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1-25 10:19 原文链接: 盘点|生物科研界的八件大事

  发现磁感应蛋白,解密第六感之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Material》杂志发表论文,公开了一种全新的磁受体蛋白(MagR)。该突破性进展或将揭开被称为生物“第六感”的磁觉之谜,并推动整个生物磁感受能力研究领域的发展。在自然界,许多动物物种都有感知地球磁场的能力。它们能感知磁场的方向、强度或者倾斜度,并且把此类信息作为导航线索,但科研人员对这些的生物学机制并不清楚。

  研究团队通过用假定的生物标准筛选果蝇基因组,发现了一种像聚合物的蛋白质——MagR。这种蛋白质会和光敏隐花色素蛋白的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自发地和外部磁场对齐。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方法发现,缺少光敏隐花色素蛋白的果蝇并不具有对磁场感应的能力。这表明光敏隐花色素蛋白是使果蝇产生磁感应能力的必要条件,然而理论上只有光敏印花色素蛋白又不能形成“指南针”的作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是磁感应蛋白与光敏印花色素蛋白相结合才使动物对地磁场具有感知能力。

  生物物理学和物理学实验证明,MagR蛋白复合物具有很明显的内禀磁矩,能通过磁场在实验室富集和纯化得到。课题组不仅从物理性质上测量了该蛋白在溶液状态下的磁性特征,还通过电镜观察到MagR蛋白质复合物能感应到微弱的地球磁场,并沿着地球磁场排列。MagR介导动物对磁场的感知有可能是构成动物迁徙和生物导航的基础。发现这样如同指南针一般的蛋白质复合体,使得磁感应蛋白在未来利用磁场调控生物过程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细胞也会产生“错觉”

  人的大脑会产生感知偏差,从而产生错觉。现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单细胞的酵母也会被精心设计的错觉迷惑,并因此而死亡。研究人员发现,酵母会将特定频率的压力模式(盐浓度振荡)看成大规模持续性的压力增涨,结果做出过度反应导致自身死亡。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正常情况下,酵母细胞内的感知分子检测盐浓度变化,并指挥细胞做出相应的应答,生产一种保护性的化合物。短暂的应答之后,酵母细胞会开开心心的继续生长,仿佛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研究人员发现,每分钟或者每32分钟开关一次盐胁迫,酵母细胞都能很好的适应环境改变。但当他们尝试8分钟的盐浓度振荡时,细胞很快就停止生长,而且开始死亡(这细胞真是二的不可思议)。这些细胞应当能够处理这种水平的渗透压,但它们却完全忍受不了那个特定的频率。

  研究人员指出,其他细胞(包括人类细胞)也可能具有产生某种错觉的倾向性,可以用精心设计的错觉进行诱导。人类癌细胞应答化学生长因子的信号通路,与酵母感知压力的MAPK通路关系相当密切。研究这些细胞的感知错误有助于诱导癌细胞自杀,这种策略能够避免影响附近的健康细胞。和我们人类一样,细胞对自己习惯的天然环境模式也有偏好,因此容易出现错觉。理解这些偏好,我们就可以调整它们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时域对细胞来说很重要。实施任何刺激(不论是盐浓度、药物还是光照)的时间模式对最终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遗传变异的多样性使肿瘤治疗无效

  肿瘤内部异质性是癌症产生抗药性、转移性的主要原因。肿瘤发生是体细胞演化的过程,正如自然群体多样性一样,随机突变和自然选择是肿瘤内部异质性的主要进化动力。然而传统观念很可能大大低估了一个具有百万甚至上亿细胞数量的肿瘤内部的异质性和顽强性,从而无法完整系统地认识肿瘤内部遗传多样性的大小和空间分布以及肿瘤转移和抗性产生的能力。

  最近,研究人员通过在一个肝癌切片上切取近300个样品和近2000倍覆盖度的基因测序和细致的数据分析,揭示了肿瘤细胞中遗传多样性水平远远大于预期。该成果发表于最近的《PANS》上。研究通过中性模型估算,一个直径约3.5厘米的肿瘤中携带了上亿个基因编码区的突变,高于以往的估算值几千倍。由于具有这么多的突变,即使经过积极的治疗,具有特异突变的肿瘤克隆能够生存下来的概率是很高的,这些细胞可以增殖形成新的耐药性肿瘤克隆。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对肿瘤内部多样性程度最深入和彻底的分析,不但第一次刻画了肿瘤的空间克隆结构,同时通过建立肿瘤细胞群体遗传理论第一次对肿瘤的遗传异质性水平进行估算。

  沙门氏菌透过肠道血管屏障进入血液引发感染

  一项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数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阐明了鼠伤寒沙门菌诱骗小鼠肠道血管屏障(GVB)进而进入血流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者在文章中描述了鼠伤寒沙门菌如何利用独特的方式来穿越小鼠机体的肠道上皮组织和血管屏障进而引发器官感染的过程,比如感染脾脏、肝脏和胆囊等。

  研究人员分析研究了上皮细胞层和血管屏障层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当两个保护层的行为非常相似时,肠道屏障就会允许比穿越血脑屏障8倍大的颗粒顺利通过。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特殊信号,该信号可以允许或阻断物质通过保护层,而这种信号同时也可以允许沙门氏菌顺利通过肠道屏障进入到血液中,而沙门氏菌通常是通过促进β-连环蛋白信号水平的降低来实现这一过程。

  发现控制端粒长度的关键酶

  自从发现端粒酶以来,鉴别延长或缩短这一染色体末端保护帽的其他生物分子的研究工作一直在缓慢地进行着。现在,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另一种对于维持端粒长度至关重要的关键酶。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采用的发现该酶的新方法应该会加速发现其他决定端粒长度的蛋白和过程。研究结果发布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延长端粒必需的蛋白具有广泛的健康影响,因为缩短的端粒与衰老以及肺脏和骨髓疾病等各种疾病都有关联,而过长的端粒则与癌症有关。研究小组检测了一种酶——ATM激酶。实验室培养的小鼠细胞中阻断了这种酶,发现它确实延长了端粒。

  揭示记忆形成的关键机制

  Scripps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们发现,一对大脑蛋白的互作是记忆形成的关键,这项研究发表在《Cell》上。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涉及学习和记忆、奖赏激励行为、运动控制等多种大脑功能。而ghrelin 被称为“饥饿激素”,与食欲调节以及能量的分配和使用有关。

  在动物模型中发现,当这两种受体相互作用的时候,ghrelin受体会改变多巴胺受体的结构,进而影响其信号传导通路。ghrelin-多巴胺受体复合物的生物活性,生成了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是指大脑突触生长和扩张的能力,是形成长期记忆的基础。在动物模型中ghrelin能抑制与帕金森病和中风有关的神经元损失,它也许可以用来治疗失忆。

  人类外显子最大数据库公布

  近期一组国际研究人员汇总了来自60,706个个体的完整外显子序列,并在这些志愿者的同意下,通过外显子集成联合(Exome Aggregation consortium ,ExAC)共享这些序列信息。这项研究由来自Broad研究院的Daniel MacArthur领导完成,其研究组收集了世界各地实验室中的外显子数据。除此之外,这一研究组也发现了3,230个高度保守的外显子基因,这些基因参与了关键细胞功能,其中有2,557个与疾病无关。

  蛋白质组的暗物质

  科学家一直都在推测蛋白质暗物质的性质,即蛋白质中完全未知的领域,但最近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开展的一项研究,定位了这些暗物质区域的界限,使得我们更进一步发现所有蛋白质的完整结构和功能。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

  随着三维蛋白质结构知识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识别每一种蛋白质内的某些区域,这些区域的结构不同于已经被实验确定过的任何蛋白区域,即“蛋白质组暗物质”。这项工作将有助于未来揭示剩余蛋白质组暗物质的研究,从而揭示目前尚不清楚的生命分子过程。它还可以深入阐释蛋白质为基础的疾病,如癌症、2型糖尿病和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

相关文章

北京大学汤富酬等团队发布单细胞测序技术最新研究成果

基于第三代测序(TGS)平台的单细胞RNA-seq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生物学研究。自2016年以来,已经开发了几种基于TGS平台的单细胞RNA-seq方法。由于受到低准确度和灵敏度的限制,它们要么结合基于......

北大数学: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自由生长

前不久,北京大学新一届的基础数学拔尖师生交流会举办。交流会上,新老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数学之美。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也要让他们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为之持续努力。北大数学,是北大的01号院系,人......

2022年中国学者在CNS发表154篇生命科学领域文章最多的是…

2022年已经结束,2023年已经开始。值此之际,iNature编辑部统计了2022年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中生命科学领域的文量,共计154篇,iNature对此进行了汇总:......

推动煤电角色转变,这五省具有代表性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12月27日在京发布《中国典型五省煤电发展现状与转型优化潜力研究》报告,并同时举行以加速推动中国典型五省的煤电转型优化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围绕山东、山西、福建、......

清华北大等多所高校讣告密集,一个月66名教授、职工逝世

来源:学术志综合整理自艾思科蓝、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其他高校官网、学术志、公号及网络悲痛!近一个多月内,多所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6位教授、教职工去世,令人痛心惋惜。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近期在短时间内......

资源整合历史机遇期,益世科“双循环”助力中国生命科学

这两年,生物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疫情中上游供应链价值凸显、港交所18A上市规则出台等众多因素驱动下,生命科学工具从隐形的行业卖水人,变成了聚光灯下的朝阳市场,已有数百亿资金涌入。对于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包......

第四届青年生命科学论坛在穗举办

中新网广州12月6日电(记者王坚)第四届青年生命科学论坛6日在广州开幕。此届论坛会期两天,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主分会场同步开展的模式,聚集了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医学院所等海内外生命科学研究单位数......

中科院2个生命科学“小立方”搭乘飞船进入太空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获悉,由该院牵头负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研制、昵称为生命科学“小立方”的2项科学实验的样品及实验单元——“空间辐射计量及生物损伤评估技术”和“空间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

北京大学医学部450万采购共聚焦成像系统

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编号:BIECC-22ZB09092.项目名称:北京大学医学部高分辨双转盘共聚焦成像系统采购项目3.合同履行期限:按招标文件要求4.预算金额、采购需求北京大学医学部高分辨双转盘......

不要喝酒!北大李立明等揭示喝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虽然传统的流行病学研究已将中度酒精摄入与中风风险降低相关联,尤其是冠心病,但这些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因果性的。关于中度摄入是否确实具有保护作用的问题可以通过东亚人群中的遗传流行病学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