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01 13:54 原文链接: CellReports:Shank3基因缺失如何导致自闭症?

  Buffalo大学的科学家确定了导致小鼠自闭症行为的一些基因突变机制,同时找到了使其恢复正常的治疗策略。这项研究由Zhen Yan博士(Buffalo大学生物医学院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系的教授)领导,揭示了自闭症背后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指出一些潜在的生物标记和治疗目标,该研究结果于5月28日发布在Cell Reports上。

  Zhen Yan团队主要研究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神经调节物质的突触传递作用,包括多巴胺、应激激素、疾病易感基因。他们试图了解这些神经调节物质怎样在前额叶皮层控制谷氨酸能突触传递以及GABAergic传递。这两种物质对情感和认知的控制十分重要。GABAergic是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在控制皮层的相对兴奋性,使兴奋性细胞同步化,提高对输入的感觉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同时GABAergic神经元在突触的可塑性方面也起着主要作用。该团队还关注在病理条件下神经调质异常如何导致前额叶皮层突触传递失调。

  该研究团队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全细胞膜铅技术记录兴奋性突触电流、病毒性基因转移技术、突触蛋白的生化免疫检测、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的分析、神经元电路的遗传操纵与行为分析。通过结合多种研究方法,他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突触后谷氨酸以及GABAA(氨基丁酸)受体的神经调质行为。他们的研究对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发病机理有重大贡献,这些精神障碍疾病包括小儿多动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

Dr.Yan在研究中

  Shank3基因缺失如何导致自闭症?

  Zhen Yan团队本次研究重点在探讨Shank3基因的缺失(该基因是导致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风险基因),追踪Shank3基因缺失如何破坏神经元之间的传达,这些破坏能导致小鼠的社会功能缺陷。重要的是,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可以扭转这种神经元的破坏,从而恢复小鼠的社会行为。

  先前的研究表明,Shank3基因缺失或功能丧失后,有84%的人会患有自闭症。但并不知道这是怎样发生。本研究指出Shank3基因缺陷的小鼠社交兴趣大幅度减少,这暗示着其患有严重的社会功能丧失。研究人员还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小鼠的自我疏导上。

  Buffalo大学的科学家发现Shank3基因对神经元传达十分重要,Shank3基因缺陷显著影响NMD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激活,这对学习和记忆十分重要。

  可以说,Shank3基因缺陷扰乱了这些受体与其在大脑中枢中的功能。这种扰乱导致肌动蛋白丝失调,肌动蛋白丝作为大脑前额叶皮层的细胞“高速通道”,对大脑的信息传达有重要的作用。(前额叶皮层是高级行为功能的指挥中心,与自闭症有密切关系)。

  Yan表示,这次研究首次发现在动物体内肌动蛋白调控异常导致类似自闭症的行为。肌动蛋白丝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在很多调控过程中不断地被重装和拆卸。当肌动蛋白丝组装平衡被扰乱后,该细胞的关键功能会全部崩溃。

  Shank3基因缺陷改变了肌动蛋白调控因子(如丝切蛋白)的表达和活性。当肌动蛋白丝组装平衡被扰乱,NMDA以及其他关键受体的传递和维护将会受到破坏。这会严重影响突触的功能可塑性,从而导致一些自闭症行为。

  最引人注目的是,科学家表明他们可以逆转这个程序,恢复小鼠的正常行为,只要将丝切蛋白或其他关键调控因子的活性恢复到正常状态即可。恢复皮质突触肌动蛋白动态进程,就可以使NMDA受体正常运作。

  Yan说,“一旦肌动蛋白丝以及NMDA受体恢复正常,我们可以看到一个Shank3基因缺陷的小鼠变得强健,其社会功能缺陷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也有所恢复。我们的研究结果提供了一个有前途的自闭症治疗策略。”

相关文章

一文速览!10月国内外15家生物药企融资超40亿!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份,共有15家国内外创新生物药企完成了融资事件,总金额超40亿人民币。从融资轮次来看,早期融资仍占多数,其中B轮以前融资占比超过75%,仅有2家企业完成B轮融资。从融资金额来看,披......

大脑共变模式揭秘基因/心理与疼痛敏感性之谜

疼痛是不愉快的主观体验,但对疼痛感知的敏感性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探究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产生机制,对于阐释慢性疼痛的易感性并进行个性化疼痛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提示,疼痛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可能受到......

Cellectis股价飙升超180%!阿斯利康又投2.45亿

今日,阿斯利康与Cellectis达成了一项利润丰厚的合作协议,将向这家法国生物技术公司投资2.45亿美元,进一步加强了其致力于开发细胞和基因疗法产品的承诺。该消息令Cellectis的股价在周三盘前......

自适应神经连接光子处理器问世

德国明斯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牛津大学联合团队现已开发出一种所谓的基于事件的架构,该架构使用光子处理器,通过光来传输和处理数据。与大脑类似,这使得神经网络内的连接不断适应成为可能。这种可变的连接是......

清华脑与智能实验室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近日,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重构细胞的空间组织。研究表明,这种名为DeNovoCoalescentEmb......

我国学者发展出外场诱导的神经网络力场新方法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蒋彬教授课题组在发展场诱导的原子神经网络力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原子模拟是人们在微观层面理解复杂化学、生物和材料体系的光谱、......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