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1 17:16 原文链接: 新载体大大提升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产量

  科学家们用细胞系或细菌表达外源蛋白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这些技术已经在绝大多数实验室得到了普及。然而,像新药开发这样的应用需要大批量的蛋白,现有的表达体系难以胜任。日前研究人员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发表文章,展示了一类新型的重组蛋白表达载体。这种载体可以克服表观遗传学沉默,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大批量的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的产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表达载体的类型,细胞系的质量、寿命和代谢等等。建立稳定的细胞系是表达目的蛋白最基本的第一步。不过除了细胞系和表达载体的属性,蛋白质产量也会受到表观遗传学的影响,这种影响取决于转基因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上的整合位点。为此,有些质粒尝试使用容易形成开放性染色质的侧翼序列,还有一些质粒靶标宿主的常染色质热点区域。虽然第二条途径可以确保长时间的稳定表达,但只能整合一个拷贝的转基因,这无疑限制了转基因的表达。

  为了最大化哺乳动物细胞的重组蛋白产量,Ludwig Boltzmann癌症研究所的Emilio Casanova和维也纳自然资源和生命科学大学的Renate Kunert决定使用细菌人工染色体(BAC)。(延伸阅读:Nature子刊:新技术给生物制药带来质的飞跃)

  BAC载体

  小鼠转基因领域的研究者们多年前就发现,基因组整合位点的染色质环境对质粒表达载体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载体整合到不太理想的位点,转基因就会受到沉默或者被忽略。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他们开始使用较大的表达载体,比如BAC和酵母人工染色体(YAC)。这些大载体可以容纳整个基因座,囊括全部或大多数驱动基因表达的调控元件。“这些大载体整合到小鼠基因组之后不受周围染色质的影响,能够实现可靠而且拷贝数依赖的转基因表达,”Casanova说。“构建转基因小鼠和转基因细胞的原理是相通的,我们认为以BAC为基础的表达载体,可以成为建立重组蛋白生产细胞系的有力工具。”

  研究人员将不同的开放性染色质区域、启动子和基因调控元件组合起来,生成了一系列BAC载体。随后他们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系中,测试了这些载体对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包括人IgG1 Fc片段(IgG-Fc)、CN54gp140(一种高度糖基化的HIV-1蛋白)和PG9(一种中和性HIV-1抗体)。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外源蛋白最接近其天然构象,是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理想系统。而CHO细胞是目前基因工程制药中最常用的表达系统。

   研究显示,在含有Rosa26基因座的BAC载体中,这三种蛋白都得到了持续而且稳定的高水平表达。“我们在CHO细胞中使用鼠源的Rosa26 BAC,结果蛋白质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Casanova说。“这种载体的重组蛋白表达水平非常高,只需要分析少量的CHO细胞(20–50)就能筛选到高产量的细胞克隆株。”

  “我们将Rosa26 BAC与不同的强启动子结合,发现这些组合的表现并不一致。由此可见,启动子和染色质环境的组合是在CHO细胞中实现高水平转基因表达的关键,这也体现了染色质调控的复杂性,”他补充道。

  研究人员指出,BAC通过增加基因转录来优化蛋白产量。如果蛋白表达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翻译、折叠或分泌,那么BAC就不一定能有效提高蛋白质产量。此外,BAC的大小限制了它的转染效率,当然高蛋白产量和高比例表达细胞可以弥补这一问题。Rosa26 BAC还具有其它位点,可以表达进一步优化终产物的因子,比如糖基化酶或凋亡抑制子。

  前景展望

  CHO细胞的基因组含有大约一万个不重叠的BAC,虽然Rosa26 BAC已经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研究人员还在继续筛选BAC表达载体,以便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更好的表达治疗性重组蛋白。他们对于在癌症和肝纤维化中靶标STAT3和STAT5特别感兴趣。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使用新策略(比如BAC载体系统)开发表达重组蛋白的细胞系,”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Kunert说。“分析最佳蛋白生产细胞的分子和生物学背景,将会推动治疗性蛋白的生产。将我们团队的技术知识与细胞生物学分析结合起来,对于基础科学转化为工业应用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文章

南大科学家发现“返老还童”因子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辰宇、陈熹、王延博,医学院教授方雷等人通过研究揭示了一项重大发现:年轻血液中的小细胞外囊泡(sEVs)具有显著延长寿命、恢复整体生理功能以及逆转与年龄相关的退化变化的能力。4......

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唤醒”沉默的基因新方法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它们的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如何有效激活并挖掘这些“生命暗物质”?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

遗传发育所克隆出小麦新型广谱抗白粉病基因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粮食安全的病害之一。当前,提高小麦的白粉病抗性尤其是广谱抗性,是小麦抗病育种领域的主要任务。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的野生祖先种,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环境演变,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现......

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研究员张骁团队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微流体创新的谱系细胞单克隆自动化获取策略,在体细胞重编程过程出现的复杂谱系中实现了对特定谱系的单克隆性细胞的自动......

基因编辑一针“剪”血,助力角膜新生血管治疗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主任医师黄锦海、周行涛团队,与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教授雷和田团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教授王勤美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VEGFA基因的CRISPR/Cas9......

基因编辑家蚕表达外源丝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Nexus在线发表了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教授谭安江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构建多种家蚕丝腺表达体系,实现了蜘蛛和袋蛾丝蛋白等在家蚕内的......

地球上已知最小动物是什么?

一种黏体动物(传播孢子阶段)的放大图,这种动物可寄生在鲑鱼和鳟鱼身上。图片来源:CABI数字图书馆网站科技日报讯(记者刘霞)大多数动物爱好者都知道蓝鲸是已知最大的动物,但迄今已知最小的动物是什么呢?据......

8年恋爱、4篇论文,他们为科研“吵了无数次”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配文为“这一秒钟科学不重要”。配图则为一篇新上线论文截图,她和丈夫薛瑞栋的名字赫然在列。今年情人节,这个系列的朋友圈再次“更新”。此次的配图为一篇Natu......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