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2-04 10:46 原文链接: 科技体制改革:30年的光辉与困局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正式开启。30年后的今天,改革在向前推进,也面临着难愈的痼疾。

  从1985年至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已迈过了30个年头。

  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开启;30年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一揽子改革计划,将科技体制改革推向深水区。

  “创新实力在快速提升,体制改革也亟待深化。”1月31日,在“科技体制改革:30年后的回望”纪念座谈会暨学术报告会上,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表示,如今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踪模仿”向在开放环境中“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实现从“跟着走”向“领着走”的转变,科技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科技体制改革30年来的成果应当予以肯定,但当下仍存在很多未解之困。

  栉风沐雨30年

  对于老一辈科技体制改革推动者而言,上世纪80年代初,激动人心。

  “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这确实是国家一次大的转折,也是一次新的解放。”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范岱年说。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很快就成立了科技体制改革决定的起草小组,有20多个单位参与其中。”改革参与者、已77岁高龄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明廷华回忆。

  1985年3月13日,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科学技术成果迅速、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大大解放科学技术生产力,促进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方新说。

  方新介绍,从1985年至今的30年里,科技体制改革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5年到1992年。在这个阶段,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政策走向是“堵死一头,网开一面”,政策措施包括改革拨款制度、开放技术市场、调整组织结构、改革人事制度、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1998年。“这时,改革的指导思想开始调整,不光是‘面向’‘依靠’,还要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政策走向是‘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各级政府增加了对科技活动的财政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推进研究所的制度改革,鼓励各科研机构变为企业,与企业结合,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等。”方新说。

  第三个阶段从1998年至今,以“科教兴国”为指导思想,政策走向包括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这一阶段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科研机构改革与转制、培育企业创新能力、促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大力推进成果转化、改革成果奖励制度。

  成效值得肯定

  30年的改革成效,得到了与会者的肯定。

  “科技体制改革,在国家的政策改革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决定应该是中国改革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对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明廷华如是评价。

  他认为,科技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为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应该得到肯定。不仅如此,改革对科技人才的创造力、积极性的调动,相比过去有一定的成效,科研人员有了更高的流动性和自由度。

  “总体来讲,现在看科技体制改革成就很大。”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罗伟表示,改革中的很多指标是“硬碰硬”的,回过头来看,科技体制改革的深远影响首先体现在标准的统一上,第二在于对科技人员权利和价值的尊重。

  “从技术方面讲,2014年我们的发明ZL是92.8万件,排在世界第一,超越了美国和日本。”明廷华表示,尽管不能将这一指标评估得太高,但它还是可以反映出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而这些都得益于30年的改革历程。

  痼疾依旧难愈

  30年来的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成绩,但“还有很多问题依旧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李惠国说。

  最典型的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最初,科技体制改革明确了要给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压力和活力,改变过去科研机构和企业相脱离的情况。但到现在为止,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李惠国说。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王春法表示,实际工作总把科学、技术、创新三者搅在一起。他建议,应当各归本位、各司其职,让科学的回归科学,以科学家为主体;让技术的回归技术,以发明家为主体;让创新的回归创新,以企业家为主体。

  不仅如此,科研经费管理仍待完善,改革难以一蹴而就。“我国科研投入排在世界第一,我们为什么少有在世界上有影响的科技成果或科技人才?其中有一条就是统筹协调差,资源利用分散。”明廷华说。

  此外,科研氛围仍不尽如人意。李惠国表示,历经30年的改革,我国科技界还存在中青年人才发展空间不足,学术界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的问题。“中青年压力太大,无法参与很多重要的工作,也不可能迅速地成长起来。”李惠国说。

  “真理往往在一开始会被大多数人反对,反对就要斗争,斗争后才可以慢慢成为共识,但现在中国不能为新理论的提出创造土壤,也就谈不上创新。这个问题不解决,谈什么创新都是白搭。”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直言。

相关文章

法国将大规模改革科研体系

法国政府12月7日宣布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彻底变革该国的研究机构。总统马克龙声称,这些措施会减少官僚主义,并将科学置于“政治决策的核心”。据《自然》报道,这是法国研究体系近20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其中包括......

揭秘全球仪器领域的巨头TOP20,你了解现在哪些科技公司谁在称霸市场?

在当今不断扩大的全球市场中,仪器公司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由于有很多参与者争夺前列,要了解谁是表现最佳的公司可能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我们编制了一份全球前20家上市仪器公司收入排名的列表,以帮助您及时了......

科技:预制菜的强心“技”

一条活蹦乱跳的锦鲤装入袋中,抽真空后放入特制冰柜,鱼瞬间被冻硬。取出“冻鱼”,重新放回常温水中,没过多久,鱼竟活了过来……“鱼死复生”并非奇迹,而是此次食博会·预博会参展商联泰集团去年从日本引进的“眠......

湖南征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议

关于征集湖南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的函各有关单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系统,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

武汉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技术团队成功实现全球最大单机功率风力发电机转子的整体充磁;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揭开黑洞吸积磁场奥秘……近期,多项科研成果接连涌现,彰显出武汉这座城市的创新活力。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

中国科协主席: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科技组织科和科技人才同国际对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主席万钢22日提出,支持各类创新主体、科技组织和科技人才同国际对接,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由中国科协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当天在合肥开......

科技行业的“表面风光”:只有AI投资在飙升其他部门均在下滑

在硅谷,对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几乎已经司空见惯——人工智能公司筹集的资金超过了其他所有科技类别的融资总额,第三季度达到179亿美元。根据PitchBook的数据,第三季度全球人工智......

又一重要奖项,中之杰智能成为当之无愧的名牌企业

10月13日,世界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上,一场盛大的颁奖仪式如期而至。在这个业界瞩目的大会现场,“2023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名牌企业”名单正式公布,中之杰智能以强劲的综合实力脱颖而出,获得了这份极具含......

证监会:将适时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0月1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科创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华平在会上表示,近年来,证监会深入推进科创板建设、支持科技企业高效重组、构建债券融资......

科技部等十部门印发《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

10月8日,由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审查办法》)正式公布,意在规范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的伦理审查工作,强化科技伦理风险防控,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