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01 00:00 原文链接: 低碳社会需遏制浪费型排放

  坎昆会议将承前启后

  300亿美元发达国家快速启动资金已基本落实到位

  记者:有人认为,坎昆会议上各国难以达成一个综合性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将是一个“求小同存大异”的会议,您是否认同? 

  潘家华:我觉得这个表述太消极了,我们应该积极看待。

  大步迈不了,迈一小步也是进步,但是不可以后退,可以从“小同”开始,弥合“大异”。

  坎昆会议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哥本哈根协议》中所达成的共识在坎昆会议上将得到具体的落实。一些关键问题还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突破,比如减排的目标。

  形成不了共识的情况下,在这个地方再进一步地弥合分歧,然后为明年在南非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打下基础。

  记者:坎昆会议在哪些方面有可能会取得一定的进展?  

  潘家华:一是在发达国家快速启动资金上,300亿美元现在已经基本落实到位了。不过发达国家在中间掺了一些水分,本来这300亿资金应该是额外的,但是现在发达国家将一些常规的对外援助ODA(政府开发援助)也包括在中间了。 

  第二,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自主的减排行动,也要接受国际磋商与分析。在这个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一开始是坚决反对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发展中国家也需要有翔实、科学的数据来做低碳发展的决策,这符合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利益。在这个领域,我觉得在这次会议也会有突破。  

  此外,很有可能在减少毁林这个问题上有实质性的一些项目,主要是为热带雨林国家提供资金援助。

  关于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减排目标、谈判机制,估计也会有所涉及,但是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我个人对坎昆会议的结果持审慎的乐观,不期望在坎昆会议能达成一个一揽子协议。

  中国人均排放仅为美国的1/4

  中国现在的排放不是发达国家那种奢侈浪费的排放

  记者: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近几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很快。

  潘家华:我认为,中国的人口是世界第一,现在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发展规模很大,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时期,在这个快速推进时期有大量碳的存量的积累,包括公路、铁路、房屋建筑等。 

  但是,中国的人均排放和美国相比,只有美国的1/4;和欧盟相比,只有欧盟的1/2。

  中国现在这种排放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满足基本生存、基本需求的排放,而不是发达国家那样一种奢侈浪费的排放。 

  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地看、客观地看、比较地看、历史地看。

  记者:现在国际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很多指标来衡量,中国已经不算是发展中国家了。因此,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中国也应该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义务。

  潘家华: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被发达国家”了。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城市化水平也从改革开放以前的不到18%,发展到现在的48%。而且中国一些城市的马路特别宽敞,高楼、玻璃幕墙建得特别光鲜。这就给人一种表象,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了。

  但是,出北京城区30公里,在六环以外,可能就看不到这样的光鲜了。到中国的农村、中国的西部欠发达地区看一看,外国人就可以理解,中国仍然还是发展中国家。

  中国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但是客观地讲,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地区差异较大

  如果不对奢侈、浪费型排放加以遏制,低碳社会就建立不起来

  记者:中国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十二五”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将成为约束性指标。在这个指标的分解落实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潘家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别很大,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的人均GDP现在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了。

  与此同时,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地区差异也比较大。上海年人均排放9.7吨,现在欧盟的平均水平也就是十一二吨,法国只有5.7吨,瑞典只有6吨,上海人均水平已经超过法国、瑞典,和欧盟的平均水平差不多了。  

  但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温室气体排放就很少了。农村人均电力消费只有城市的1/4,你让它去减,没有什么可减的。

  因此,在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分配上,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结构、不同发展水平来科学确定。

  对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该实行温室气体总量控制,而不应该只是强度控制。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从消费领域入手,对于奢侈、浪费型的排放,要加以遏制。比如,在充分保障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阶梯电价中超过基本需求部分的价格。

  如果不对奢侈、浪费型的排放加以有效遏制的话,我们的低碳社会就建立不起来。

相关文章

污水厂智能调控课题新污染物等指标测试化验采购项目

污水厂智能调控课题新污染物等指标测试化验采购项目的采购公告采购编号:T2311003358171.采购条件根据有关计划安排,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对污水厂智能调控课题新污染物等指标测试化验项目进行竞......

世卫组织:全球疟疾病例增加与气候变化相关

世界卫生组织11月30日发布的《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疟疾病例估计达到2.49亿例,比2019年多1600万例。气候变化对疟疾防治构成巨大风险,因此全球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减缓全球变......

柳叶刀倒计时报告:气候变化或加剧健康不平等

11月19日,2023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京发布。本年度报告由设在清华大学地学系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区域中心领衔撰写,来自国内外26个主要机构的76位专家共同完成。今年的发布会不......

重大进展: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正样成功交付

近日,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DQ-2)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通过了航天八院环境卫星项目办组织的正样交付验收评审。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是国产第三代超光谱大气痕......

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公布,江门双碳实验室4名科研人员入选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榜单共分为“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关注整个学术生涯迄今的影响力),以及“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聚焦本年度的学术成就)。江门双碳实验室......

全球水文循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表《2022年全球水资源状况报告》。这份对全球水资源进行广泛评估的报告指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全球水文循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水文循环正在失去平衡。报告指出,2022年期间,全球......

《自然》论文:温室气体排放驱动海洋暖化或致强热带气旋提前发生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中国学者领导完成的气候科学研究论文指出,20世纪80年代至今,强热带气旋似乎每10年会提早三天发生,这种季节性转变可能与主要由温室气体排放驱动的海洋暖化有关。该论文......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保护性耕作是缓解气候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N2O)排放的影响存在较大争议。目前缺乏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性质、气候因素与农田土壤N2O排放之间的联系,而这些......

气候变化加剧利比亚有史以来最严重洪水

人们担心,9月11日开始的毁灭性洪水已导致利比亚2万人死亡。官方公布的超过5000人的死亡人数可能会增加,至少还有1万人失踪。两座水坝倒塌,向东北部港口城市德尔纳市约注了3000万立方米的水,其他城镇......

服贸会同期会议指出,推广监测温室气体的新方法

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塔拉斯2日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内全球温升幅度或突破《巴黎协定》规定的温升阈值,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著。作为本届服贸会十大高峰论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