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06 15:50 原文链接: 北大长江教授PlantCell发表新成果

  核定位RNA结合蛋白参与RNA代谢的各个方面,而这反过来又调节着基因的表达。然而,我们对核定位RNA结合蛋白在植物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12月31日,来自北京大学、福建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和英国John Innes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Cell》发表题为“RNA-binding proteins At RZ-1B and At RZ-1C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on of pre-mRNA splicing and gene expression during Arabidopsis development”的学术成果,报道了拟南芥中两个含有RNA识别基序的蛋白质——At RZ-1B和At RZ-1C的功能。延伸阅读:中科院遗传所百人计划Plant Cell发表新成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家的瞿礼嘉教授是本文通讯作者,瞿礼嘉教授先后在北京大学获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学士、硕士学位,1995年在北京大学获植物生理学博士学位,曾经在美国耶鲁大学、英国John Innes中心做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江教授,北京大学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大-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PLOS Genetics、Cell Research、PLOS ONE、Plant Cell、New Phytologist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顾红雅教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研究员和福建农林科技大学基础林学与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的顾连峰教授,也是本文共同作者。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报道了拟南芥中两个含有RNA识别基序的蛋白质——At RZ-1B和At RZ-1C的功能。At RZ-1B和At RZ-1C被定位于核小点,并通过其C-末端,与一连串富含丝氨酸/精氨酸(SR)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在体外,At RZ-1C通过其N-末端的RNA识别基序,优先结合富含嘌呤的RNA序列。

  通过超表达At RZ-1C的C-末端,破坏At RZ-1C与SR蛋白的RNA结合活性,所产生的缺陷表型,与在At rz-1b/At rz-1c双突变体中观察到的类似,包括延迟的种子发芽、植株减小和锯齿叶。At RZ-1B和At RZ-1C的功能缺失,伴随着许多基因有缺陷的拼接和基因表达的总体变化。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At RZ-1C 可直接靶定FLC,从而促进FLC内含子的有效剪接,并抑制FLC的转录。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At RZ-1B/1C通过与蛋白质(包括SR蛋白)相互作用,在调控RNA剪接、基因表达和植物发育诸多重要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

相关文章

“太空植物”生长有何奥秘?

12月4日20时09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舱下行的中国空间站第三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也在着陆场交付空间应用系统,其中就包括经历了120天空间培育生长、完成发育全过程的水稻和......

中科院科学家解码问天实验舱内植物生长奥秘

近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由“CZ-2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推送,成功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本次发射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今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

拟南芥超级增强子鉴定与功能验证研究获进展

近日,东北地理所农田有害生物控制学科组孟凡立研究员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StateUniversity)JimingJiang团队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InnesCentr......

怎样在中国空间站种水稻?郑慧琼给出答案

一个月的时间,水稻小种子破土而出,长出幼苗,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是在太空中。8月29日,拟南芥和水稻种子在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成功萌发、长出幼苗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大量的关注与探讨。这也是国际上首......

天上的植物试验问天舱里植物长势如何?

植物的种子,到了太空能萌发、生长、开花,进而产生种子吗?在空间站问天实验舱里,一项饶有趣味的植物生长实验正在进行。自7月28日实验单元安装完成、7月29日通过地面程序注入指令启动实验,一个月来,随舱发......

超100种拟南芥测序完成,又一生物理论受到冲击

自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来,进化论一直认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发现,DNA突变并不是随机的,揭示了一种非随机模式。该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上,题为:Mutatio......

我国科学家揭示被子植物防止多精受精分子机制

本报北京1月24日电(记者晋浩天)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团队揭示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小肽信号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防止多精受精的分子机制,即揭示了为什么每个胚珠只有一根花粉管进入并受精的原因。......

新研究挑战DNA随机突变进化理论

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拟南芥可能是理解和预测DNA突变的关键。这一发表在12日《自然》杂志上的新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进化的理解,有朝一日或......

揭秘拟南芥种子的萌发和胁迫响应的运作机制

2021年6月15日,CellReports在线发表了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生物系OscarLorenzo教授团队完成的题为“RedoxfeedbackregulationofANAC089signali......

拟南芥种子萌发和非生物胁迫的相关研究

2021年6月15日,CellReports在线发表了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生物系OscarLorenzo教授团队完成的题为“RedoxfeedbackregulationofANAC089sign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