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30 09:31 原文链接: 院士“下基层”让高大上惠及民间

  2月底,福建漳州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回到漳州,在考察调研了多家新能源和汽车企业后,受聘为狮新能源科技公司顾问,并在福建科晖集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下称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服务。

  一个院士到企业建立工作站,能有何作为?

  地方医院能做大手术

  65岁的甄亚国走路经常晃来晃去的。去年,他到福建莆田市第一医院看病,被确诊患了脑干背侧血管母细胞瘤。“我们是乡下人,去福州、上海的大医院去不起。只能到离家最近的大医院莆田一院看病。”碰巧,这里的神经外科能做这种高难度的大手术。主任王国锋带人从早9∶00到晚8∶30完成了这例手术。术后,病人逐渐康复,手术效果很好。前不久,病人家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医院不仅给我们治好了病,也给我们省了钱。

  一家地区性的医院怎么能做这种高难度的大手术?因为这里有个工作站。

  2013年6月,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周良辅院士借在福建开会之机,来到莆田一院,考察了神外、神内、康复科等。经过商讨,周良辅团队在莆田一院建立了工作站。

  自此,院士团队每月都有一名专家到莆田一医院指导临床,参加各种疑难病例专家会诊和门诊疑难病例咨询,并为疑难会诊病人手术。专家还在医院做神外的相关学术讲座,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水平。现在,莆田一院神经外科已能做脑干背侧血管母细胞瘤、蝶骨嵴内侧1/3脑膜瘤、功能区脑胶质瘤等高难度手术。

  陈国锋主任告诉记者,工作站的运行不但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同时也给医院带来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的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院士团队与莆田一院还建立了固定的人才培养渠道。目前,双方人员交流达60多人次,选派高年资医护人员进行短期、中期、长期等人才培训,为莆田一院培养高层次的医护人员。

  继莆田一院建立工作站后,莆田另一家医院和泉州一家医院也分别建立了工作站。此举提高了福建地方医院的医疗水平,也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祉。

  硅钢厂成为高科技企业

  莆田市仙游县有个新万鑫精密薄板有限公司,是福建唯一一家生产硅钢的企业。人们很难想到,这家企业最早是生产水泥的,之后转产小焊管,最后定型生产硅钢。新万鑫之所以被认定为福建省高科技企业,那也是院士帮助“化腐朽为神奇”的。

  如今已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公司董事长张维林特别爱说这段故事。2002年,张维林听人说起钢材的价格,国产的一吨钢只能卖几千块钱,而进口的硅钢却能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硅钢是制造变压器的重要材料。张维林四处考察,了解硅钢的生产技术。后来,他与上海的有关研究单位合作,一举迈入硅钢的研制和生产领域。

  很长一段时间,新万鑫的硅钢生产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不高。2011年秋,王一德院士到福建开会。王一德曾任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总工程师,他开发的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在闵期间,他被请到了新万鑫。了解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之后,2012年10月,王一德在新万鑫设立了工作站。

  有了院士团队的科技支撑,新万鑫开始腾飞:连续脱碳退火线上钢带的运行速度原为每分钟9米,在院士专家的帮助下,先提高到13米,后又提高到16米,每月能提高产量891吨,仅此一项每月就可增加利润143万元;取向硅钢冷轧带的生产,必须经过罩式炉的高温退火。原工艺高保温时间是24小时,专家帮助改变工艺,压缩为20小时,节约了电能、材料,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原来新万鑫硅钢产品的一等品率仅为43%,经院士专家指导改进技术和工艺,一等品率提高到85%,产能也增加了40%—50%,年产硅钢由1.2万吨提高到2万吨。

  同时,院士专家团队还为新万鑫培养了20多名技术骨干。

  服务创新,一举多得

  在我国,院士团体重点应做好战略咨询工作,服务于国家宏观决策。而院士本人既要做好单位内的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也应为企业、医院等提高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服务,这是一举多得。

  工作站建立的成效是明显的。福建省科协院士办主任沙中然说,工作站在企业、科研院所和院士之间搭建了一个产学研平台,引导院士及团队向企业聚集,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人才,增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福建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数据显示,自2009年4月福建首家工作站挂牌成立以来,全省建工作站145家,进站院士133名,进站院士团队专家929名,合作项目513项。据不完全统计,工作站合作开展项目带动新增年产值153.39亿元,新增年利税29.04亿元。开展的项目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生物医药等十几个省重点发展产业。

  对于工作站的作用,平和县委组织部长沈顺来的话很有代表性:工作站仅服务平和县3年时间,就为当地果农增收2.4亿元,这不是仅靠政府出台几项新政策就能达到的。

  工作站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聚焦两院|“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9月2日,“科学与中国”20周年大会暨“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出席活动并作“科学与中国”20周年总结与展望报告。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李晓红,科技部......

刘少军院士:搞科研要有把冷板凳坐热的劲头

21世纪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昂......

船舶零碳排放,未来可通过三条途径实现

“人类的未来在海上!”8月26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海洋强国战略科技创新论坛2023上,大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说。如何认知海洋、开发海洋,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步伐?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

刘韵洁:中国发展大模型的机会在通用行业大模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刘韵洁接受采访时判断,中国发展大模型的机会在于通用行业大模型。在日前举办的2023中国算力大会间隙,刘韵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模型方面,美国走在前面。”中国需要在算力......

百名院士发出全国生态日倡议

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新的努力,中国百名院士发出全国生态日倡议。百名院士共同倡议,一要拓展环......

四位院士领衔!50多位顶尖专家齐聚首届天津生物及临床质谱论坛共襄盛举

7月17日,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分析测试百科网[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市分析测试协会指导,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学......

中国科协发布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十不准”

中国科协目前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为净化学术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使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不受非学术因素干扰,维护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7月4日......

院士坦言:如果没有项目或“帽子”,不足以让科研人体面

周忠和院士曾表示:在我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学生们的接触中,深刻地感受到,稳定支持不仅仅指科研经费的稳定,也指要能让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有稳定的保障。据我了解,目前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收入或多或少要与项目或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在日被捕!外交部最新回应

6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日本警方近日逮捕了一名中国籍的研究员。中方对此有何评论?毛宁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报道,对此高度关注。我们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表达严重关切......

席南华院士:构建汉语中的科技语言体系

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有几个非科技的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语言体系、学术自尊和学术骨气。语言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交流的基础工具。汉语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博大精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