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2-23 09:07 原文链接: 阮仁良:光伏产业发展须谨防四大风险

  近日,在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光伏大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主任赵玉文称:“多晶硅不仅从未过剩,而且一直供不应求。”这一来自行业权威人士的言论,与去年发展改革委关于我国多晶硅“产能明显过剩”的结论大相径庭,很可能由此而推动新一轮光伏产业产能的扩张。为此,笔者提醒光伏产业界应透视需求旺盛表象掩盖下的暗涌,注意防范4个方面的风险。

  一是市场在外的风险。中国光伏产业起步虽晚,但后来居上,现已跃居太阳能电池生产第一大国之位,产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赢得了“世界光伏看中国”的美誉,此乃产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但突出的问题是95%的市场集中在欧美。风云变幻的贸易政策和经济形势,使光伏产品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曾使光伏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骤降;美国正在发起对我“301”调查,标志贸易保护和反倾销制裁的大棒已横空抡起;欧美国家对太阳能电站补贴政策的动荡,也将影响光伏产品的销量。哥本哈根会议后,世界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国际间博弈将更加激烈。一旦国际市场受阻,国内市场还未全面启动,我国的光伏产品将向何处去?对此,要有应对之策。

  二是产能扩张的风险。我国光伏产业过去5年以产量翻8倍的高速增长。专家预测,未来5年还将以2到3倍的速度发展。中国现有上千家企业涉足生产太阳能光伏产业,有的专家用“野蛮生长”形容太阳能产业扩张势头。一般说来,适度竞争对促进产业发展是有利的,但在产品和市场均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众多的企业耗费巨资买进国外材料、设备和技术,加工同样的产品去争夺国内外十分有限的市场,由此带来的弊端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有的企业为获得订单而竞相压价,有的不计成本参与国内外电站竞标,有的甚至降低质量和环保标准以求低价销售。光伏产业原本有序发展可获得的利润,被“一哄而上”的发展方式所挤压,本来十分紧缺的人才资源被高度分割,科技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受到掣肘。有的经营者抱怨:尚未成型已经畸形,新兴产业变成微利产业。政府部门也指责如此发展“相当于大量输出国内紧缺的能源”,“相当于倾销国外的光伏材料、设备和技术”。如果继续这种跟风式发展和产能爆发式的增长,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部分光伏投资就难以得到较高回报,有的企业甚至会因无力适应竞争而被市场淘汰。

  三是技术换代的风险。我国光伏企业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基本来自欧美国家。但它们为何不大规模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呢?有人认为是为了保护其本国资源和环境。我认为这只是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光伏产品的技术并没有真正成熟,投入与产出还未达到平衡,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条件没有完全具备,它们的光伏产业选择了先技术后市场化的发展路径。

  实际上,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从来没有放松对光伏技术的研究,都制定了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计划,而且作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太阳能发展技术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始终保持着引领新能源技术潮流的地位。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分子“模板”可控制合成材料技术,有助于制造新一代低成本高效太阳能电池。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创造了太阳能电池叠加技术,使整个太阳光谱都可用于能源生产,转换效率是传统硅太阳能电池的两倍。一旦太阳能光伏技术取得革命性突破并应用于市场,现有光伏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就可能面临更新换代的风险。

  四是能耗污染的风险。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之一,是把发展转变到“绿色发展”的轨道上来,实施“科学、绿色、低碳”的能源战略。目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并不低碳”,尚德CEO称其具有“三高体征”,即: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为此,去年9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若干意见”,对多晶硅还原电耗、毒害气体回收利用率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由于不少企业采用技术比较落后的非闭环的所谓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能耗和环保均达不到要求。就是全球知名的英利集团也因多晶硅生产发生污染而屡遭附近居民投诉。

  “绿色发展”要求我们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个产业的发展;在众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政府也不可能不计效益地扶持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由此可见,随着节能减排指标的严格施行,一些难以达到节能减排要求的光伏企业将面临兼并重组甚至淘汰的风险。

  笔者提醒光伏界注意防范风险,丝毫没有看淡这一产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最有希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我以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的重点是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盲目扩大产能。

相关文章

Nature钙钛矿领域最新综述:可持续能源正在来临,钙钛矿串联电池争夺霸权

导语:在太阳能领域,一场革命正酝酿。钙钛矿技术的崛起引领着一系列对太阳能电池的全新探索,特别是其串联结构的出现。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硅,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可能由更为创新和高效的钙钛矿-硅串联电池来主导。本文......

助力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

近日,四川省在高原医学领域迎来了重大突破——依托四川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高原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这也是四川省首个省部级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标志着四川高原医学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召开光伏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

近日,为深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光伏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在京召开光伏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就开展光伏行业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

新型太阳能设备可将脏水变成氢燃料和饮用水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漂浮的太阳能装置,可将受污染的水或海水转化为清洁的氢燃料和饮用水。由于该装置可与任何开放式水源协同工作,且无需外部电源,因此可用于资源有限或偏远地区。光催化水分裂技术可将太阳光直接转......

武汉大学科学家新研究可大幅提升太阳能转化效率

“选谁都可以,就是不要选方老师,他特别严!”每每想起学姐的话,以及自己的“偏不信邪”,柯维俊就暗暗庆幸。幸好10年前,他没有听学姐的话,义无反顾地报考了方老师的研究生,要不然他就错过了一位严师、良师,......

新型电池技术大爆发,光伏市场需求持续火爆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申万电力设备行业覆盖的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中,已有10家光伏企业披露了三季报业绩预告,全部实现业绩预喜,受益于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的公司业绩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光伏产品......

新型电池技术大爆发,光伏市场需求持续火爆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4日,申万电力设备行业覆盖的光伏板块上市公司中,已有10家光伏企业披露了三季报业绩预告,全部实现业绩预喜,受益于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的公司业绩表现尤为突出。随着光伏产品......

新系统用40%太阳热量生产“绿氢”

太阳能热化学氢(STCH)完全依靠可再生太阳能驱动氢气生产,得到的是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绿氢”。但现有STCH的效率有限,只有约7%的入射阳光用于制造氢气。据发表于16日出版的《太阳能》杂志上的一篇论......

“无盐分析出的太阳能海水淡化速率”创新纪录

完全依靠自然光,一平方米大小的蒸发器每天能从海水中收集多少淡水——答案是23升,可满足十余名成年人一天饮用所需。记者25日从东北大学获悉,该校和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组成的团队取得重大突破,创造了“无盐......

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会议召开

近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内蒙古大学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协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赵东元、赵进才、邹志刚、杨金龙、孙立成,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