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01 09:26 原文链接: 蒋高明: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问

目前的科技界让无数学者在充满了火药味的学术战场上“厮杀”

最近,笔者应邀参加国内某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遇到了几个多年不见的朋友。闲聊中,得知不少年轻同行进步很快,有些荣升院士,有些获得 “杰出青年”、“百人计划”奖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钦佩。但是,对少数学者为取得上述辉煌成就,采取牺牲别人利益,甚至不惜造假的做法,却感到很悲哀。

某教授十几年不发表论文了,他瞄准的是高影响因子的国际论文(在圈子里这个做法被戏称为“憋大的”)。其间,几个学生不能按期毕业。该导师不允许低分SCI论文发表,为此,学生们得不到学位。因无博士学位,有的辗转几个地方做高级“临时工”。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妻子与他分手了。最后,文章在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炮走红,学者如愿以偿晋升院士。文章署名时,三四个学生为并列第一作者,但真正的受益者是通讯作者,院士名号自然就是“老板”的了。

某学者手下一位女博士生,入学5年了,还没有毕业,原因是没有高影响因子论文发表。单位规定博士生发表1分以上的论文就可毕业,但具体到一些课题组,这个砝码被加大到3分以上。如此规定苦了博士生们,尤其女博士。年龄对于女生意味着青春、爱情、家庭与幸福。因为不能按时毕业,该女生就按导师的要求帮别的学生作试验,而自己的前程一筹莫展。早就过了结婚年龄,依然孤身一人。由于“规定”在先,女博士生无法抗争,整日忧郁,连人都不愿意见。

高影响因子SCI论文,尤其那些超过30个点的文章,一篇向院士迈进一大步。这个目标诱人异常,无数年轻学者为此拼命,竞争也是异常残酷的。毕竟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少人成功了,院士头衔,加上年轻,就意味者金子般的光环、巨额的研究经费、大量的研究生、重大的发言权。由是之,一旦院士桂冠到头,恰如当年范进中举,身价上升自然就不止百倍了。有了这个“光环”,有人甚至不把那些曾经培养过他们的老前辈放在眼里。南方某研究所召开座谈会,讨论要不要保留一个曾经有50年历史的学报(新任主编拟改英文版),当老主编满含激动之情力陈保留该刊物时,发言竟被新当选的年轻院士不断打断,最终被轰下了台。

大约七八年前,笔者始听说论文署名有通讯作者之说,一篇论文的受益者通讯作者甚至比第一作者更重要(笔者因此平添了几十篇通讯作者论文)。最近,又听说一篇好的SCI论文可有多个并列第一作者,或并列通讯作者,只要在论文发表时注明就可以了。“老板”、“通讯作者”、“并列第一作者”、“并列通讯作者”,据说都是起源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这种规定下,真正掌握学术资源或研究经费的教授掌握很大的权力,学生们几乎成了“打工仔”。

目前的科技界,年轻学者沿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的目标奋斗;“教授分级”又把上述目标细化为“十三个台阶”;爬到顶端后,还要竞争博士生导师;当了博导后,有些单位还要竞争首席研究员,最终目标是院士。这些目标,让无数学者在充满了火药味的“学术战场”上“厮杀”。耗尽了自己的一生不算,还搭进去学生的青春、幸福甚至家庭。发表论文乃是青年学者的最大“政治”。为此,学术造假层出不穷。一些学者明白造假论文在国内易被揭穿,就改用英文在国外发表,还是SCI的,一举两得。笔者一个朋友就审理过这样一篇来自国外SCI刊物国内学者的稿子,因朋友非常熟悉该作者的情况,知道他没有能力从事其论文描述的研究,数据是编造的,当场揭穿有碍中国人形象,就以学术水平低为由拒绝了。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更高影响因子的SCI刊物上!

科学的真谛在于追求真理,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为人类带来福祉。但是,目前颇有一些中国科学家很少以这个目标为己任,而是言必称美国,自信力缺乏。殊不知,美国流行的人生理念和消费模式恰是造成地球生态不可持续的根本原因。以我为中心,也正是西方思维模式的主体。这个理念严重动摇了中国学者固有的“仁、义、礼、智、信”的做人基础,代之以追求物欲和极端的个人主义。

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问?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科学时报》 (2008-8-1 周末评论)

作者简介:山东平邑人,1964年9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城市组委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植物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报》编委、《植物学通报》副主编、《生命世界》编委、《新京报》特约评论员、北京植物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来源:中科院植物所生理生态创新研究组)

相关文章

科技部通报曹雪涛、裴钢院士等论文涉嫌造假调查情况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近日,科技部发布了有关论文涉嫌造假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公布了南开大学曹雪涛院士、中科院裴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耿美玉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饶毅教授、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等的相关论文涉嫌造......

中国论文数量全世界排名No.2,最正解的评论来了!

  1、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稳定发表记录的科研人员做出创新成果的概率要远大于多少年不发或者发不出论文的人。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任何创新的成果的出现都是科研人员不断积累的结果。发论文的......

中国论文数量全世界排名第二,最正解的评论来了!

  1、一般而言,定期都有稳定发表记录的科研人员做出创新成果的概率要远大于多少年不发或者发不出论文的人。道理是很显然的,因为任何创新的成果的出现都是科研人员不断积累的结果。发论文的......

本科毕业论文将每年抽检一次抽检查什么、怎么查?

本科毕业论文也要抽检了。1月7日,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启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工作,要求......

教育部启动本科毕业论文抽检试点:比例不低于2%

据教育部网站7日消息,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教育部建立全国本科毕业论文抽检信息平台,面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毕业论文提取和专家评审等定制功能,......

那些被撤的论文,事后“风评”颇佳?

近几年,论文撤稿情况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另一个现象是:不少论文虽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却在增加,并且影响到由此产生的学术成果的可靠性。最近,美国一位信息科学教授就发现,一篇2005年发表于CHEST期刊、......

《细胞》年度值得关注的9篇重磅论文

日前,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杂志推出2020年度最佳论文(Bestof2020)特刊,精选了过去一年里最为值得关注的几项生物学研究。其中既包括了引人关注的新冠病毒研究,也有在肿瘤免疫疗法、自闭症神经生物......

造假之王!213篇论文中有183篇被撤稿

学术造假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历史上的学术骗子也是数不胜数。其中骗子之王更是达到前无古人的地步,发表论文数212篇,因涉嫌造假而遭到撤稿的就达到了183篇之多。然而打假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因此诞......

论文工厂批量造假!这一期刊撤稿中国学者文章162篇

一组121篇论文,几乎全部发表在EuropeanReviewforMedicalandPharmacologicalSciences(113/121)期刊上。这些论文的作者来自不同的机构,描述的癌症类......

年终盘点:2020年值得关注的十大学术不端/撤稿事件!

01学生写123页PDF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张裕卿教授学术造假11月,一份长达123页的举报材料在网络热传,作者自称“原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吕翔”,实名举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张裕卿教授和其女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