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27 13:31 原文链接: 新科技计划体系下“冷板凳”怎么坐引发专家热议

   “从现在到2017年是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项目的调整期,政府应该想办法在过渡期保障对现有项目的经费支持。”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道出了一线科研工作者的心声。

  2014年,科技体制改革重拳频出,特别是《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简称改革方案)的出台,被称为近年来科技改革的最大动作。

  此次改革将近百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整合成五大类。那么,在新的科技计划体系下,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是否会被削弱?其经费总量和管理渠道有无变化?

  针对科技界的担心和疑虑,科技部部长万钢给大家吃了一剂“定心丸”:不仅不会削弱,还必须加强。“基础研究作为提升国家源头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载体,是高新技术的源泉,是科技创新的上游,在新的科技计划体系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系统支持。”在今天召开的主题为“加强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万钢明确表示。

  基础研究不能也不会放缓

  “《改革方案》提出要‘三个面向’,首先强调的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来布局科技计划,就是要支持基础研究。”万钢说,此次改革提出,政府重点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前沿、社会公益、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而基础研究就符合这一特点,是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政府资助是义不容辞的。

  改革还提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统筹衔接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环节工作。“在全链条的创新设计中,基础研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钢说。

  “我国的基础研究在内生和外在的双重动力下,实现有加速度的发展。”谈到我国基础研究发展态势,自然基金委主任杨卫表示,我国基础研究正呈现“数量发展与质量攀升相同步、研究型大学与中科院发展相同步、国内发展与国际融合相同步”的发展态势,中国基础研究的动力发展体现在这“三个同步”。

  但杨卫也坦承,我国基础研究引领世界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比较而言,高技术与应用开发追赶的速度会更快。“我国基础研究可能最晚达到引领世界。但一旦引领,将持续很长时间。我们要通过几代学术人的努力才可能迎来原始创新能力的整体跃迁。”

  “基础研究有着长期性和不确定性。”杨卫说,在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基础研究要实现“持续动力发展”,需要全面统筹、前瞻谋划。

  新体系下,支持将更加系统

  “基础研究在新的科技计划体系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技计划优化整合后,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将更加系统。”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表示。

  改革提出全链条设计,那么,链条前端的基础研究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什么关系?对此,侯建国解释说:“改革后的五大类计划中,其一是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着重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以面上部署为主,强调学科均衡发展,支持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其创新成果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问题凝练的重要依据。”

  对基础研究支持的另一个渠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侯建国说,改革之后,973、863、支撑计划等纳入其中,优化整合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更加聚焦国家目标,着重支持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侯建国透露,根据改革方案,为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强国家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将专门设立基础研究类重点专项。基本思路是:对于方向性的重大科学前沿,要突出科学目标,进行前瞻性布局,抢占科学制高点;对于事关国家发展战略的基础研究,应更加体现国家意志,着眼未来国家竞争力,进行战略性部署。

  基础研究类重点专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重大科学研究类专项,指的是2006年以来已经组织实施的纳米、干细胞、蛋白质、发育与生殖、量子调控和全球变化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其组织实施方式和管理机制较为符合改革精神,在适当完善管理机制后,可继续实施到2020年。第二类是依托大科学装置研究类专项。第三是重大科学前沿与学科交叉类专项。这类专项围绕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科学前沿进行前瞻性部署,支持一批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的原始性创新、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第四类是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基础研究类专项。这类专项面向未来的农业、能源、信息、资环、健康、制造等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进行战略性、前瞻性部署,培育未来发展新的增长点,坚实未来发展的科技基础。如石墨烯、肿瘤与免疫、氢能源等重要科研基础性工作,积累和丰富科技资源库。

  “基础研究类重点专项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保持合理比重,稳定一批长期服务于国家目标的基础研究队伍。”侯建国说,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基础研究类重点专项将保持合理的比重,能够基本稳定原973计划的主体专家队伍。

  此外,基础研究还将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中有所体现。

  板凳不会越坐越“冷”的

  “基础研究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投入不足。”清华大学孟安民教授的话代表了大部分与会人员的观点。他建议,国家层面应有个总体规划,考虑应以什么方式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一个在这次会上被反复提及的数字是,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比例才不到5%,与OECD国家普遍20%左右差距较大。对此,万钢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同时撬动地方和企业的资金。“我们要调整财政经费投入结构,引导地方大幅度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比重,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争取‘十三五’期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杨卫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努力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一是抓总量,力争到2020年基础研究投入强度能够达到R&D的10%或 8%;二是调结构,增加中央民口财政经费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三是要谋效益,有所为有所不为。

  没钱不行,有钱也并非万能。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应抓住改革契机,解决长期阻碍基础研究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被提及最多的是评价机制。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于渌说,目前“数论文”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基础研究发展。与此相关的是,他认为这一评价方式尤其不利于年青人的成长。

  “年青人来了三年后,如果不能建成自己的实验室,不能有高影响因子的文章,你就拜拜。这非常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于渌说。

  这涉及到与评价体系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竞争与稳定支持的关系。于渌认为目前稳定支持不够:“我知道物理所的一个非常成功的研究组,每年的运转经费大概需要250万元,为此,他们需要向十个不同的来源争取经费,向十个不同的老板汇报。”

  “我们现在高校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其他科学研究,总体来说,投入多以竞争的方式,很难使科学家在一个领域里长期坐冷板凳。”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说,在一个领域里拉长项目周期,就是一种稳定支持,要解决当下靠不断申请竞争性经费来攒余粮、稳团队的后顾之忧,形成基础研究容错和敢于冒险的条件保障。相关专家认为,虽然要增加稳定支持,但也不能回到30年前大锅饭的状态,要实行动态管理。

  对于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议,万钢表示,改革方案提出,要“优化资源配置,需求导向,分类指导,超前部署”。基础研究就是国家的重大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就需要有预测、有研判地进行超前部署;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化及应用示范等科技活动是不同类别,在实践中就需要按照其规律特点建立相应的管理规定。他最后也特别强调,要遵循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营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

相关文章

这一年,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进

一滴水发6次电!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至此,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连珠成串”,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实现了长江流域水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一年,像这样令人......

“你好BOE”收官站展示“屏之物联”前沿科技

临近年底,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出现了一个“显示技术科普基地”,裸眼3D仪表盘、触觉反馈方向盘、智能感光车窗……显示技术的前沿场景在此一一上演。12月28日,由京东方(BOE)打造的“你好BOE”O_SPA......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河北专场路演活动举办

近日,由科技部主办,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及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承办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河北专场)路演活动在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举办。活动集聚企业、投资机构、高校院所、专业服务机构等数百家单位参......

最新发布!贵州省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公示

经贵州省科技厅2022年厅长办公会第18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对2022年度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重点项目)“生物育种先导性研究”专项、贵州梯田水稻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榜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

2022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云颁奖

12月14日,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开幕式上,2022年度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以线上形式举办,并通过全媒体多平台同步直播。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天津科技大学校长路......

农村司关于2022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结果公示的公告

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要求,2022年农村司开展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评估工作,评估对象为2020年综合评估结果不达标需整改的5家园区。经过园区自评估、视频答辩、问询交流以及综合......

擘画“大食品大科技”发展蓝图

12月14~15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以线上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开。食品科技领域专家学者相聚“云”端,以3大权威报告、近20场分专题,共享科研成果,共议前沿问题,共谋发展路径。与会......

40.5亿!财政部下达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预算

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3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预算指标(项目代码:Z135050009017),共计40.5亿元,统筹......

科技报国笃行致远

王震在操作制备材料的高温压机。宁波材料所供图“面对疫情冲击、专项任务的挑战,在贵所鼎力支持和全力配合下,型号竞标赢得领先优势,专项任务圆满完成。”2021年春节和2022年夏季,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

第六届国产CPU并行应用挑战赛决赛举行

近日,2022年“神威·国实杯”第六届国产CPU并行应用挑战赛决赛在北京和青岛会场举办,16支参赛团队以“线上+线下”方式同台竞逐。大赛最终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作为国内首个以国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