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5-11 09:34 原文链接: 蚂蚁感染真菌后行为大变

  据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站5月8日报道,生活在热带雨林树冠层中的热带木蚁(Camponotus leonardi)被一种寄生真菌感染后,就会行为大变。它们被真菌操控,变得游走不定好像僵尸,并在最适合真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中死去。新研究发表在英国伦敦生物医学中心开放杂志《BMC生态学》上。

  一个由宾西法尼亚大学昆虫学与生物学副教授大卫·休斯领导的国际小组,研究了泰国热带雨林中的木蚁被这种真菌感染后的情况。真菌布满蚂蚁的身体和大脑,使蚂蚁肌肉萎缩,肌纤维分离,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工蚁很少会迷路,感染真菌后却走路漫无目标,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僵尸蚁会发生抽搐而掉落到地面上。一旦落到地面,就再也无法回到树冠,只能在位置更低而林叶繁茂的森林次冠层生活。次冠层离地面大约25厘米高,比上层树冠更加阴冷潮湿,是真菌繁荣的最理想环境。

  到了正午阳光最强的时候,真菌开始操控木蚁的行为,迫使感染的蚂蚁咬住一片树叶下面的主叶脉。蚂蚁大脑中的真菌细胞不断增加,促进蚂蚁下颌肌纤维打开、闭合,然后分离成为一种“下巴锁”,这让感染的蚂蚁即使死后也不能放开叶脉。几天以后,真菌从蚂蚁的头部生长出一种果体(基质),释放出孢子给其他路过的蚂蚁。

  大卫·休斯表示,总体来讲,真菌在利用蚂蚁获得生长繁殖的完美环境。这些真菌从两条路线攻击蚂蚁,首先把蚂蚁当成一种会走路的食物源,第二是破坏它们的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制造僵尸蚁寻找最佳繁殖环境,当找到凉爽湿润的次冠层后,就来个“死亡之咬”。感染蚂蚁的行为从本质上说是真菌的一种延伸的表型,即真菌通过蚂蚁来表现其行为,未被感染的蚂蚁绝不会这样。表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个体形态、功能、外表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

相关文章

《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公开征集意见

关于制定《上海市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精神,规范本市科研失信......

陶器揭示欧洲古代狩猎采集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研究指出,在欧洲不同的狩猎采集者群体之间,关于如何制作和使用陶器的知识是在农业扩张前通过亲缘关系驱动的区域性通讯网络进行传播的。研究结果基于对陶器残片的分析,表明了陶器传统起源于中亚或西西伯利亚......

蚂蚁“产奶”哺育幼虫

蚂蚁化蛹。图片来源:DanielKronauer哺乳动物的幼崽由母体分泌的乳汁喂养长大,这一特点正是哺乳动物得名的原因。然而美国科学家发现,蚂蚁也会分泌类似“乳汁”的营养液。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

机器学习助力更好理解水的行为

美国一个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刊发论文称,他们借助机器学习技术来理解水在零下100℃的行为。最新研究不仅能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水,也为更好地从理论上理解各种物质开辟了更多途径。水是人们最熟......

揭示果蝇行为免疫防御真菌感染的互作机制

11月23日,Current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成树研究组完成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果蝇通过一个化学感知蛋白识别昆虫病原真菌孢子表面蛋白而触发行为免疫,诱导清除......

地球上有多少蚂蚁?是这样“数”出来的

地球上有多少蚂蚁?这不仅是一个有关好奇心的问题。在生物学家眼中,蚂蚁在自然界承担着重要角色,观测蚂蚁就能获取关于生态系统的许多重要信息。为此,许多科学家都尝试过估算全世界蚂蚁的数量。今年9月,香港大学......

中科院团队研究揭示蚁群组成“超有机体”的分子机制

8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张国捷领衔的中外联合研究团队揭示了蚂蚁群体和多细胞生物在发育和演化上的相似之处,为将蚁群视为超有机体的理论找到了证据支持。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

你知道地球上有多少只蚂蚁吗?

  工蚁把食物拖到巢穴。图片来源:corlaffra/Shutterstock  任何观察过蚂蚁并意识到蚂蚁数量很多的人可能都想知道蚂蚁的总数是多少,这只是人们......

中外学者研究在人类合作行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记者21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苑明亮副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寇彧教授、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GiulianaSpadaro博士等合作,通过分析6万余名美国人发现,人类合作......

研究揭示:蚂蚁不同品级大脑有不同方向和程度的特化

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研究课题组与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通过构建法老蚁不同品级大脑单细胞转录组图谱,揭示了蚂蚁不同品级个体的大脑有不同方向和程度的特化,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