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4-21 14:26 原文链接: CPSA2015大会报告集锦(一)

  2015年4月15-18日,第六届中国上海化学与药物结构分析会议(CPSA Shanghai 2015)在上海浦东淳大万丽酒店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连接点:分享科学跨学科有助于项目的进展”。本届会议吸引到来自国际知名药企、跨国大制药公司、中国CRO、生物医药研究所和高校的高管、专家、学者240余人出席。

  

会议现场

  4月16日上午大会特邀报告后,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Pei Hu、AbbVie的Marjoleen Nijsen、GlaxoSmithKline的Jiansong Yang以及Amgen的Zhigang Yu分别带来精彩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 Pei Hu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Pei Hu带来报告《哪些药物可用于创新药物的早期临床开发?》。

  Pei Hu首先介绍了报告的背景:中国的企业正在开发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和许多创新药物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了临床开发阶段;许多first-in-human研究和其他人类药理学研究并不是来获得更多信息而只是利用标准设计并解答一般性的问题;创新药物的临床开发策略与一般性药物是非常不同的,Pei Hu指出药物临床研究早期阶段的研究模型、应用技术和方法一直在变化,需要更有效、更安全的研究设计来加快创新药物的临床开发。

  Pei Hu介绍临床研究早期阶段的趋势:数据密集型研究设计-患者中PK/PD研究中涉及到生物标志物、基于药物开发的模型。数据密集型研究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数据收集,包括安全性(临床症状、实验室测试)、PK以及生物标志物,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包括描述型统计和模型。Pei Hu并介绍了一种创新药物的两个案例研究:an anesthetic agent和quick-onset efficacy。

  Pei Hu介绍研究的目标首先当给予SAD时表征PK、PKPD和安全性、进行PK/PD建模和仿真、预测单次静脉注射的Ib期实验剂量(恒速输注)以及预测Ⅱ期的给药剂量。

  

AbbVie公司 Marjoleen Nijsen

  来自AbbVie的Marjoleen Nijsen带来报告《AbbVie的对于小分子的人类PK预测方法》。

  Marjoleen Nijsen报告中介绍了未来的改进方法包括:通过PH(沿消化道生理模型模仿溶解度曲线)利用体外溶出度预测生物药效率可用来提高Fa评价;优化对于BCS II类和IV类化合物的FIH制定信息的可利用性;适时可延长动物PK研究时间来更好的捕捉双指数配置;利用体外和体内动力学数据来捕获/展现非线性PK。

  Marjoleen Nijsen指出仍存在的挑战有:对于低空/逆转的化合物的CL预测包括化合物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turnover的缺乏,从而阻止了它在IVIVE方法中的使用以及skewed slope for allometric scaling due to higher variability error associated with lower CL than for high CL compounds;fine-tune PBPK predictions of very lipophilic basic/acids。

  

GlaxoSmithKline公司 Jiansong Yang

  来自GlaxoSmithKline的Jiansong Yang带来报告《first-time-in-human(FTIH)研究:剂量选择&研究设计》。

  Jiansong Yang报告中主要介绍了一个FTIH研究的目标、剂量选择、研究设计和肿瘤药物FTIH研究。

  Jiansong Yang介绍研究的目标主要是首先评估人体中药物的安全性和耐药性、表征PK、确定任何PD影响以及是否有机会去量化临床活动,并指出这种机会可收集到早期开发阶段的更多信息从而缩短开发时间和降低开发成本。

  

肿瘤药物FTIH研究

  Jiansong Yang最后总结本次研究是通过毒理学和药理学来进行的一个FTIH的剂量研究,虽然FTIH研究设计没有统一标准,但关键是理解研究药物(PK)和它的目标(PD)并能从快速了解到从出现的临床数据预示的结果。

  

Amgen 公司 Zhigang Yu

  来自Amgen的Zhigang Yu带来报告《早期临床开发:a critical stage to move a right compound for global development》。

  Zhigang Yu报告主要介绍了制药公司的挑战和机遇、早期科学开发可促进成功概率、早期开发方法可加快中国的药物审批。

  Zhigang Yu介绍通过早期开发研究利用正确的定量工具,在大型的2期实验前能够解决合适目标、药物和的患者的关键问题;在中国,PK/PD和疾病的种族区别在项目中可早些评估从而指导中国和全球开发方法;在研发方面,研究计划和监管更新中的跨部门协调和合作对于全球药物开发是非常关键的。

相关文章

科学家利用机器学习解开临床癌症样本中的基因组密码

分析癌症基因组中的突变过程有助于在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癌症,并可以揭示某些癌症患者对治疗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临床癌症样本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可以为分子诊断技术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使特定的癌症患者与适合的癌症疗......

叶明亮:发展高效药物靶标鉴定新方法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技术研究组(1809组)叶明亮研究员团队和吉林大学胡良海教授团队、我所分子模拟与设计研究组(1106组)李国辉研究员团队合作,利用蛋白质结合药物以后对变性引起的沉淀......

临床研究显示创新性减肥药物耐受良好

近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了一项有关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peptide-1receptor,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

质谱成像:肿瘤和药物研究的火眼金睛

质谱成像和荧光成像结合的多模态成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可在分子水平精准表征肿瘤组织及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并助力研究者设计探针来动态示踪抗癌药物的作用机制。近日,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

私有化部署数字化临床研究,看临研通如何抢跑高效临床

开发时间长、资金投入大、涉及人员广等因素,始终是新药研发的待解决痛点。 近年来,AI技术逐渐活跃于新药研发的理论研究与药物发现阶段,使新药的临床前研究时间大大缩短。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以U......

研究发现住院治疗增加患老年痴呆风险

9月15日,《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发表的新研究指出,因感染而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人,几年后患早发型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可能更高。细菌感染,特别是泌尿和生殖器官感染,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高风险密切相关。此外......

mRNA疫苗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面积大,毒株易变异等特点,导致疫情防控难度升级。为建立疫情防护屏障,人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研发生产相应疫苗,并且快速、大规模生产和接种。传统......

几招教你预防运动后皮肤“变差”

适度运动健身不仅能减重、塑形,还能舒缓压力,调节身心,还有人冲着“运动后,皮肤都变好了”加入运动队伍,但我们在临床上听到不少朋友抱怨,运动后被各类皮肤问题困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哪些......

拜耳宣布正式启动口服FXIa抑制剂III期临床研究

8月28日,拜耳宣布启动III期临床OCEANIC项目,评估口服XIa因子(FXIa)抑制剂asundexian用于房颤患者和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XI因子是血液中......

我国在研恶性肿瘤类药物已到临床后期阶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8月25日上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在发布会上介绍:恶性肿瘤牵扯到千家万户,是大家非常恐惧的疾病。在过去十几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对恶性肿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