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13 10:19 原文链接: 隆平高科回应“安徽水稻大面积绝收”三大质疑

结合隆平高科的“两优0293”在安徽出现大面积绝收事件,一些媒体报道认为,这应该引发农业界对“重产量不重质量”的反思。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生产的“两优0293”在安徽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两优0293”造成安徽大面积减产、绝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超级稻是否只重产量而不重质量?受灾农民的损失如何补偿?

  造成大面积绝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两优0293”,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种子由“隆平高科”生产,该品种系第二期超级稻百亩片800公斤的攻关品种。

  农业部的公告称,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隆 平高科”透露,此次媒体报道大面积减产的安徽蚌埠地区,为审定适宜种植区域。“两优0293”具有抗倒伏、产量高的特性,自2008年开始即在安徽推广, 因其稳产丰产,深受当地种植户欢迎。经过近十年推广,农民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已非常清楚。自2008年以来,仅在安徽蚌埠就累计推广种子14万多斤,一直 未出现感染稻瘟病大面积死亡的情况。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介绍,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世界各稻区均有发生。该病受气候影响较大,在长期连绵阴雨、长期灌深水、大水串灌、日照不足、时晴时雨、多雾、重露等情况下均易发病。

  “隆 平高科”认为,根据安徽省气象中心公开的数据,2014年7月至8月,安徽全省平均气温为26.2摄氏度,为1994年以来最低,其中蚌埠气温为半个世纪 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安徽当地的极端异常气候,导致包括“两优0293”等容易感染稻瘟病的水稻品种感染稻瘟病,出现了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同时亦导致 当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量大幅下降。

  “隆平高科”称,“两优0293”事件后,常秀亮等农民要求五河县农业委员会和淮上区种子管理站分别组织 专家,对此进行了两次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鉴定结论均为:田间出现的异常情况系稻瘟病所致,主要原因是孕、抽穗期间低温连阴雨,使其感染稻瘟 病,并导致该病爆发。

  邓启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稻瘟病”是水稻领域的世界性难题,截至目前,全球该领域诸多科学家都在致力于对稻瘟病的研究,但目前并未找到彻底解决该病防治问题的最佳办法。

  对于稻瘟病爆发的原因,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它除了与水稻品种的抗病性等相关外,与外界气候条件和田间管理水平更有直接联系。

  超级稻只重产量而不重质量?

  媒体报道称,19年来,超级稻试验产量高歌猛进,中国稻谷总产量和单产却未见显著提高。2013年,中国实际水稻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与1000公斤的试验水平相去甚远。

  结合隆平高科的“两优0293”在安徽出现大面积绝收事件,一些媒体报道认为,这应该引发农业界对“重产量不重质量”的反思。

  记者了解到,超级杂交水稻是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该计划于1996提出,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主持培育计划,先后于2000年、 2004年、2011年实现了超级杂交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的攻关目标,并于2014年10月完成了第四 期亩产1000公斤的科研攻关。

  对于质疑,在海南参加超级稻第五期攻关研究的袁隆平院士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国家对超级稻的要求,除了产量高,还要求米质达到部颁二级,抗当地两种主要水稻病虫害,“不能以个别品种出了点问题,就全盘否认超级稻。”

  联 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世界平均水稻产量约为4.3吨/公顷,而中国的平均水稻亩产达到约6.6吨/公顷。我国杂交水稻年栽培面积1700万公顷,占 水稻栽培总面积的58%,全国杂交水稻平均单产为7.5吨/公顷,常规稻平均单产6.1吨/公顷,杂交水稻平均产量比常规稻增产幅度超出10-20%,杂 交水稻对我国水稻产量的贡献不言而喻。第一期超级稻2001年应用于大面积推广,本世纪前几年每年约100万公顷,平均产量8.3吨/公顷,第二期超级稻 2013年种植面积约100万公顷,平均产量约9吨/公顷。

  “隆平高科”说,2000年以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工作者,一直在通过品种 改良来提高杂交水稻米质。在超级杂交稻的选育方面,经过10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全国现已认定的111个超级稻品种,有相当一部分是既高产又优质的。如广为熟知的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均达到了国标3级以上优质稻谷标准,Y两优900去年创下了全球高产新纪录,米质更是达 到了农业部1级优质米标准。“随着育种水平的提升,不排除未来会有更多可达优质米1级,甚至更高级的杂交水稻品种走向市场。”

  “隆平高科” 同时表示,经过国内育种专家多年不断研发,目前已有部分超级杂交稻在抗倒伏、抗稻瘟病等方面展现出特别的优势。如已在推广的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等品种,均属于广适型杂交水稻品种,对肥力、气温和病虫害均有较强的广适性,在中低等肥力水平的稻田中种植上述品种,可比普通常规品种产量高出 9-10%,在中高肥力水平稻田种植,可获得超高产量。

  此外,由于超级稻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在获得同样的稻谷总产量的前提下,通过种植超级稻所需的化肥用量,相比种植普通水稻品种更少,因此在日常种植时要提高单产,并不会增加农民负担。

  农民损失如何补偿?

  目前让安徽受灾农民最为关注的,是他们的损失将得到怎样的补偿。

  “隆平高科”表示,在“两优0293”的灾害发生后,该公司委派专人查看受灾区域,核实受灾面积,协调当地政府进行了保险赔付,同时向受灾农民免费提供种子, 对受灾农户恢复再生产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对生活困难和损失最大的农户也正与当地政府一起进行帮扶,同时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与受灾群众积极协商补偿方案。

  隆平高科执行总裁彭光剑称,由于这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情况,当地政府通过保险的方式已经给了农民一定的赔偿,但因国家农业保险额度较低,为让农民少受损失,他们正在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关文章

植物所发现水稻中控制两个时期的耐寒分子模块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苗期和孕穗期是两个对低温胁迫非常敏感的阶段,但鲜有关于同时调控两个时期的分子模块的报道。解析水稻低温信号调控网络、挖掘关键调控基因以及开展分子设计育种,是解决水稻耐低温胁迫的有效......

罗锡文团队在水稻无人农场研究方面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团队在水稻无人农场建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系统下水稻自主收获中的运输车辆精准定位控制方法,以及一套主从式协同作业系统和相关控制策略。相关成果......

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水稻新种质创制成功

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与作物科学研究所等国内科研单位合作,采用基因编辑等方法,快速创制出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具有广谱抗性的水稻新种质,......

让水稻也能像大豆一样榨油

9日,记者从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张健研究员团队获悉,该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将水稻种子油脂含量从2.3%提升至11.7%,为水稻、玉米、马铃薯、木薯等高产淀粉类粮食作物转换为油料用......

滨海耐盐水稻种植获突破:南粳盐1号亩产超561公斤

10月22日,耐盐水稻品种“南粳盐1号”“盐稻21号”测产现场观摩会在位于江苏盐城市的江苏顺泰农场举行。经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称重等环节,现场测算两个品种的实收结果分别为亩产561.1公斤、531......

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发布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海南三亚崖州湾实验室、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河南大学等单位在《核酸研究》上在线发表了全球首个万份水稻群体变异图谱。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自然变异是基因改良和......

高油耐盐碱大豆中吉602实收测产超300公斤

10月15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哈拉道村的盐碱地示范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组织了高油高产耐盐碱大豆品种“中吉602”的实收测产活动。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多家单位的20名专家......

中国首个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亩产突破573.8公斤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万亩耐盐碱水稻示范片10月13日进行测产。专家组随机抽取了高、中、低三种类型3块示范方,每示范方实测1亩以上,通过收割、脱粒、水分测定、除杂、称重,实收结果为平均亩产......

“植物疫苗”促水稻增产增效,多指标均显著提高

“接种了‘植物疫苗’的水稻(兆优5455)亩产达到779.85公斤,平均增产14.85%,穗数增加7.79%。”10月8日,“植物疫苗诱导水稻防病抗病、促进增产增效绿色技术”田间示范观摩会在湖北襄阳襄......

研究揭示赤霉素对水稻籽粒脱落的影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超级稻种质创新团队初步解析了赤霉素影响水稻落粒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细胞(ThePlantCell)》上。赤霉素被广泛认为是引起“绿色革命”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