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9 16:49 原文链接: 黄海所海洋酸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在海洋酸化对大型褐藻双重效应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发表于国际环境类TOP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排放量持续增加。作为天然的二氧化碳储存库,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约40%,导致海洋酸化现象。海洋酸化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面临威胁。作为初级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光合生物如何响应海洋酸化的问题,倍受科学界关注。

   2013年以来,黄海所叶乃好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开展了南极冰藻、颗石藻等海洋微藻对酸化条件的响应和调节机制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洋酸化显著影响了微藻的代谢过程,揭示了酸化条件对海洋微藻正负效应的物种(株系)差异性,相关成果分别发表于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和Biogeo·sciencesDiscussions。

   近期,课题组采用短期酸化应急实验和长期酸化适应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海洋酸化对海带发育生活史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酸化条件下海带游孢子萌发率、雌配子体的排卵数及授精率显著降低,雌雄配子体的性别比例改变,且雌雄配子体的个体大小均显著增加。双因子耦合试验显示,海带早期发育的酸化效应受到光照强度的调节。长期酸化条件培养的海带幼孢子大小及其PSII光合性能均显著增加,体组织C/N比例发生明显变化。

   该研究揭示了海洋酸化对大型褐藻不同世代的双重效应,为探索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大型褐藻的分布及群落结构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海洋人才港”项目专家咨询会在青岛举行

近日,“海洋人才港”项目专家咨询会在青岛举行,与会专家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了研讨。按照方案,该项目将以“双海”(海洋+海外)融通为特色,以高端人才集聚为引领,以八大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十五个项目为主要......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国首个“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青岛正式揭牌,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标志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在中......

深圳,再添985!

2月14日下午,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会长杨洪一行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就学校海洋学科设置、涉海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调研,探讨未来合作机会。校长于志刚、副校长魏志强、校长助......

深海惰性溶解有机碳研究获进展

海洋中蕴含着大量的溶解有机碳,其中超过95%的溶解有机碳难以被微生物降解,被称为惰性溶解有机碳。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利用长时间培养实验揭示了海洋惰性溶解有机碳的惰性机理。相关研究发表于Environme......

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归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海洋热浪事件归因为何?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尹宝树团队在该项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学领域Top期刊《美国气象学会公报》上。 据介绍,&nb......

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2月9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牵头、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共同承担的“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评估与价值核算”项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专家验收会,宁波市......

海洋国际标准双“中心”成立

2月11日,海洋国际标准化创新论坛在青岛以线上方式举办。会上,“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创新中心”暨“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标准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山东省海洋国际标准创新中心由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批复,......

青岛海洋所地球科学学科首进ESI全球前1%

近日,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更新了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数据(本期数据覆盖的时间段为2012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自然......

科学家补齐海洋铅循环拼图

河流向海洋输运物质是海洋元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以往的关注点主要是河流溶解态元素输运对海洋元素收支的影响,对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陆源颗粒物的贡献目前尚缺乏理解和量化。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

载人潜水器开辟我国深潜科研新领域

认识海洋、保护和开发海洋,深海科考及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必不可少。目前,我国已拥有“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记者日前从“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用户科学指导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