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1-28 17:05 原文链接: 施扬教授Cell子刊发布表观遗传新成果

   来自哈佛医学院、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证实了,X染色体连锁智力障碍(X-linked Intellectual Disability,XLID)与组蛋白甲基化移除受损有关。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1月21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著名华人科学家、哈佛大学终生教授、波士顿儿童医院讲席教授施扬(Yang Shi),华盛顿州立大学的Jun Xu,以及哈佛医学院的Shigeki Iwase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XLID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一类先天性智力障碍,所涉及的先天性智力障碍约占所有先天性智力障碍的15%。依据除了智力障碍外是否有其他其他生理方面的缺陷,XLID分为两类:S-XLID和NS-XLID。S-XLID表现在除了智力障碍外,还在新陈代谢方面、神经特征或者其他的体征——如骨骼、颅面部上有异常或者缺陷。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在转录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致病机理也日益被研究者重视。KDM5C又称SMCX和JARID1C,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基因,它的蛋白质产物属于JmjC结构域组蛋白去甲基化酶亚家族,这一家族的成员介导了组蛋白H3K4me2/3去甲基化。一些人类遗传学研究发现KDM5C突变与XLID有关联,据推测占所有XLID病例的0.7%–2.8%。KDM5C致病突变包括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所有测试的致病错义突变均破坏了KDM5C的酶活性,表明了一种功能丧失性疾病机制。

  除了智力障碍,许多携带KDM5C突变的患者还显示出一些身体与行为异常,包括身材矮小、癫痫、攻击或暴力行为及持续的微笑。有意思地是,KDM5C还与其他的神经学异常,包括ARX突变导致的智力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亨廷顿氏病和脑瘫有关联,表明它有可能是大脑发育及功能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KDM5C广泛表达,在人类大脑及骨骼肌中呈最高水平。在小鼠大脑中,KDM5C广泛表达于与认知和情绪行为相关的区域,如前额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但目前对于KDM5C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仍不是很清楚。

  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报告称,在小鼠中破坏Kdm5c基因可重演出XLID中观察到的一些适应行为和认知异常,包括社会行为受损、记忆障碍和攻击性。Kdm5c基因敲除大脑显示出异常的树突分支,脊柱异常及转录组改变。在神经元中,Kdm5c被招募至包含CpG岛,装饰着高水平H3K4me3的启动子处,在那里它微调了H3K4me3水平。Kdm5c主要抑制了这些基因,包括调控神经回路发育和功能的一些关键信号通路的成员。

  这些小鼠行为数据有力地表明了,KDM5C突变与XLID存在因果关系。并且,新研究结果表明丧失KDM5C功能会破坏与临床表型相关的多个调控信号通路中的基因表达。

  施扬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在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首个组蛋白去甲基酶并开创表观遗传去甲基化领域,做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已发表过10多篇Nature和Cell论文。

  2015年3月,施扬教授领导研究人员鉴别出了一个特异的LSD1/KDM1A亚型,证实它通过使得H3K9去甲基化调控了神经元分化。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表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2015年12月,施扬教授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Dinshaw J Patel领导研究团队,揭示了蛋白Unkempt识别不同RNA序列的具体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同月,施扬(Cell Research)教授领导研究团队还发现,删除一种去甲基化酶能延长线虫的寿命,并且这种效果可以世代延续。这一重要成果发表在十二月二十二日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

相关文章

年纪轻轻双目失明,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大人小孩都要注意了!

近日,35岁小伙小闻(化名)上班时突然什么都看不到,被同事们搀扶到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小闻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双眼失明。小闻的右眼已完全失明,左眼还能通过手术恢复视力,而造成小闻失明的病因就是糖......

我国科学家发现脓毒症引起认知障碍的新机制

脓毒症脑病是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脓毒症引起的弥漫性脑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特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意识状态的改变,包括注意力下降、昏睡、谵妄和情绪异常等。既往研究发现,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

孕期高脂饮食或对雄性后代神经系统影响更强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代谢》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基于对小鼠和人类组织开展的研究发现,孕期高脂饮食可能会通过破坏胎盘和胎儿大脑之间的通讯,提高后代特别是雄性后代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易......

科学家揭示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许超、张凯铭与西班牙分子生物学中心教授EncarnaMartínez-Salas合作,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人源Gemin5基因产物羧基端结构域的三维结构——......

我国脑血管病研究实现“从0到1”的跨越

今年是《柳叶刀—神经病学》创刊20周年。日前,该刊回顾了近20年改变卒中临床实践的15项重大进展,其中包括由我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王拥军团队完成的“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病事......

研究揭示新冠患者神经系统长期影响

科技日报柏林6月14日电(记者李山)德国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感染新冠病毒后,大脑内神经细胞的蛋白结构会发生类似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病症的变异蛋白堆积。该研究可解释长期新冠患者所出现的注意力和记......

科学家可能打开了血脑屏障

大脑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这些脆弱的细胞需要在一个受保护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工作。这个微妙的环境被400英里长的特殊血管系统保护着,这些血管能限制与大脑接触的物质,这就是血脑屏障。血脑屏障对于保护脑组织......

科学家揭示线虫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

大多数动物中,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时期产生并组装成神经环路。在胚胎发育后期,对有丝分裂后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Temporal......

科学家揭示线虫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

大多数动物中,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时期产生并组装成神经环路。在胚胎发育后期,对有丝分裂后神经系统时序转换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发表了题为“Temporal......

Nature子刊揭秘“年轻密码”粪菌移植逆转大脑衰老

素有“第二大脑”之称的肠道可谓身兼数职。肠道不仅是我们消化吸收的场所,还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机体黏膜免疫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同时,肠道还是人体微生物的大本营,超过80%的微生物聚集于此。肠道菌群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