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5-12 10:54 原文链接: 苏州医工所成功研制微型无线程控光刺激器

  光遗传刺激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神经调控手段,在帕金森病、癫痫等脑疾病治疗、神经损伤修复,以及神经环路重塑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传统的激光刺激器因光纤、体积和重量等因素限制了实验动物的活动范围,而在脑疾病神经功能、神经调控以及药物治疗研究中,需要在体、可移动、长期、微负荷光遗传刺激技术,尤其刺激参数的无线程控调节将大大提高实验的方便性。

  日前,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守岩课题组以研发先进脑科学仪器技术推动脑科学前沿探索为目的,针对脑深部刺激与神经环路调控研究需求,整合课题组在电子学、神经生理、神经信号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开展了系列神经刺激电极、智能神经调控科研工具开发,并于近期成功研制光遗传学无线程控光刺激系统。

  该系统具有多通道、微负荷、参数无线程控等优点,刺激器尺寸为2.0×1.6×0.5厘米、重量为3.3克、无线通讯距离为10米,刺激光极尺寸为500×30微米,并采用LED技术实现神经核团功能调控。刺激器系统可应用于自由活动小鼠、大鼠在体神经刺激研究中,并具有灵活的扩展性,可用于脑深部、脑皮层、脊髓等处的光刺激,为光遗传技术在行为学相关的神经环路和疾病机理研究中提供一种新型的调控工具。

  该系统得到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苏州市神经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支持,目前申报国家专利2项,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光遗传技术在小动物在体神经调控领域的应用。

光刺激器用于小动物脑功能调控

相关文章

科学家系统性绘制神经胶质细胞分子图谱

神经胶质细胞不仅可以支持和连接不同神经元,还起着分配营养物质、参与修复和吞噬过程等重要作用,但神经胶质细胞的亚群类型和分子特性仍有待深入了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团队绘制了人类多种神经胶质细胞各阶......

时空稀疏小样本学习大规模神经形态数据集发布

近日,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团队提出了一个用于时空稀疏小样本学习的大规模神经形态数据集——N-Omniglot,为脉冲神经网络的学习与训练提供了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基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出版社......

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有助于保护卒中患者神经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获悉,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团队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采用长程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疗法能使卒中复发率降低24%,使心脑血管疾病降低30%,从而为远隔缺血适应疗法治疗症状性颅......

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解析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

近日,我所单细胞分析研究组(1820组)陆瑶研究员团队利用单细胞多种类分泌因子检测技术,实现了对神经—免疫细胞互作网络的解析。随着全球人口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神经退行性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我国科学家揭示神经激肽A激活神经激肽2受体的分子机制

神经激肽(neurokinin)是一类神经肽,在炎症、疼痛伤害感受、上皮细胞分泌和增殖等发挥重要作用,普遍分布在哺乳动物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团队在《CellDis......

动物所等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已知实验小鼠......

弹性半导体制成可穿戴神经形态芯片

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灵活、可拉伸的计算芯片,该芯片通过模仿人脑来处理信息。发表在《物质》杂志上的该项成果有望改变健康数据的处理方式。研究人员表示,这项工作将可穿戴技术与......

中科院实现神经元脑网络活体成像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富强、王杰研究团队基于新型基因编码生物磁共振成像技术,首次实现特异类型神经元网络的在体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在影像学期刊《神经影像》(Neuroimage)上......

动物所揭示胚胎期小胶质细胞稳态调控神经发育的新机制

神经系统(CNS)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精密有序的结构,从早期胚胎发育的开始,就伴随着非神经组织的驻留。其中,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作为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来源于卵黄囊中的原始巨噬细胞,并在......

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外膜和大脑之间可交换神经信号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神经和血管系统可在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由于斑块缺乏神经支配,神经元控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近期,慕尼黑大学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