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13 09:46 原文链接: 三大障碍阻拦发展柴油乘用车是否可行?

  近年来,通过发展柴油乘用车实现节能减排的建议,曾因为柴油供应不足等原因被多次否定。但在“十二五”节能减排论坛上,发展柴油乘用车的倡议再次被许多业内专家顶了起来。


  重提发展柴油乘用车的原因首先来自石油进口依赖度的增加。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50%,未来两年可能达到70%。在这种情况下,更加节油的柴油发动机优势凸显。有专家测算,与同排量的汽油机相比柴油车可实现节油3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动力可以提升50%。如果“十二五”期间柴油乘用车市场份额能达到30%,则一年省油近300万吨。10年后使用30%的柴油乘用车,每年可节省相当于一个大庆油田的原油年产量,每年减少近900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一位德国专家通过对比德国和美国的汽车业发现,美国汽车产业衰落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所谓的大企业病,而是动力研发没有及时转型。德国很久以前就注重研发更加节油的内燃机,尤其是柴油发动机,而美国一直以高油耗的大排量发动机为主,直到近几年才有所改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表示,“发展先进的清洁柴油技术是节能减排最现实的路径。我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的观点:一是发展新能源;二是注重传统车型的节油技术,发展先进的柴油乘用车。”

  “用国家财政补贴新能源车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例如消费者可能会买两辆车,一辆新能源车上下班使用,一辆汽油车出远门使用。”华泰汽车董事长徐恒武认为:乘用车柴油化是最成熟、最稳妥、成本最低的路径。目前,国内汽车产销为1200万辆,如果其中500万辆是柴油乘用车的话,每年可节省原油5000万~7000万吨。

  不少支持者表示,我国第三阶段乘用车燃油消耗限值即将实施。新限值将比第二阶段再下降20%,达到7L/100km。在分步实施燃料消耗限值的5年内,国家将对符合各阶段燃油限值标准的车企实行税收优惠。该政策可能迫使国内车企或将重点研发柴油乘用车,届时,柴油乘用车的春天即将到来。“更严苛的限值标准让柴油车的燃油经济性和优异动力性更加明显。”

  还有专家提到,一直以来,欧洲国家喜欢使用柴油乘用车,日本侧重于通过车辆小型化和革新动力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美国消费者偏爱选择大排量车,但这种局面已经有所改观。例如通用汽车也在研发柴油发动机,日本也发布了发展柴油车的长期规划。日本《新一代汽车整体战略规划》中明确表示,未来要发展清洁柴油乘用车,并提出了2020年柴油乘用车的发展目标。“从二氧化碳减排、引进新燃料、获取以亚洲为中心的新兴国家市场份额等目的出发,替代汽油的清洁柴油车发展意义重大。可以使用轻质油以及轻质油替代燃料的清洁柴油车的存在很重要,也有可能继续混合动力化,因此要大力促进其发展。”

  但是,反对发展柴油乘用车的呼声也为数不少。除了众所周知的柴油供应不足外,反对者对国内车企的柴油机技术也表示担心。“目前国内生产柴油乘用车发动机的厂商,其核心零部件主要来自博世等国外厂商。如果从政策侧层面鼓励发展柴油乘用车,只能是帮助国外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占领中国市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关键零部件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优质的关键零部件如燃油系统、泵、嘴等都需要进口,导致柴油机制造成本高昂,维护保养成本也很高。平均一台柴油机售价要高于汽油机1万元左右。

  还有一个技术原因是,虽然柴油乘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比汽油机低,但其颗粒物排放仍然高于汽油机。由于有的城市对颗粒物排放有较高的标准,导致许多柴油乘用车无法上牌。目前,国内柴油乘用车型主要在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市场销售,与这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屡次出现的柴油荒更是打击了消费者选择柴油乘用车的信心。虽然有专家建议,国家调整进口政策,通过进口成品柴油缓解油荒,但该建议能否行得通尚没有定论。另外,国内柴油的品质也阻碍了柴油乘用车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柴油的硫含量为15ppm(1ppm即百万分之一),而中国柴油的硫含量超过400ppm。相反,如果想得到高品质柴油,就需要支付更高的用车成本。“中石化具备生产高品质的柴油的技术,只要国家发改委允许涨价,我们就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柴油。”中石化某人士这样表示。

  “柴油供应不足、油品质量不高从根本上阻碍了柴油乘用车的发展,柴油机核心技术不高也是国内发展柴油乘用车的障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尴尬局面,需要国家对柴油供应和油品质量进行根本性变革,同时,需要企业对柴油机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升级,这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很难改观。”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相关文章

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121种)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遵照同行评议、价值导向、等效应用原则,完成了科技工作者推荐、专家评议、结果公示等规定程序,形成了《能源电力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该《目录》涵盖“能源与电力综合”、“能源与发电技......

微小太阳辐射变化促地球进入冰河期

大西洋径向翻转环流(Atlanticmeridionaloverturningcirculation,AMOC)是南北半球物质与能量的主要传送带,但南半球的过程如何影响AMOC冰期间冰期的形态变化尚不......

大连化物所发现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机理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研究员江凌、樊红军团队与河北工程大学副教授赵志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发现了氧化锆与二氧化碳形成双齿配位的新......

大连化物所团队发现过渡金属对二氧化碳的高效活化机理

近日,我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江凌研究员和樊红军研究员团队,与河北工程大学赵志副教授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红外光解离实验装置,发现了氧化锆与二氧化碳形成双齿配位的新颖结构,从......

大连化物所发表二氧化碳膜反应器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副研究员张鹏、研究员朱雪峰和研究员杨维慎团队与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KevinHuang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Thecurrentstatuso......

最新研究:“节俭”细菌靠空气中物质繁殖

植物、藻类和其他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中吸收碳。这个过程是由一种叫作Rubisco的酶催化的,这种酶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不起作用。作为一种解决办法,许多植物和其他光合生物体使用一......

大连化物所揭示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界面效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剑和研究员葛庆杰团队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界面效应研究中取得进展,发现可碳化的系列K助剂可在二氧化碳加氢的气氛中诱导铁基催化剂形成高活性Fe5C2-K2CO......

2020国际先进车用材料创新应用峰会即将召开

  由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办,淄博高新区管委会、淄博市科学技术局、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承办的2020年国际先进车用材料创新应用峰会,将于10月21-22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

力学所在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年来,以CO2为工质的动力循环发电技术具有进一步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和机组紧凑化水平的潜力,而引起关注,该技术在太阳热能与核能利用领域具有优势,可满足小空间供电的紧凑化设计。自2008年起,中国科学院力......

大连化物所实现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汪国雄与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在二氧化碳电催化还原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实现非铜基催化剂上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甲烷,为二氧化碳电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