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1 17:23 原文链接: 全国政协委员周幼马建议重视植物杂交新技术

   14年前,海外留学归来人士、复旦大学毕业生朱培坤将豌豆与玉米进行杂交,培育出“豌豆-玉米”新品种,但却一直未获推广。

   201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海德基金会会长周幼马从粮食安全角度,建议重视这种能够实现豌豆与玉米杂交的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这是周幼马第二次提交该内容的提案。

   提案称,目前通过有性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口味欠佳,多用于酿酒或生产饲料,转基因技术又面临巨大争议,而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培育的品种能够同时提升口味和营养价值,创造出优质、高产的新粮食品种。

   “豌豆-玉米”非转基因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其他的实验室能实现这样的杂交,更不要说培育出新品种”,3月3日,该技术发明人朱培坤告诉澎湃新闻,他说,目前正在考虑用这项技术培育“人参-玉米”杂交品种。

   此前,朱培坤已经利用该技术培育了一系列“神奇”植物,如可以直接在盐碱地种植的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可以在旱地或水田中种植的水陆两栖稻,蛋白含量丰富的“小麦-玉米”和“豌豆-玉米”等,其中四个杂交粮食作物品种已获得农业部授予的品种权证书。

   朱培坤明确称这一技术不涉及转基因,新品种中所有的基因都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不包含任何人工构建的基因。

   3月3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向澎湃新闻证实,目前需要申请农业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农产品转的是单一外源基因,如抗除草剂的基因,抗棉铃虫的基因,一般是人工合成的基因,用载体转入。但朱培坤培育的新品种不包含这些基因,也不涉及前述“转基因”的技术过程。

   事实上,在14年前,“豌豆-玉米”杂交植物已经培育出来,但却一直未获得品种审定并推广,朱培坤坦承阻力重重。

   周幼马在提案中指出,与转基因技术相比,染色体杂交技术存在明显优势:其使用的染色体片段的多基因都是天然的,使用的载体均来自千万年以来被证明安全的农作物或经济作物,因而是安全的,并且可以留种,同时操作方法、费用少得多,便于推广应用;最重要的是,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是由中国人在中国本土原创的发明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

   委员称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新技术缺乏重视

   周幼马的提案称,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缺少资金支持,得不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至今只能在部分地区进行小范围种植,提案建议加强支持力度。

   从粮食安全角度来看,“通过这项技术所获得抗盐碱、抗干旱、富营养的粮食作物育种成果,特别适合我国‘山地多、盐碱地多、农业用水紧缺’的农业生产条件,该技术如能得到大范围推广,将使我国可耕地面积增加10%以上,仅此一条足可增进我国粮食安全、缓解目前耕地紧张的局面。”

   对此,周幼马提出,建议进一步重视海外归国人员及其发明创造,加强支持力度,重点为这一群体提供在国内发明创业的环境条件、让他们引得回、用得好、留得住,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国家财政预算中,拨出专项资金、支持继续探索和研究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的理论和应用;国家应将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列为涉及国家重要利益的机密。对这项发明技术的ZL应该由国家帮助发明者作出符合国家利益和发明人利益的安排等。

相关文章

这家公司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008%!赛默飞连续3年为最大客户

10月27日消息,阿为特(873693)在北交所上市,开盘价15元/股,上涨135.85%。10月27日,阿为特正式在北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该股成绩亮眼,开盘即涨135.8%,此后继续拉升触发两次临停,......

清华脑与智能实验室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近日,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重构细胞的空间组织。研究表明,这种名为DeNovoCoalescentEmb......

核酸检测分析系统上榜!2023年第5批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公示

今日,依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办法》(沪科规〔2020〕8号)等文件精神,现将2023年第5批拟认定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名单予以公示。名单中,奥然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全自动核酸......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

研究鉴定出新的玉米抗粗缩病基因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洋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研究人员,通过图位克隆、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学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块调控......

我国成功培育高耐草甘膦低残留玉米

草害是制约玉米高产稳产的关键要素之一,田间杂草与玉米争夺水、肥、光和空间,且易滋生病虫害,化学除草是玉米田首选的除草方式。草甘膦是世界第一大除草剂,其灭生性的特点在防治杂草的同时对玉米也会产生药害,培......

肥胖研究五大关键问题究竟如何?《科学》给出解释

北京时间9月1日晚10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能量代谢与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JohnRogerSpeakman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的Thorkild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