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9-30 15:43 原文链接: 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吴家坪期孢粉地层学研究获进展

  石炭—二叠纪非海相地层在华北克拉通分布广泛,主要是以本溪组-孙家沟组之间的沉积序列为代表。长期以来,对于该段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主要依靠地层中保存的少量动物化石以及大植物化石。从上世纪60年代起,随着孢粉生物地层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华北晚古生代非海相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了较大发展。至今已积累了不少孢粉研究资料,并建立了一些孢粉组合带,但这些孢粉组合带的顶底界线一般都没有明确的化石限定,因此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同时,从现有的动植物化石证据看,从晚石炭世晚期开始,华北克拉通与欧美板块之间在古气候上可能存在较大差别。不同的古气候会造就不同的古植被面貌和相应的孢粉组合面貌,因此过去通过与西欧标准陆相孢粉组合带的对比,来解决华北非海相地层与国际年代地层对比的做法,可能从晚石炭世开始在华北是行不通的。

  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锋、研究员朱怀诚等人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西保德剖面的孢粉化石。依据国际标准,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在保德剖面本溪组—孙家沟组之间识别出8个孢粉组合带。结合剖面上的动物化石和古地磁数据,这8个孢粉组合带与国际年代地层的对比关系大致可以确定。研究在华北孙家沟组的下部首次找到了与从我国浙江长兴龙潭组中发现的孢粉组合相似度很高的组合类群,初步确定孙家沟组下部的地质时代为吴家坪期。首次为这段化石贫瘠,被称为“红层”的时代确定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化石证据。同时这些孢粉组合带对于华北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遇到的地层划分对比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华北多个地区井下钻孔的地层划分对比中得到验证。

  通过对裸子植物花粉与蕨类植物孢子相对丰度的分析,研究发现从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保德地区的气候有逐渐干旱的趋势,这一干旱化的趋势在华北克拉通的北缘的同时期地层中都有记录,可能与华北克拉通与东北诸多小板块的拼合有关。至于在太原组以及本溪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偶尔出现的裸子植物花粉含量陡增(接近60%)的现象,文章认为如此高的裸子植物花粉含量并不是代表了一种干旱性的气候,而是由于这一时期频繁海侵引起的尼夫斯效应(Neves Effects)造成的苛达类花粉(Florinites)过度代表的一种现象。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地质学期刊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论文相关信息:Liu, F., Zhu, H.C., Ouyang, S. (2015): Late Pennsylvanian to Wuchiapingian palynostratigraphy of the Baode section in the Ordos Basi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Asia Earth Science, 111, 528-552.

图1 山西保德剖面不同类型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的相对百分含量及其反应的古气候变化

图2 Shansiensis 孢粉组合中的一些重要属种分子

图3 保德剖面一些重要孢粉属种的地层分布图

相关文章

孢粉证据揭示江南从荒漠到森林的演变过程

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然而,奇妙的是,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

秦汉以来人类活动显著降低我国东部植物多样性

孢粉是植物孢子和花粉的总称,被认为是重建古植被景观的一把“钥匙”。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研究员曹现勇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田芳等合作者,通过我国现代间冰期,即距今1150......

孔径分布图说明什么?

孔径分布(poresizedistribution)是指材料中存在的各级孔径按数量或体积计算的百分率。一般测试样品的孔径分布,所使用的方法就是静态容量法和压汞法。其原理是通过测试的分压和对应的各级孔的......

大数据揭秘,哪个机构堪称冠状病毒研究之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爱思唯尔积极关注疫情变化和相关科研进展,并创建了免费资源中心,为专业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和公众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便利。自上线以来,该资源中心受到了广泛关注,为读者提供更多与冠状病毒......

重建距今6100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

相比于我国季风边缘带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我国中部地区全新世高分辨率气候记录相对较少,对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存在较大的争议;同时人类活动及其对植被和环境的影响研究也较匮乏。大九湖泥炭位于我国中部神农架林区,......

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并利用热带森林环境?

海南双池玛珥湖处于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区,可以很好地响应于热带辐合带(ITCZ)和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ENSO)的变化。目前,对于中国南部热带雨林如何响应于气候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并利用热带森林环......

孢粉研究揭示中国南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植被变化

地球气候自末次盛冰期约2万年前开始逐步回暖,适宜的气候条件促成了全新世农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先民从早期采集与渔猎为主的游弋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到以农耕文明定居生产生活方式。这一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与......

高分五号获首幅全球高分辨率细粒子气溶胶分布图

记者从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获悉,该院近日基于高分五号卫星上搭载的多角度偏振成像仪(DPC)获得了首幅全球3.3公里空间尺度的细粒子气溶胶光学厚度(AODf)分布图。这是国际上目前空间分辨率最高的AOD......

我国学者阐述板块运动对陆生植物演化的驱动作用

印度板块从冈瓦纳裂离并向北漂移、碰撞拼贴至欧亚大陆之上是地球晚中生代演化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现代欧亚大陆地质、地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关于这一板块漂移的证据过去多源自古地磁,古生物化石方面的研......

刘锋孢粉化石:显微镜下讲故事

“自从4亿年前植物登陆陆地以来,我们的天空可以很多天不下雨,但几乎没有一天不在下孢粉雨。这些化石一定以某种方式记录了它们所经历的一切,只是我们现在还缺少解读这些信息的手段,相信通过孢粉学家未来不断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