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04 14:54 原文链接: 青藏高原首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

  青藏高原首个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端,2015年总人口逾231万人。近年来,随着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不断增多,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脆弱的生态环境,西宁市区大气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性好转,开始受到扬尘、雾霾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困扰。

  据记者了解,《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共八章84条,从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扬尘污染防治、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燃煤及其他高污染燃料污染防治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

  “《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为依据,坚持源头治理、协同管控,强化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浓度‘双控’制度。大幅提高污染物排放的违法成本,对部分违法行为实施‘双罚’,即同时处罚违法单位和相关负责人。”青海省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刘伟民说。

  作为青藏高原地区最大的城市,从2013年开始,通过锅炉“煤改气”、机动车“油改气”等措施,加之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西宁空气质量总体趋于改善。据西宁市环保局统计,西宁市201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21天,2014年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5天,201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283天。

  “以前西宁没有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西宁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实施填补了空白。希望2016年西宁市的空气质量能更上一个台阶。”西宁市大气办工作人员李文君对记者表示。

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297.shtm......

多米诺效应:亚马孙雨林被毁致青藏高原升温

当巴西亚马孙雨林的一棵树木被砍倒,万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片积雪可能就会因此消融。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张精致的生命之网,每个部分都互相影响着并将之反映到整体层面,共同创造出一曲相互依存的“交响乐”。世界因相......

守护青藏高原这片“净土”

新春佳节,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仪器设备与实验试剂之间,副研究员董慧科正小心翼翼地在一堆沙石碎粒里寻找一些东西,连眼都不敢眨。“我在找青藏高原上......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湖泊从碳源变碳汇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二氧化碳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国科学......

涉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这5项含质谱等检测标准6月实施

近日,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地表变暗对区域冰川及亚洲季风系统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高、寒、旱著称,通过动力和热力作用驱动亚洲气候环境演变。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高原植被变绿与冰冻圈退缩导致高原地表反照率不断降低,即地表整体变暗,而且这一变暗趋势预计在未来将持续增强。过去的研......

科学家揭示近20年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特征

近日,《科学通报》发表的一项研究阐明了青藏高原湖泊CO2交换通量及碳源汇特征,揭示了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的驱动机制。该研究由中科院院士于贵瑞、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高扬、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

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

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然而,青藏高原极端严酷的自然环......

研究揭示青藏高原或为新的气候临界要素

《美国科学院院刊》曾刊文指出,地球气候系统存在15个潜在临界要素,如亚马孙雨林、澳大利亚珊瑚礁等。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科研团队联合多国学者研究发现,我国青藏高原可能是一个处于激活状态的全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