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2-15 17:05 原文链接: Nature发布衰老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成年线虫神经元中鉴别出了,对于年龄相关记忆认知能力下降极为重要的一些基因。这一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有可能最终为开发出一些治疗方法来延长寿命及增进老年人群的健康指明方向。

  论文的资深作者、普林斯顿大学Glenn衰老研究中心主任、分子生物学和Lewis -Sigler综合基因组学研究所教授Coleen Murphy说:“新发现的基因调控了增强的短期记忆及修复损伤神经元的能力,这两个因子在健康衰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线虫中鉴别出与神经元健康相关的 个别因子是了解随年龄增长人类神经元衰退的第一步。”

  秀丽隐杆线虫具有的一些基因,决定了衰老过程中老化的速度和整体健康。其中一条遗传信号通路:胰岛素/IGF-1(IIS)信号通路突变可将线虫的寿命延长一倍。在人类中相似的突变也被发现存在于长寿群体中。

  然而由于成年线虫有厚厚的、坚固的覆盖物保护着神经元,在成虫神经元中研究IIS突变是件困难的事情。利用他们开发的一种新技术来分解这一坚硬的外壳,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分离出了成虫神经元,由此检测出了受到胰岛素/IGF-1信号通路调控的一套新基因。

  Murphy说:“我们的技术使得我们能够在成虫神经元中研究基因表达,神经元细胞支配了诸如记忆和神经再生等认知能力。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只能利用成年线虫或来自年轻线虫的个别组织来检测基因调控。”

  共同第一作者Rachel Kaletsky和Vanisha Lakhina借助这项研究工作,探究了长寿IIS突变体随年龄增长能够维持记忆和神经再生能力的原因。直到现在,胰岛素长寿信号通路的一些已知靶标都主要是定位在线虫的肠和皮肤上而非神经元中。

  Kaletsky开发出了新的方法从成年线虫中分离出神经元,并与Lakhina一起第一次绘制出了成年线虫神经元中的基因活性图谱。他们发现 IIS突变线虫表达了一些基因让神经元更长时间地工作,并且这些基因完全不同于以往已知的一些长寿靶标。他们还发现了一种新因子在成年线虫中对神经细胞 (轴突)再生负责,这有可能会对人类创伤性脑损伤产生影响。

  Murphy说:“整个线虫研究界均可利用Kaletsky和Lakhina开发出的这一新技术,因此,甚至超出我们在论文中描述的研究发现,它真正地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新发现的其中一个基因fkh-9在IIS突变体中调控了增强记忆和神经元再生。而以往的研 究只在这一突变体中检测出了一个调控神经元再生的基因,证实了这一技术鉴别新基因调控因子的能力。研究人员还发现在许多IIS突变体中fkh-9基因表达 是长寿的必要条件,但却未在神经元在发挥这样的作用,表明在线虫中这一基因控制了多种结果。

  Murphy的实验室现正在致力了解fkh-9发挥作用影响记忆、轴突再生和寿命的机制。这一基因编码了一种蛋白FKH-9,其发挥转录因子作用, 控制了其他一些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是更大调控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FKH-9还似乎在不同组织中调控了不同的过程:在神经元中它是记忆和轴突修复而非寿命 的必要条件。Murphy研究小组现正致力阐明FKH-9在不同组织中起作用来调控这些不同过程的机制。

  Murphy说,这项研究提供了IIS突变体在不同组织中控制基因表达促进健康衰老的更完整的图像。

  Murphy 说:“fkh-9基因有可能只是利用这一技术发现的令人激动的基因之一。通过鉴别出一组IIS调控神经元基因,还有许多候选基因需要进一步跟进,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已详细确定了特征。”

相关文章

3月Nature杂志不得不看的重磅级亮点研究!

时间匆匆易逝,转眼间3月份即将结束,在即将过去的3月里,Nature杂志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相关文章进行了整理,与大家一起学习!【1】Nature: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人类胰腺癌疗法疗效的分......

北大在Nature上演“帽子戏法”!

3月22日晚间,Nature官网发布多篇论文北京大学三项成果同时在线发表上演“帽子戏法”生命科学学院肖俊宇研究员研究组发表成果《FcμR受体对免疫球蛋白IgM的识别》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教授课题组......

论文打破技术空白,30岁一作即将回国就职

刚刚博士后出站的胡鸿杰,以一作身份新发了一篇《自然》论文。结果,他的“电话被打爆”了。在论文发表仅一周时,下载量就已经超过了44000次。这篇论文由胡鸿杰所在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徐升团队完成,题目是......

科学界炸了!Nature凌晨发稿室温超导新发现报告厅被挤爆

物理学界又被扔下一枚核弹!还是因为那石破天惊、看上去分分钟要把诺奖斩获马下的四个字:室温超导。并且这次,来自罗彻斯特大学的RangaDias团队,给出的结果压强更低,临界温度更高:新材料在约21℃的室......

轰动业界的室温超导新材料是真的吗?Hindex作者发质疑

昨晚,科学界都在为室温超导的新发现而震撼。据Sciencenews报道,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RangaDias及其团队日前在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材料,名为三元镥氮氢体系(t......

《自然·癌症》重磅综述:抗体靶向药物全攻略!

提问:对抗癌症的第一种精准靶向药物,属于哪一类药物呢?答案:1997年进入临床的利妥昔单抗。自此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凭借高特异性、高亲和力、长半衰期和强力杀伤等众多优势,基于单克隆抗体的靶向药物一个接一......

Nature:揭示细菌中的泛素转移酶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当涉及到抵御入侵者时,细菌的运作方式与人类细胞极为相似,它们拥有开启和关闭免疫途径所需的相同核心分子机制。他们还揭示了这种共享的古老分子机......

无心插柳的课题发了Nature论文,新发现或“颠覆教科书”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青年研究员袁鹏,是一个非常质朴的人。回国之前,他在美国耶鲁大学读完博士,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博后的工作,提及此他说:“回国主要是家庭原因,父母不想在国外生活。而且他们年纪大了,......

又一家Nature子刊,宣布公开同行评审内容

同行评审,匿名好还是公开好?近年来,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不休。近日,Nature子刊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ment用行动投票,力挺公开同行评审。从1月23日开始......

985青年教授成果入选Nature年度亮点

看到《自然》杂志将自己的工作评价为“remarkable”“highlight”,李志明的心情反倒比较平静。这与6年前他第一次发表《自然》论文时的状态截然不同。“在科研路上,我有过无数艰难的岁月,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