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8 10:18 原文链接: 熊丙奇:“报销噩梦”更是科研噩梦

   每到年末,各高校都会迎来一轮科研经费的报销高峰。最近有媒体犀利吐槽了高校科研经费体制、揭露了其报销审批过严、项目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在不少网友看来,现在的报销规定“这么严”,可还是有科研蛀虫,动辄上千万元的科研经费侵占案近年来时有发生。如果不对科研经费进行严格管理,还不知道有多少经费“打水漂”。然而,我国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就是在媒体不断曝光科研经费流失、有科研人员甚至拿洗脚费报销科研经费之后,建立起来的。但是,这么严格的报销制度却没有堵住科研经费漏洞,同时又限制科研人员的学术活动,值得反思。

  在笔者看来,要让科研经费充分用于科研,需要对我国科研管理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建立现代科研和现代学校制度,从科研立项,到科研项目开展、评价,都要摆脱行政和利益因素的影响,实行学术管理和评价。

  首先,应成立独立的科研基金会,负责科研立项,在立项时坚持学术共同体评价。我国目前的科研立项,基本上由行政主导科研,再由行政对科研经费进行监管。行政主导科研项目立项评审,导致在科研立项中往往难以彻底坚持学术标准,而会受制于行政标准和利益标准,这使得科研项目申报变为争夺科研资源的游戏,有行政级别和学术头衔者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占据优势,造成学术竞争不平等。另外,在申报科研项目时,也存在“跑要”现象。这从一开始,就注定科研并不纯洁。

  比如,为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我国科研项目立项时,要求申请者作好预算,包括材料费多少、设备费多少、测试费多少等等,在进行项目研究时,严格按预算执行。在这一规定下,学者们为通过评审,就得炮制设备费、材料费预算,而在项目批准下来后,哪怕根本不需要什么设备,学者也得按预算去购买设备,结果导致购买的设备被闲置。

  其次,应推行高校和科研院所财务信息全部公开,要求公布所有不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接受公众监督。在发达国家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校所有办学经费收支情况,包括具体的细目,都必须公开。这远比事先确定预算,再严格按预算执行更符合科研规律——科研具有未知的不确定性,谁能预计究竟在哪里花多少钱?

  我国已于2010年9月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可是,信息公开工作做得并不好,有的高校和老师并不愿意公开信息,包括那些吐槽科研报销制度的老师。2014年,教育部进一步明确高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希望能按照清单监督高校公开信息,并对不公开信息者追究责任。在现代大学制度中,信息公开是办学的基本要求。由大学理事会选拔的校长,每年必须对大学理事会述职,详细公布学校经费使用情况,如果不公开,则是失职。

  再次,要改革高校的薪酬制度,取消科研提成制度,由现在的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薪酬制度,改为年薪制。多年前,为鼓励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我国实行科研提成制度,即科研经费中有多少比例可以提成作为科研人员的劳务费用、奖励或者津贴,这在一定时期内激发了科研的积极性,但随着科研经费的增多,再实行这一制度就可能制造科研经费黑洞。近年来,国家课题明确限制用于劳务费用的比例,但由于高校还把教师的收入与申报课题经费挂钩,同时,对于与社会机构、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还实行高提成制度(可提成40%用于劳务费用),因此,科研经费到手后,不少研究人员会想着怎样把经费折腾到自己的口袋里。在严格的科研报销制度规定下,研究人员还是有各种手段。例如,利用纵向(政府课题)和横向课题的管理不同,把横向课题的设备、材料支出,在纵向课题报销;还有导师把劳务费用发给学生,再要求学生返还,各种底线之下的行为令人错愕。

  对于教师和科研人员,完全可以实行年薪制,进而取消科研提成。在美国,教授就拿事先额定的年薪,如果学校支付教授9个月薪酬,另外3个月薪酬可从课题经费中支出,但总额不得超过年薪。在年薪制度之下,申报科研项目就不可能成为教授致富的途径;教授不可能从科研经费中得到利益上的好处,也就会全心投入作学术研究。国外的学术经费大多用于劳务费用上,包括给研究生、博士生奖学金,聘请访问学者,可这却没有造成学术腐败,就在于把科研经费和教师的收入完全分开。而科研人员也乐于让学校专门机构去购买设备、发放访问学者费用等等,而不是自己操作。

  不对科研管理制度、学校办学制度、教师薪酬制度进行根本改革,只在科研经费报销规定上做文章,就会陷入“两难”——严格报销规定,科研人员确实没有科研经费的自主权,天天为怎样花经费而烦恼;而放松报销规定,给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自主权,可却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会造成科研经费被侵占、挪用。要让科研经费用到实处,真正起到让教师、研究人员更好地从事学术研究的作用,必须切实推进改革。

相关文章

一航天科研人员向间谍提供大量核心要害情报,被判7年!

明天(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安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安全问题的联动性更加突出,非传统安全威胁和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给国家安全带来更多风险......

上海为科研松绑,改革力度创“十年之最”

精简合并预算科目、下放预算调剂权、扩大“包干制”试点范围……记者近日从市科委获悉,由市财政局会同市科委制定的《上海市财政科研项目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于本月1日起施行。《管理办法......

北大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超5成博士投身科研

3月18日,澎湃新闻从北京大学环境学科50周年大会上获悉,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56%的博士毕业生投身科研攻关;海外校友回国数量持续增加,近五年有26名入选国家人才计划。1972年,随着历史上第一......

中科院导师带学生做“有用的科学”发Nature,产假在家开组会

“我经常跟他们开一个玩笑:自己产假休了大概两三周,回到实验室的第一感觉——觉得我的研究生跟我讨论知识的那种状态,也像孩子嗷嗷待哺的状态。”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组组长竺淑佳......

广西印发《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印发《关于持续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桂科智字〔2023〕17号) 各有关单位:现将《关于持续开展......

尤政代表: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家实验室应加快布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许多地区在推动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方面积累了探索经验,但从效果上看仍不足以有效支撑新旧动能转化的进程。”日前,在接受《中国科......

RuediAebersold写作能力加速科研进击之路|ETC讲坛第3期

ETC讲坛第3期由HUPO教育与培训委员会(ETC)主办的ETC讲坛(ETCAuditorium)将在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组织第三场研讨会。在第三次网络研讨会上,RuediAebersold教授将分......

两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高校学科建设

全国“两会”在即,2月25日,“2023长江教育论坛”举办,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与教育部有关领导、教育界、科技界等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教育现实问题建言发声。记者注意到,多位代表、委员关注高校学......

权威快报丨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首次突破3万亿元

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2月24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2022年度拜耳中国科研合作奖揭晓,这些领域成为研发热点

近日,拜耳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揭晓2022年度拜耳中国科研合作奖,其中包括“拜耳讲席教授”,“拜耳研究员”,“拜耳博士后”以及“拜耳科研转化基金”等多个重要奖项*。拜耳中国科研合作奖旨在通过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