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8-03 15:05 原文链接: Nature:干细胞领域里程碑成果“大盘点”

  那是2011年秋季再寻常不过的一天,Madeline Lancaster忽然意识到自己培养出了一个大脑。在此之前的几个星期,她一直试图让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玫瑰花环(rosettes)结构的神经干细胞。但她的细胞就是不肯贴上培养皿,发而形成了奇怪的乳白色球体。Lancaster经过仔细分析才发现,这些细胞自动形成了类似胚胎大脑的东西。

  Lancaster并不是第一个在体外培养出大脑的人。早在2008年,日本科学家就使胚胎干细胞形成了类似大脑皮层的分层球体。自那以后,这一领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们陆续获得了类似眼、肠、肝、肾、胰腺、前列腺、肺、胃和乳腺的3D组织。这些组织可以模拟真实器官的一些结构和功能,因此被称为类器官。类器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体发育,也可以作为疾病模型和药筛平台,甚至可能挽救受伤的器官。“这是干细胞领域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进展,”剑桥大学的Austin Smith说。

  肠类器官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干细胞领域迎来了制造类器官的热潮。其中,日本著名学者笹井芳树的成果格外引人注目,他先后培养出了大脑皮层、视杯组织和腺垂体。

  干细胞学家Hans Clevers也在这一时期发表了自己的突破性成果,用干细胞生成了迷你肠。他和同事在柔软的基质中培养肠干细胞,模拟细胞外环境。这些细胞分化为多种类型,最终形成了类似小肠绒毛和隐窝的结构。 “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些结构看起来就像真正的肠子,”Clevers说。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用这种肠类器官研究并模拟疾病,测试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

  肺类器官

  去年,发育生物学家James Wells用胚胎干细胞生成了类似人类肺部的微型器官。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几乎任何类型的细胞,可以生成更为复杂的类器官。研究人员在肺类器官中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了研究,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和胃癌的一个重要病因。

  培养微型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们对胃的形成机制知之甚少。为此,研究人员测试了大量的生长因子组合,最终成功获得了直径大约3mm的人类3D微型肺,并且真实模拟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早期症状。

  肾类器官

  十多年来,复杂的肾脏结构一直吸引着Melissa Little。2010年她开始尝试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肾单位的前体细胞。后来她发现,培养皿中的两类细胞会自发形成与胚胎结构类似的组织。

  Little获得的类器官相当于胚肾,不是成熟的肾脏。她和同事正在进一步探索,希望得到更为复杂的肾结构。他们的最终目标是,类器官移植给小鼠之后可以成熟并生成尿液。Little指出,肾脏在代谢和排泄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肾类器官在药物测试中是很有前景的。

  肝类器官

  许多患者等不到可移植的器官,最终因为肝功能衰竭而死。Takanori Takebe一直希望在体外培养出肝脏,解决这样的燃眉之急。

  Takebe先将iPS细胞诱导成为肝脏前体细胞。胚胎中的肝脏前体细胞需要其他细胞的信号才能够成熟,Takebe认为这些支持细胞是必不可少的。他将人肝脏前体细胞与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培养,成功获得了肝芽(liver buds)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在体外生存两个月之久。

  这些肝芽被移植到小鼠腹部之后,很快就连上了小鼠的血液供给。它们能发育成为成熟的肝细胞,生产肝脏特异性蛋白和进行药物代谢。接受了移植的肝功能衰竭小鼠,绝大多数都生存了下来。Takebe等人希望在四年内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

  类器官银行

  虽然现有的类器官还只是做工粗糙的仿品,但它们比动物模型要好用得多。科学家们还在继续努力,建立更复杂更精致的类器官。

相关文章

《细胞》: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3D重构人类原肠期胚胎

北京时间2024年4月23日晚,我国科学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发表题为“3DReconstructionofaGastrulatingHumanEmbryo”(人类原肠胚的三维重建)的研究论文。......

助力细胞培养产品质量,中量大牵头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教授陈春主持制定的国家标准《细胞培养液中苯乙烯、2-氯乙醇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GB/T43778-2024)正式发布并实施,细胞培养产品质量有了新保障。细胞(含体......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绘就类器官研究全景画卷:回溯、探析与革新

在过去的十年中,类器官(Organoid)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这也标志着生物医学领域发生的关键转变。2023年可以称为类器官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这一年里发表了数千篇类器官研究论文,反映了类器官研究......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3人主导、仅1年时间!他们完成这项创纪录的研究

编译|杜珊妮王兆昱在通常情况下,若要绘制包含生物体所有细胞类型的图谱,需要大规模的跨国合作和庞大的预算经费。然而,事情也有例外。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3名研究人员主导,仅在1年内就以很低的成本,干成......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

临床研究成果|可逆转换的胰腺癌干细胞或可成为胰腺癌治疗突破口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王维斌教授团队在JournalofExperimental&ClinicalCancerResearch(中科院一区,IF=12.658)发表综述,总结了胰腺癌干细胞近期的......

科学家发现成体肺泡干细胞的再生起源

肺脏是人类重要的呼吸器官。肺泡上皮是肺脏的重要功能区域。肺泡一旦受损,需要“新生”上皮细胞才能修复。因此,在肺脏疾病中寻找新生肺泡上皮细胞的来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

全球首例!移植猪肾后他回家了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总院于3月16日实施一例临床异种肾移植,这位男性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已于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下午出院回家。“这是全球第一例接受基因编辑猪的器官移植走出医院的病人。”华中科技大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