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17 15:47 原文链接: 北京大学谢灿NatureMaterials发表革命性新成果

  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们说,在果蝇的细胞中他们发现了一种生物指南针:一个棒状的蛋白质复合物可以对准地球的弱磁场。

  这一生物指南针的组成蛋白质以相关形式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物种中,它可以解释一个长期存在的谜题:鸟类和昆虫等动物是如何感知磁力的。它还可能成为利用磁场来控制细胞的一个宝贵的工具。由北京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谢灿(Xie Can)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他们的研究论文发布在11月16日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

  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Peter Hore说:“这是一篇非同寻常的论文。”但谢灿的研究小组没有证实,这一复合物在活体细胞中起生物指南针作用,也没有解释它感知磁力的机制。维也纳分子病理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家David Keays则说:“它要么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要么完全错误。我强烈怀疑是后者。”

  从鲸鱼到蝴蝶、白蚁到鸽子,许多的生物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航或定向自己所在的空间。但人们对于这一磁感应能力背后的分子机制却不清楚。

  研究人员已指出一些称作为“cryptochromes”或“Cry”的磁感应蛋白。例如,缺失这些蛋白的果蝇会丧失它们对磁场的敏感性。谢灿说,但仅Cry蛋白不能发挥指南针作用,因为它们不能感应磁场的极性(南北定向)。

  其他一些人提出,铁矿物质有可能对此负责。在信鸽的喙细胞中已发现有磁矿物质。但一些研究表明,磁矿物质没有在鸽子磁感应中发挥作用。

  谢灿说,他在果蝇中发现了一种蛋白既可以结合铁,也可以与Cry互作。这种称作为CG8198的蛋白可以结合铁和硫原子,参与果蝇的昼夜节律。它与Cry一起形成了纳米级的“指针”: CG8198聚合物构成棒状核心,Cry蛋白外层围绕着它。

  利用电子显微镜,谢灿研究小组看到了这些棒状蛋白质复合物聚集体,在弱磁场中它们以与指南针相同的方式确定自身方向。谢灿给CG8198取了个新名字MagR,以表示其为磁感应受体。

  这一研究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利用磁场来控制细胞的前景。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已借助一些蛋白的感光能力来操控神经元,通常是将一种光导纤维直接插入到大脑中——这种工具称作为光遗传学。而磁感应蛋白具有一种优势:可以通过大脑外的磁场来操控它们。

  清华大学神经科学家张生家(Zhang Sheng-jia)已证实了这种“磁遗传学”能力。在今年9月,他提供了有关谢灿研究工作一份惊人的预览素材,当时他发表了一篇论文报告称利用这一生物指南针操控了线虫的神经元。谢灿和其他人投诉,张生家提早发表的研究论文违反了两位研究人员之间达成的合作协议,要求撤回张生家这篇论文。10月,张生家被清华大学解聘,张生家对此决定提出了质疑。

  谢灿说,今年4月份他在中国提交了一份ZL申请,其中包括利用磁遗传学和这一蛋白的磁能力来操控大分子。他也开始在其他动物包括人类中观察MagR蛋白的结构。谢灿认为,人类MagR变体有可能会与人们之间的方向感差异有关系。

  怀疑的声音

  一些科学家不相信这一生物针像指南针一样在活体生物中发挥作用。Keays说:“谢灿研究小组已证实鸽子视网膜中相同的细胞生成MagR和Cry,但MagR和Cry存在于许多细胞中。具有如此少量的铁,我们必须知道在体内,生理温度下,MagR是否具有磁性能。如果MagR真的是磁感应受体,我就把自己的帽子吃掉。”

  谢灿希望其他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的试验来支持他的案例,例如在某些果蝇组织中失活MagR编码基因来看看它是否会影响动物的方向感。谢灿说,他没有完成这项工作就发表了论文,是因为他想先发布他已经花了6年时间进行研究获得的这些结果。

  不了解这一蛋白质感知磁场的确切机制,及大脑如何处理的它所发送的信号,让一些研究人员感到犹豫。德国慕尼黑大学磁学专家及地球科学家Michael Winklhofer说,MagR的生物指南针活性有可能只是试验污染的结果。他计划开展一些实验来追踪谢灿研究组的结果。Winklhofer说,如果它成立的话,那么这一MagR研究发现“看起来是朝着揭开磁感应分子基础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关文章

华南植物园获批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基地

5月6日,记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中科院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对该园申报的《中科院科学家精神基地申报方案》进行了审核,认为该基地基本符合建设条件,批复同意基地挂牌“中科院弘扬科学家精神示范......

科学家揭开元古宙地层“珍珠项链”存在之谜

神秘的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一直是学界之谜。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

科学家+工程师,科研成果如何有效转化?

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的具体路径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关键手段。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

科学家研发出可穿戴人工喉还原准确率超90%

一枚硬币大小的石墨烯片,贴在颈部靠近喉咙处,就能帮助发音障碍者获得新“声”。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任天令教授及合作团队在智能语音交互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研发的可穿戴人工喉可以感知喉部发声相关信号,......

科学家合作取得光合领域里程碑研究成果

藻胆体(phycobilisome,PBS)是蓝藻和红藻主要的捕光天线,位于类囊体膜基质侧,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捕光蛋白复合物。PBS通过内部色素团(bilins)将捕获的光能以极高的效率传递至光系统II......

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章竹君逝世

据陕西师范大学官网消息,著名分析科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获得者章竹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9日20时30分在西安与世长辞,享年86岁。章竹君先生19......

丁光宏委员:对攀登世界科学险峰的科学家,要减少打扰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关键之一是建设一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工科教师队伍。为此,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建议,要完善基......

湖北38名青年获国家立项!90后科学家崭露头角

2月7日,《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下达的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计划,湖北省38个项目获批立项,获批数量比上一年翻了3倍。承担项目的青年科技人才平......

致敬!我们老一辈质谱科学家查良镇教授

我们老一辈质谱科学家、清华大学查良镇教授今天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从事真空科学、质谱学研究超过六十年,是中国二次离子质谱学术会议的创办者。按他自己的说法,是中国第二代质谱人。早在1961年,查良镇就......

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揭晓

上海,2022年12月17日——今日,第十六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颁奖典礼成功在“云端”举办。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吕志民、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3人获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