35的防御体系失效。

  尽管臭名昭著的U99分离株不含AvrSr35突变,但研究小组对烟草属植物的基因表达和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对Ug敏感但含有Sr35基因的小麦携带了Sr35突变,这使得AvrSr35不被发现。

  通讯作者、堪萨斯州立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家Eduard Akhunov表示:“AvrSr35的发现为小麦秆锈菌的监控、宿主易感目标的鉴定以及免疫分子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新工具。”

  毒力蛋白二号

  在另一项研究中,悉尼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秆锈菌的另一个毒力蛋白——AvrSr50,它与小麦抗锈蛋白Sr50发生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测序了一种称为Pgt279的秆锈菌分离株,以及一种能够感染Sr50抗病小麦的Pgt632突变株。通过测序发现的110万个单碱基变异和小的插入缺失,他们将研究范围缩小到一个覆盖20个基因的区域。通过一系列后续实验,他们鉴定出AvrSr50,并证明它能够感染缺乏Sr50抗性蛋白的植物。

  真菌的基因组序列数据进一步表明,AvrSr50的毒力版本包含一些序列插入,能够感染表达Sr50的小麦。之后的分析为AvrSr50毒力等位基因的来源和表达模式提供了线索。

  悉尼大学的Robert Park和CSIRO的Peter Dodds表示:“AvrSr50的毒力等位基因是通过DNA插入和序列变异而产生的,我们的数据表明,除了性重组之外,体细胞交换也促使新的毒力性状产生。”

  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也表示:“AvrSr35和AvrSr50的鉴定为真菌病原体的分子监控和早期检测提供了宝贵的工具,未来有望通过抗性基因的采用来阻止疫情发生。”


相关文章

探寻年轻乳腺癌诊治的“中国化之路”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及其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我国年轻乳腺癌诊治的若干问题与思考》一文指出,我国年轻乳腺癌尚存在个性化治疗方案选择、患者寻求生育力保存、治疗......

64%中国癌症患者有可用药的潜在临床基因突变

论文截图研究人员在分析数据(受访者供图)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一项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铭辉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医院及至本医疗针对亚洲癌症人群基因组特征的研究成果。该成果从基因层面将中国人群与西方......

新研究揭示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基因突变致病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教授王红艳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王陈继团队合作,发现神经元脂褐质沉积症中KCTD7(一个染色体基因)失活,干扰溶酶体水解酶类的分选和转运,进而导致溶酶体功能缺陷和疾病发......

《Science》:40岁后大脑开始衰老的指示灯

早期发育的基因突变与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几种精神疾病有关,这些疾病的症状通常在儿童和成年早期表现出来。然而,突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的,另一种是自发发生的,在受精后由环境诱发的,可以持续一生的突变。......

有些人为何会产生攻击行为?或与基因突变有关

科技日报记者金凤人群中,有人温文尔雅,有人暴虐无常。最新研究发现,那些有攻击行为的人,体内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记者16日从南京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石云教授团队联合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编码大脑内谷氨酸受体......

突变“热点”揭示癌症诱发新因素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师们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癌症进化中一个此前未被认识到的关键角色:基因组某些区域发生的簇状突变。研究人员发现,“簇状体细胞突变”在大约10%的人身上诱发了癌症进展,了解它......

狗狗为啥变小?基因突变源自古代狼

人们普遍认为,像博美犬和吉娃娃这样的小型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类想要小巧可爱的伴侣。但1月28日,发表于细胞出版社(CellPress)旗下期刊CurrentBiology(《当代生物学》)的一篇论文......

研究发现我国家马体高变异的主效基因突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成功解析了我国家马体高变异的主效基因突变,并发现该突变最早出现在距今2300年蒙古帝国时期的古马群体。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当代生......

揭示Wolfram综合征致病基因WFS1突变诱发糖尿病的分子机制

Wolfram综合征(Wolframsyndrome/WS)是较为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糖尿病、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聋和尿崩症等,糖尿病是其首发症状。Wolfram综合征......

首次发现同卵双胞胎特有的表观遗传特征

同卵双胞胎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8日发表一项遗传学研究,荷兰科学家团队首次揭示了同卵双胞胎在DNA中有一个特定的表观遗传特征,其从受孕开始持续至成年。该发现为围绕同卵双胞胎受孕的相关生物机制提供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