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01 14:32 原文链接: 生物物理所发现丙型肝炎病毒逃逸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引起丙型肝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HCV感染宿主细胞后,可被天然免疫系统识别,激活干扰素信号通路,进一步诱导下游一系列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表达而发挥直接抗病毒功能。但同时HCV又可通过多种策略抑制和逃避宿主的抗病毒活性,保持其在靶细胞中的复制,造成宿主的持续性感染。目前全球约1.3-1.7亿人携带HCV,说明这种病毒已建立有效机制来逃避和抵抗宿主的免疫反应,但是其中的许多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深入探讨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深入理解HCV逃避免疫反应并实现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对设计和开发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月17日,Science Signaling 期刊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邓红雨课题组题为The hepatitis C virus protein NS3 suppresses TNF-α–stimulated activation of NF-κB by targeting LUBAC 的研究成果,揭示了HCV通过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而实现免疫逃逸的一种新机制。

  邓红雨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致瘤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临床数据表明,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中会有较高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这是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活化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通常情况下会激活在天然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NF-κB信号,从而帮助机体抵抗病毒感染,但丙肝病毒感染者体内的NF-κB信号却处于受抑制的状态。邓红雨课题组的研究显示,这一令人费解的临床现象与一种叫NS3的HCV非结构蛋白有关。LUBAC(linear ubiquitin chain assembly complex)为NF-κB信号通路上的一个关键调控蛋白复合物,通过与IKK复合物中的NEMO结合并使NEMO线性泛素化,进而激活下游的NF-κB信号。HCV的NS3蛋白通过与LUBAC相互作用,竞争性地阻碍了LUBAC与NEMO的结合,使NEMO不能线性泛素化,最终导致NF-κB的激活受到抑制,从而帮助HCV完成免疫逃逸。在此前的研究中,课题组还鉴定了胆固醇25羟化酶(CH25H,一种干扰素诱导基因产物)的抗HCV功能,并阐明了其作用机制(Chen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4)。这些工作揭示了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之间的精彩博弈。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已毕业博士生陈勇志,在读博士生贺亮和彭亚男等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研究员邓红雨和海外团队教授程根宏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陈新文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钟劲为该工作提供了重要试剂。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

  

图:丙型肝炎病毒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之间的精彩博弈(Chen et al., Science Signaling 2015; Chen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2014)。

相关文章

NatCommun:特殊抑制性通路的释放或能促进机体抵御HIV感染的免疫反应

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期间,HIV-1的持续存在或许是由于其在静止的免疫细胞中建立了长寿的病毒库。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Communications上题为“TGF-βblockadedriv......

微型“龙卷风”为何能导致作物传染病扩散?

病原体和细菌不仅会使人类和动物生病,也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破坏,每年造成全球农作物减产超过20%。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科研团队在《科学进展》发表成果,通过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真菌孢子的散播过程,揭示了健康植......

颠覆mRNA递送技术:国内团队开发非阳离子LNP系统,可靶向脾脏并诱发强大免疫反应

近年来,mRNA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药物形式,在疫苗生产、基因治疗和肿瘤治疗中引领变革且大放异彩。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是授予了mRNA技术先驱KatalinKarikó和DrewWeissm......

Nature:核糖体对合成mRNA的错误读取竟可在体内引起意料之外的免疫反应

信使核糖核酸(mRNA)是告诉体内细胞如何制造特定蛋白的遗传物质。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胞的解码机器对治疗用mRNA的错误读取会在体内引起意外的免疫反应。他信使......

人鼻中发现新型抗生素物质,可对抗病原体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人员从人类鼻子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物质,可用来对抗病原体。这种名为epifadin的分子是由表皮葡萄球菌的特定菌株产生的。他们将epifadin归为一类前所未知的新型抗菌化合物,它......

医疗环境儿童呼吸道病原体多途径传播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系教授刘志坚团队在《细胞》子刊《交叉科学》(iScience)发表论文,对室内空间气流模式和生物气溶胶迁移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评估了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导致室内人员的暴露风险......

新研究阐明真菌感染重要分子机制

真菌感染会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构成威胁,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HHU)等机构的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阐明了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有望促进新型抗真菌药物......

构建“整合AIR的序列和结构特征,预测免疫反应”学习框架

适应性免疫受体(AIR,包括T细胞受体,TCR;B细胞受体,BCR)与其同源抗原之间的结构对接是适应性免疫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然而,目前预测AIR-抗原结合的方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AIR的序列衍生特征,......

浙大揭示新冠病毒RNA非编码区域与宿主蛋白质互作网络

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冯新华、蒋超、任艾明、杨兵实验室在美国微生物协会(AmericanSocietyforMicrobiology)旗下的期刊mSystems杂志上合作发表了题为“High-s......

免疫反应为神经性疼痛治疗打开新窗口

在阿片类药物全球流行的今天,科学家正在探索另一扇窗口: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替代方法。英国牛津大学神经生理学者AlexanderDavies与合作者收集了NK细胞在疼痛中起作用的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