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18 00:00 原文链接: 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访问青藏高原所

  

   报告会现场

  5月12日,应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康世昌研究员邀请,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Dr. Susan Kaspari访问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并作了题为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ility as Inferred from a Mt. Everest ice core的学术报告。

  Dr. Susan Kaspari在美国缅因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瑞士的Paul Scherrer Institute进行过博士后研究工作。其研究方向为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主要通过冰芯化学记录(痕量元素、同位素、黑炭等)重建高分辨率的气候环境变化序列。最近的研究工作主要涉及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冰芯黑炭记录,评估黑炭在亚洲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报告中,她从珠峰108.3m的冰芯气温和积累量记录、元素记录、大气粉尘含量、黑炭含量变化等各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珠峰冰芯研究的成果,探讨了珠峰冰芯记录的火山事件、以及与全球大气环流和气溶胶指数的关系。并与其它地区冰芯记录对比研究,探讨南亚季风变迁历史的差异等。

  会后,Dr. Kaspari与有关科研人员就雪冰黑炭记录等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进一步确定了青藏高原其它区域冰芯记录研究的意义,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相关文章

新疆西昆仑地区富锂盐湖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西昆仑地区发现了多个超大型伟晶岩型矿床,同时,该地区山间盆地发育众多富锂盐湖,典型的如苦水湖、黄草湖等,这些盐湖卤水锂矿与伟晶岩型锂矿床相毗邻,是研究该区域富锂盐湖成因机制及其与伟晶......

青藏高原草地为何返青提前、枯黄推迟?

在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上,其高寒草地植被近些年来出现返青提前、枯黄推迟的现象颇受关注,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2月27日向媒体发布消......

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7.shtm......

多米诺效应:亚马孙雨林被毁致青藏高原升温

当巴西亚马孙雨林的一棵树木被砍倒,万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积雪可能就会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张精致的生命之网,每个部分都互相影响着并将之反映到整体层面,共同创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响乐”。世界因相......

守护青藏高原这片“净土”

新春佳节,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仪器设备与实验试剂之间,副研究员董慧科正小心翼翼地在一堆沙石碎粒里寻找一些东西,连眼都不敢眨。“我在找青藏高原上......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湖泊从碳源变碳汇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国科学......

青藏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驱动亚洲气候环境演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即地表整体变暗,而且这一变暗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过去的研......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科院院士于贵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

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