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22 02:53 原文链接: 首都重大疾病科技攻关迎来收获季

 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在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郑金武

3月18日是第八个全国爱肝日。当天,北京市科委发布了“乙型肝炎病毒水平传播及早期干预研究”重大项目取得的相关成果。该项目于2012年启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牵头,联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共同承担,历经三年,在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病毒性肝炎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尽管目前北京市的乙型肝炎感染率已下降到了2.74%,低于全国水平2.6倍,但仍有十几万人群为肝炎患者。

事实上,病毒性肝炎攻关仅是北京市启动的“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政府主导、京区多方优势医疗资源共同参与,首都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已在治疗水平提升、重大科研攻关、国际前沿引领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采取多种方式集聚首都医疗领域的优势资源,搭建科技支撑体系,开展联合攻关,围绕常见病、多发病涌现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创新性诊疗技术与方法,大大提高了医疗水平,保障了百姓健康。

“乙型肝炎病毒水平传播及早期干预研究重大项目,旨在进一步降低北京市乙型肝炎感染率,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介绍。

据介绍,经过三年研究,该项目明确了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水平传播现状,并制定了多个乙肝病毒感染传播的控制方案,提出了一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明显改善了患者的愈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北京市科委生物医药处负责人透露,为进一步优化乙型肝炎防治政策及策略,北京市科委在此基础上,于今年启动了“乙型肝炎免疫策略及抗病毒治疗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预期将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感染率,降低乙肝患者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率。

除此之外,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单位完成的“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项目,对于卵母细胞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创新性成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临床,帮助有遗传疾病的家庭成功获得健康后代。

针对北京市艾滋病防控的特点,早在2006年北京市科委就已拉开了“艾滋病防治策略及综合防治研究”的序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牵头。“研究成果在全国艾滋病预防与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并改写了中国艾滋病治疗指南,在全国范围推广。”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吴昊表示。

强化重大科研攻关

在医学科学领域,许多重大项目的攻关,单靠某一科研主体的力量往往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市科委立足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创新项目组织机制,通过政府资金引导,有效整合全市科研力量开展重大科研攻关。

脑起搏器在医学上被称为“脑深部电刺激器”,是植入式神经刺激器的一种。由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向“脑起搏器关键技术、系统与临床应用”课题发起了攻关。

清华大学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李路明介绍,该研究团队在北京市科委的持续支持下,历经10余年,从基础研究、原理样机研制、关键技术攻关,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最终实现了注册审批、产品上市,形成了系列化产品。脑起搏器的应用,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截至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全国80余家三甲医院应用,产生了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于药物靶点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药物设计与优化药物,是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立一个基于结构生物学的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不仅能够为北京发展成为新药研发创新基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而且还能利用平台的整体影响力加大对国外企业的吸引力。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团队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共解析了与植物和动物疾病相关的共13个靶标蛋白晶体结构,进行与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蛋白质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理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据悉,该成果发表于Nature杂志。

国际领先

立足首都社会需求,提升首都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的同时,北京市科委还积极创新机制,强化首都医学科技在国际科研领域中的领先地位。

在北京市科委的项目支持下,北京天坛医院联合全国17个省(直辖市)的114家医院共同完成了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CHANCE研究(氯吡格雷治疗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疗效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成果不仅改写了中国脑血管病治疗指南,使得该成果在全国脑血管病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同时也改写了国际指南,成为国际范围内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说。

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共同承担的“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预警和干预研究”项目,自2000年以来围绕帕金森发病机理、早期预警和诊断以及新型治疗手段进行了长达14年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影像学、临床症状学相结合的早期预警和干预体系。

据介绍,这些成果已在不同高危群体、早中晚期病人中进行有针对性地推广,引领了我国帕金森病精细化和全程化管理的全新模式,在诊治病人规模、外科手术数量和能力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相关文章

固定细胞要多长时间?

固定的时间要合适:与材料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材料大则时间长,材料小则时间短;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经固定的材料如不及时使用,可以经过90%酒精换到70%酒精中各半小时,再换入一次70%酒精,在......

一文了解剪切体与疾病的关系

剪接体(Spliceosomes)是由RNA和蛋白分子组成,大小为60S的多组分复合物,这种机器能进行Pre-mRNA剪接,即把内含子去除并把外显子序列连接成为成熟的mRNA,这是基因表达与调控的重要......

细胞瞬时转染技术

原理: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及电穿孔等基因转染技术,将靶基因导入细胞,一般在转染后48小时左右,靶基因即可在细胞内表达。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48小时后即可进行靶基因表达的检测等实验。应用:观察目的基因及......

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在内蒙古完成

记者4月12日从内蒙古科技厅获悉,“高产奶骆驼胚胎移植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例低温保存骆驼胚胎移植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获得成功。以阿拉善双峰驼作为受体移植的经低温保存了35-38小时的骆驼......

科学家揭示细胞表观信息稳定遗传的相关分子机制

北京时间3月24日凌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课题组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发表文章,揭示了PRC1复合物和组蛋白H1协同维持细胞表观遗传信息稳定的分子机制。在多细胞生物中,表观遗传信息的稳定......

研究揭示细胞焦亡的抗肿瘤免疫功能

3月11日,北大化院应用化学系刘志博研究团队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研究团队共同于《自然》杂志在线刊文,揭示少部分的肿瘤细胞发生焦亡,就足以有效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进而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科学家们如何进行多种疾病的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特殊模型来助力多种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es.wikipedia.org【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帮助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

科学家们如何进行多种疾病的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特殊模型来助力多种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es.wikipedia.org【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帮助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

科学研究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原肠运动是早期胚胎发育最关键的阶段,早期胚胎发育和原肠运动发生异常往往导致妊娠失败和出生后器官缺陷等重大疾病。多年来,受限于伦理和研究技术等,灵......

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有哪些?

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cellhybridiza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hybridc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