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10 11:39 原文链接: 基因受化学修饰改变性取向?同性恋这件事又有新发现

  2015年10月8日,在美国人类遗传学会(ASHG)年度会议上,一场关于“表观遗传学影响基因表达从而可能改变性取向”的学术报告再次掀起“同性恋基因”话题。一时间,Nature、Science、NBC官网都对其投入关注并撰文报道评议。

  该报告来自于美国加州大学 Eric Vilain实验室,研究团队首次基于分子标记借助计算机模型,从表观遗传学水平预测性取向。

  事实上,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寻找证据表明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而是深深根植于人的生命中,且至少部分由基因决定。但是,回顾同性恋的研究史,“同性恋基因”却难以捉摸。

  质疑:基因决定性取向

  追溯至199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遗传学家Dean Hamer带领的研究团队就开始了挖掘“同性恋基因”的研究工作,他们发现,在X染色体上一段特异序列,Xq28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基因与同性恋相关。这一重大发现发表于《Science》,但是却遭受到很多质疑,特别是不少研究团队无法复制出其研究结果。

  以双胞胎为案例提出质疑:同卵双胞胎即便拥有相同的基因组信息,当一个是同性恋时,而另一个却仅有20%-50%的概率成为同性恋。所以,简单认为基因决定性取向的观点并不能站稳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研究学者开始转向表观遗传学,他们认为除了基因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对同性恋有影响。

  新观点:表观遗传学影响性取向,且可遗传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核苷酸序列的前提下对基因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打开或者关闭基因。表观遗传学虽然不改变“代码”,但是影响基因表达水平。

  其中,甲基化是最主流的修饰之一,具体修饰过程是核苷酸胞嘧啶区域选择性地被添加甲基。过去的研究认为,甲基化可以伴随一生,但是当生成卵子或精子时,大部分会伴随去甲基化过程消失,所以胎儿常常从“一张白纸”开始。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一些修饰能够遗传给下一代。2012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进化遗传学家William Rice所在的研究团队发现,当父亲遗传女儿或母亲遗传给儿子时,甲基化修饰经过删除后又复原,可能会导致同性恋。详细解释:研究推测,改变子宫内胎儿对睾丸激素敏感性的DNA修饰可能会使女宝宝的大脑“男性化”、男宝宝的大脑“女性化”,最终导致同性恋倾向。

  Rice的关键发现引起了Vilain实验室的Tuck Ngun博士后的注意,他从中受到启发,并进行深入研究。Ngun选取了37对男性同卵双胞胎(一个是同性恋一个正常)和10对男性同卵双胞胎(都是同性恋)为研究对象,检测基因组中140,000个位点的甲基化情况。借助计算机算法,研究团队共找到5个与性取向密切相关的甲基化位点。

  为了对这5个特殊甲基化位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将试验对象分成两组,其中一组试验对象用于研究特定的甲基化修饰与性取向之间的关联,另一组用于研究如何在表观遗传学水平预测性取向。具体的研究细节,年会报告中并未透露,但是研究人员表示研究结果有高达70%的准确率。

  未知:为什么同卵双胞胎出现不同的甲基化?遗传?环境影响?

  如果Rice的猜想是正确的,母亲的修饰位点可能仅遗传给双胞胎中的一个,或者可能并不遗传,仅仅只是其中一个胎儿在子宫发育的时候自身DNA发生修饰而已。

  Ngun则认为,当胎儿在子宫内发育,甲基化过程可能会受到微小的环境差异影响,例如胎儿位于子宫的确切位置或者从母体接收到血液的量。由此会出现同卵双胞胎性取向有差异的情况。

  西北大学心理学家J. Michael Bailey 表示,这种微妙的环境影响将意味着“修饰发生在哪里”。他强调,Ngun以性格取向相反的同卵双胞胎为研究对象是最理想的研究方案。但是,研究结果需要以更多的双胞胎为研究对象进行重复试验,直至研究完全可信。

  最后,研究团队强调,研究结果不应该用于同性恋检测或者误导性治疗。Bailey 表示,他并不担心这样的滥用,科学家将不会在短期内有潜能去操纵人的性取向。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该限制对性取向的原因研究,无论得到的研究结果只是假设还是确切的结论。

  对同性恋进行分子水平机理的研究,有利于追根溯源,弄清楚为什么我们生来如此。

相关文章

人与猿类如何在进化中“甩掉”尾巴

猴子有尾巴,而人类和猿类的尾巴却在进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自然》2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人类和猿类演化掉尾巴的遗传学基础。灵长类动物尾部表型的系统发育树(Ma表示百万年前)。图片......

科研噩梦|假期过后发现实验室样品全部解冻…高校报警了

放假回来发现实验室冰箱出现故障,里面的材料全被毁了是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些研究生表示:堪称噩梦,数十年直接白干。尽管没有迹象表明存在破坏行为,但学校还是报警并开启了内部调查。——————————......

遗传变异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影响血压

某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从生命早期就会影响血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生在所有年龄组,并且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发现遗传因素从儿童时期的头几年到你的一生都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揭示人类小脑功能层级背后的时空分子谱

人类小脑体积仅为大脑总体积的10%,却包含整个神经系统超过50%的神经元。小脑不仅协调运动,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在探索小脑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特别是剖析小脑如何参与和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处理,研......

超2.75亿个人类基因新变异发现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计划“我们所有人”中近25万名参与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了超过2.75亿个以前未报告的基因变异,其中近400万个变异可能会对人......

北京市召开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座谈会

1月19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召开“基础研究领先行动座谈会”。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于英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继红主持会议,相关国家部委......

赵东元:把研究用在国家需要的地方

“真正要在科学上有所作为,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爱’。这份爱不是简单的兴趣,而是一种从内心生发出的理性思考。这种驱动力强烈到你愿意为它付出所有。”近日,在回答“科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为何同性恋没有在进化中消失?张建之/宋斯亮团队揭示双性恋基因的好处

性取向(SexualOrientation),用以描述一个人的性渴望和性幻想的对象。对于多数人来说,喜欢的对象通常是异性,即异性恋。但还有一些人独立于异性恋之外,例如同性恋和双性恋。事实上,在自然界中......

儿童双侧威尔姆斯肿瘤的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解密

揭示儿童肾癌易感性的遗传机制威尔姆斯肿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罕见肾癌。儿童被诊断出患有威尔姆斯肿瘤的平均年龄取决于一个或两个肾脏是否受累。如果一侧肾脏受累,通常在42-47个月时被......

首个免疫细胞图谱,揭示人类肺部发展中免疫细胞的秘密作用

国际研究团队将先进的单细胞技术与肺部器官样体研究相结合,以绘制人类早期肺部免疫细胞的发展过程。他们的研究结果概述了这些细胞在人类肺部组织的发育过程中如何起到积极而密切的指导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统和呼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