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02 16:11 原文链接: 清华施一公院士PNAS发布蛋白酶体研究新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采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解析了酵母内源性26S蛋白酶体(proteasome)的结构,揭示出了两种主要的构象状态。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2月29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与王丰(Feng Wang)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施一公研究组主要致力于运用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集中于肿瘤抑制因子和细胞凋亡调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相关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回国后施一公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人才引入桥梁。2013年施一公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细胞内负责蛋白质降解的主要分子机器,通过特异性降解目的蛋白,几乎参与了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生命活动。26S蛋白酶体在结构上可分为19S调节颗粒和20S核心颗粒两部分。19S调节颗粒负责识别带有泛素链标记的蛋白质底物对其进行去折叠,并最终将去折叠的蛋白质底物传送至20S核心颗粒中进行降解。由于26S蛋白酶体的结构组成复杂,分子量十分巨大,其三维结构的研究进展曾经十分缓慢,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了解。近年来,随着X射线技术领域对大分子复合物结构解析的经验累积和冷冻电镜技术领域的技术革命,26S蛋白酶体三维结构解析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称采用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获得了酿酒酵母内源性26S蛋白酶体的结构,分辨率为4.6—6.3埃(Å)。 cryo-EM图像的细微特性使得他们构建出了19S调节颗粒中18个亚基和20S核心颗粒中28个亚基的模型。蛋白酶体结构显示出两种不同的构象状态,他们将之命名为M1和M2,分别对应以往报道存在ATP-γS和ATP的情况下纯化出的蛋白酶体状态。这些构象也与存在及缺乏内源性底物时蛋白酶体的状态相对应。结构引导的生物化学分析揭示,在组装盖子时Rpn11去泛素化酶活性增高。这些结构为了解蛋白酶体的功能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自26S蛋白酶体被发现以来,鉴于其在众多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疾病的直接联系,人们希望尽早了解其行使功能的相应分子机制。

  2015年1月,马普生化研究所的Wolfgang Baumeister领导研究团队,首次在健康的大脑细胞中观察和分析了工作中的蛋白酶体。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2015年2月,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c-Abl非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过控制蛋白酶体PSMA7亚基的泛素化降解调节了蛋白酶体的丰度。研究结果发布在Cell Reports杂志上。

  2015年4月,自哈佛医学院的Marc Kirschner和同事们利用单分子荧光法揭示出了一种酶将泛素添加到蛋白质上的过程,以及这些蛋白被细胞蛋白酶体识别以及回收的机制。他们将研究结果发布在Science杂志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

相关文章

MolCell:施一公团队解析人类pretRNA剪接机制

长久以来,剪接体的调控机理是怎样的,它们在细胞内部的动态组合和变化是怎样的,深深地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但其神秘的面纱一直未被揭开。2023年4月6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在 Molecu......

西湖大学施一公团队新进展:解析人类pretRNA剪接机制

从tRNA前体(pre-tRNA)中去除内含子在生命的三个王国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人类中,这一过程是由tRNA剪接内切酶(TSEN)介导的,包括四个亚基:TSEN2、TSEN15、TSEN34和TSE......

中国科大校友发Science!蛋白质科学界版ChatGPT来了

凝视着手中的试管,又望向桌上那些依旧在各司其职的大大小小的实验仪器,赵惠民的一颗心像是被人用力攥着。他明白,已经到了不得不放弃的时候。读博第三年,学校资格考试的巨大压力如海啸般倾泻而来,这项奋战了两年......

发现干细胞清理蛋白质垃圾的特殊机制

蛋白质稳态(proteostasis)是指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折叠、修复、降解和运输等过程的平衡状态,保证细胞内蛋白质的数量、构象和功能处于稳定的状态。蛋白质稳态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细胞增殖和生存......

化妆品+蛋白质,修复皮肤不是梦

近日,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蛋白质片段。研究人员将其应用在前臂皮肤上后,这块区域的关键蛋白质结构水平增加了,而这种结构能使皮肤更有弹性。由于体内炎症水平上升和暴露在紫外线辐射下,皮肤中形成弹性网络的蛋......

施一公校长,获联合国重要奖项

2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公布了2023年(第七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的4位获奖者。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因在剪接体相......

Nature子刊:AI像造句一样设计人工蛋白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已在医学、生物学及制药领域中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在蛋白质设计和工程领域,基于AI技术创建人工的蛋白质序列已经成为现实,并可能被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日前,来自AI研究企业S......

Nature:柳振峰团队发现叶绿体蛋白质传送器的组装原理

叶绿体是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细胞器。作为一种由两层膜包被的特殊细胞器,叶绿体含有其自身的基因组,其表达是与核基因组的表达紧密协调的。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两种来源,有一小部分......

JACS|大连化物所:基于nMS表征影响蛋白质结构的分子机制

近日,连化物所生物分子结构表征新方法研究组(1822组)王方军研究员、刘哲益副研究员团队与西南交通大学封顺教授团队合作,利用我所自主搭建的高能紫外激光解离—串联质谱仪器,揭示了质子化氨基酸侧链的正电荷......

新算法可生成蛋白质5D图像揭示微小尺度下的生物学过程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机器学习算法Deep-SMOLM,可生成蛋白质5D图像,包括单个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实验室的单分子成像经常存在因包含“斑点”或波动等情况导致图像模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