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5 09:04 原文链接: 我科学家新法治疗脊髓损伤安全性良好

  脊髓损伤会导致瘫痪,甚至高位截瘫。今年初,我科学家率先完成5例使用神经再生胶原支架结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手术(本报1月19日曾报道)。23日,记者从中科院获悉,5例手术的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手术安全性良好。

   脊髓损伤是世界性临床医学难题。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由于损伤及继发的病理生理反应,导致轴突和髓鞘分解,甚至神经元胞体死亡,致使渐进性的神经组织丢失,在损伤部位形成空洞或瘢痕,进而导致部分或全部的感觉运动功能丧失。

   年初,在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先导专项支持下,该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戴建武团队,在3家医院做了5例脊髓损伤修复手术,首次开展了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复合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探索在术中电生理检测条件下清除脊髓瘢痕组织。术中植入患者体内的,就是以胶原蛋白为基质的神经再生胶原支架,支架内充满着间充质干细胞。这种细胞既有较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也有获取方法简单、体外易培养、免疫调节作用等特点,同时还能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

   近日,4周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5名患者未见与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干细胞移植以及手术清除瘢痕相关的不良反应。评估结果认为,手术方案可行,安全性良好。

相关文章

将领域知识引入神经网络,MIT团队用光谱Transformer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图谱

代谢组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竞争和疾病病理学的小分子,部分原因是大规模社区努力测量数千种代谢物标准品的串联质谱。然而,在临床样品中观察到的大多数光谱不能与已知结构明确匹配。令人惊讶的是,用......

突破国外封锁!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开始量产

核磁共振仪器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但这项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将核磁共振仪器......

川大团队揭示神经元进化缺失的一环,填补神经元空白

1997年,从高中考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来,26年间陈强始终在和生命科学打交道。从北大博士毕业之后,他来到哈佛大学医学院做了6年的博士后研究。2013年,陈强回国加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Nature:神经退变和脑衰老过程中神经元DNA修复新机制

近期,Nature 发表了题为:ANPAS4‐NuA4ComplexCouplesSynapticActivitytoDNARepair的研究论文【1】,揭示了神经元在外部刺激下维持基因组稳......

效仿人脑节能,可用于AI的大型类脑神经网络实现

在《自然·机器智能》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所(CWI)科学家展示了类脑神经元如何与新颖的学习方法相结合,能够大规模训练快速节能的尖峰神经网络。潜在的应用包括可穿戴人工智......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人类罕见的神经胶细胞瘤的新型疗法

弥漫型内因性桥脑神经胶细胞瘤(DIPG,DiffuseIntrinsicPontineGlioma)是一种致命性的小儿脑瘤,患者常常会在诊断后的一年内死亡,由于肿瘤的位置,进行手术几乎是不可能的,化疗......

科学家阐明摄食全过程的序列性神经调控机制

自然环境变幻莫测。自然界中的动物即使在摄食过程中也需要时刻关注环境中的各种线索,一方面有助于及时发现危险,另一方面利于获取更多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细致分析动物多种自发行为的手段,科学家主要利用摄食......

刘明院士团队:自旋神经形态器件研究新进展

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

“看见”疼痛信号,可穿戴显微镜促进小鼠脊髓成像

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可穿戴显微镜,可在以前无法进入的区域生成小鼠脊髓活动的高清实时图像。《自然·通讯》和《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两篇论文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进步,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健......

新材料实现视神经最长距离再生

记者27日从首都医科大学获悉,该校教授李晓光团队在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团队指导下,联合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利用生物活性材料(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壳聚糖)促进成年大鼠完全离断的视神经长距离再生,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