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6-17 14:43 原文链接: 天津医大教授癌症研究连发3权威期刊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冯玉梅(Yu-Mei Feng)教授,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生物学,多年来致力于乳腺癌转移基因筛选、转移预后预测及转移机制研究。在2015年上半年,她带领的研究小组先后在国际知名期刊《Breast 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5.88)、《Cancer Research》(影响因子9.28)和《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影响因子4.6)发表乳腺癌研究相关成果。

  2015年二月份,该研究小组在《Breast Cancer Research》发表题为“FOXF2 deficiency promotes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and metastasis of basal-like breast cancer”的学术论文。之前他们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FOXF2的低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基于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描述了FOXF2在基底样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根本分子机制。

  通过RT-qPCR、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检验和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手段,研究人员发现,FOXF2在大多数基底样乳腺癌细胞中是特异性表达的。FOXF2缺乏可在体内外增强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此外,FOXF2缺乏可诱导基底样乳腺癌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而且,该研究发现,TWIST1是FOXF2的一个转录靶标。TWIST1是由FOXF2负调控的,并介导FOXF2调控的基底样乳腺癌EMT表型,以及基底样乳腺癌的侵袭特性。

  根据这些结果,研究认为,FOXF2是基底样乳腺癌细胞中一种新型的EMT抑制转录因子。FOXF2缺乏可通过上调TWIST1的转录激活EMT程序,增强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六月九日,冯玉梅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知名癌症期刊《Cancer Research》发表题为“ITGBL1 is a Runx2 Transcriptional Target and Promotes 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 by Activating the TGF-β Signaling Pathway”的学术文章。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提供了临床和实验证据,阐明了ITGBL1是乳腺癌骨转移的一个关键促进因子。在体内模型系统和体外实验中,ITGBL1表达促进了骨拟态(osteomimetic)改变乳腺癌形成,促进了癌细胞招募、定居到骨微环境中生长,以及破骨细胞成熟造成骨溶解性病损。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将TGF-β信号通路确定为ITGBL1的下游效应器,而转录因子Runx2则是ITGBL1表达的上游激活子。为了支持这些研究发现,他们还证实了ITGBL1是Runx2诱导乳腺癌骨转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介质。总之,这项新研究揭示出了乳腺癌骨转移的一个新分子机制,并提供了一些功能证据,为鉴别晚期乳腺癌的风险及防治这一疾病指出了一些新的候选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六月十二日,冯玉梅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又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发表一项研究成果,题为“DNA Methylation Affects the SP1-Regulated Transcription of Forkhead Box F2 in Breast Cancer Cells”,描述了FOXF2在乳腺癌中亚型特异性表达的一种新调控机制。

  该研究小组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FOXF2在基底样乳腺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起着EMT抑制因子的作用。FOXF2缺乏可通过激活EMT程序、但降低细胞增殖,而增强基底样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目前这项研究表明,FOXF2邻近启动子区的CpG岛甲基化,参与了FOXF2在乳腺癌细胞中亚型特异性表达的调控机制。DNMT1、DNMT3A和DNMT3B共同或单独地促进了不同乳腺癌细胞中的这种DNA甲基化。SP1可通过直接与邻近启动子区结合,而调控FOXF2的转录活性,但这种结合可通过DNA甲基化而被解除。FOXF2可介导SP1,对非甲基化基底样乳腺癌细胞增殖进程起着抑制或促进作用。

  因此,本研究认为,乳腺癌细胞中的亚型特异性表达和FOXF2功能,是通过DNA甲基化与SP1转录调控的联合效应而被调控的。

相关文章

翼龙头骨如何演化?最新研究揭秘

中新网北京4月24日电(记者孙自法)作为亿万年前曾称霸蓝天的古脊椎动物,翼龙自200多年前发现以来,其神秘的起源与灭绝、同恐龙和鸟类的关系,以及复杂头骨的演化等一直备受关注,也持续存在争议并充满挑战。......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研究揭示胆固醇代谢调控巨噬细胞抗肿瘤新机制

中新网4月23日电据中国科学院网站消息,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红艳研究组联合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免疫》(Immunit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25-Hydrox......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国际最新研究:森林采伐管理能保护大型濒危哺乳动物

中新网北京4月11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生态学研究论文称,负责任森林管理认证体系覆盖区域内的哺乳动物比非认证管理森林里的哺乳动物更丰富,被捕猎的威胁更低。这项研究基于对......

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再升级!

4月9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邵志敏、江一舟、胡欣领衔的研究团队,系统性地构建了迄今最为全面的乳腺癌基因组变异互作网络,并功能性解析基因组变异互作对乳腺癌治疗结局的影响,有望给乳腺癌精准治疗带来新......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

我国科学家研发AI系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

4月9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获悉,该院乳腺肿瘤科王坤教授牵头研发出一个无创人工智能系统,可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的负荷。近日,该研究系统被国际期刊《外科学年鉴》收录。目前,残余肿瘤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