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4-29 16:27 原文链接: 表观遗传修饰家族又添新成员组蛋白丁酰化新功能诠释

  近年来,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课题组运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发现了多种组蛋白密码,极大丰富了表观遗传修饰调控机制。在刚刚上线的国际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该课题组又同时报道了三项最新研究成果。其中第一项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跟酮体代谢密切相关的表观遗传新修饰——组蛋白三羟基丁酰化[1];第二项研究深入揭示了该课题组先前发现的组蛋白丁酰化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新功能[2];第三项研究与清华大学合作,首次发现了YEATS domain为识别新型赖氨酸巴豆酰化修饰的“阅读器”。本文对前两篇研究进行详细报道[3]。

  组蛋白密码蕴含了基因序列和生物个体性状间的关键调控信息。它动态地调节染色质的结构和功能,极大扩展了传统遗传密码的信息含量。组蛋白修饰是表观遗传学密码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控着基因表达等众多与染色质相关的生理进程。表观遗传密码失调与多种疾病,例如肿瘤密切相关。因此,发现新组蛋白密码并揭示其生物学功能,对深入了解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赵英明教授课题组通过综合运用生物质谱和生物化学方法,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赖氨酸的丙酰化、丁酰化、琥珀酰化、巴豆酰化、丙二酰化、戊二酰化, 三羟基丁酰化和二羟基异丁酰化共8种新型赖氨酸蛋白修饰通路.赵英明教授课题组率先发现大约350个组蛋白密码, 超过已知组蛋白密码其中一半,是目前国际上发现组蛋白密码最多的研究团队。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组蛋白密码的认识。其中,巴豆酰化成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并被《Cell》评选为2011年度五大研究亮点之一(https://benmay.uchicago.edu/news/dr-zhaos-paper-selected-1-5-highlighted-cell)。此外,戊二酰化发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并被《Nature Chemical Biology》选为创刊10年来的39项亮点研究之一 (http://www.nature.com/nchembio/journal/v11/n6/pdf/nchembio.1815.pdf#page=1&zoom=auto,-211,788).

  组蛋白三羟基丁酰化:

  酮体(ketone body)作为一种能源物质在血糖供给不足的时候为心脑等重要脏器提供能量。正常机体在饥饿或者剧烈运动之后,以及在糖尿病酮酸症病人的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着升高。此外,酮体以及生酮饮食还具有广泛的生理药理功能。比如,酮体长期以来被用来治疗癫痫症病人,并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研究中也发挥保护作用。近年来生酮饮食还被应用于治疗肿瘤。截至目前,大约有三十余项关于生酮饮食用于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相关临床实验 (https://clinicaltrials.gov)。 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表明酮体可以抑制炎症免疫的发生,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干性相关。然而酮体的众多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尚没有被研究清楚。

  该课题组综合运用高分辨率质谱技术和生化方法鉴定并验证了一种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三羟基丁酸修饰。此修饰来源于酮体之一,三羟基丁酸,并广泛存在于细胞的组蛋白赖氨酸上。研究者应用老鼠模型来进一步研究组蛋白三羟基丁酸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在饥饿的情况下,糖类作为能源物质的比重逐渐下降,脂肪动员产生的酮体水平逐渐升高。与此同时,研究者发现老鼠肝脏细胞中的组蛋白赖氨酸三羟基丁酸修饰水平显着升高,而主要来源于糖类代谢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并没有显着变化。进一步的染色质沉淀实验和基因表达测序发现伴随着组蛋白三羟基丁酸修饰的升高,一些跟饥饿生理反应相关的基因的表达被上调,比如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氧化还原的稳态、生物钟的调控等。该研究结果表明,三羟基丁酸修饰的变化灵敏地反映着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能量代谢的改变。机体能够通过组蛋白的修饰转化为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从而帮助机体快速调整并适应环境带来的变化。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一种全新的表观遗传学通路——组蛋白三羟基丁酰化修饰。该发现揭示了酮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的新机制,并且有利于今后对生酮饮食在治疗肿瘤和癫痫中的机制研究和对酮体更广泛生物学功能的认识。

  该研究由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李佳研究员、谭敏佳研究员、李静雅研究员,耶鲁大学的杨小勇教授,以及洛克菲勒大学Robert G. Roeder教授等多个课题组共同合作完成。赵英明教授和杨小勇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

  未来三羟基丁酰化主要研究方向:

  (1)糖尿病:正常机体在饥饿或者剧烈运动之后,以及在糖尿病酮酸症病人的血浆中酮体的浓度显着升高,三羟丁酰化修饰在糖尿病患者中有没有显着性变化? 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2)神经系统疾病:酮体长期以来被用来治疗癫痫症病人,并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的研究中也发挥保护作用, 那么神经退行性病人中的三羟基丁酰化有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呢?

  (3)肿瘤:近年来生酮饮食还被应用于治疗肿瘤,与肿瘤细胞干性极度相关,因此三羟基丁酰化是不是和肿瘤也有某种联系, 值得深入研究

  (4)炎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表明酮体可以抑制炎症免疫的发生。

  截至目前,大约有三十余项关于生酮饮食用于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相关临床实验 (https://clinicaltrials.gov)。

  组蛋白丁酰化:

  精子的形成过程包含了一系列细胞形态以及功能上的变化。在此过程中,表观遗传学尤其是组蛋白修饰的动态变化对于基因的程序性表达调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该项研究中,赵英明教授课题组综合运用生物化学、高分辨质谱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方法阐明了该组于2007年发现的表观遗传新修饰——组蛋白丁酰化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发挥的独特生物学功能。

  该课题组发现在精子发育分化过程中,转录激活的基因不仅跟组蛋白乙酰化相关,还和丁酰化相关。体外酶活性和转录实验表明,此两种修饰可以被同一种酰化转移酶催化,并且丁酰化具有和乙酰化类似的促进体外转录的活性。组蛋白的乙酰化通过与精子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Brdt相结合从而激活基因的转录,而研究者发现丁酰化则能与乙酰化互相竞争并阻止Brdt与组蛋白结合。由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个组蛋白乙酰化和丁酰化动态交替的模型。在该模型中,染色质因为修饰的缘故保持在一种适合基因转录的状态,因而Brdt所主导的基因可以在不同的修饰中切换开关状态,循环往复进行高效表达。这一模型不仅仅局限于精子形成过程,因为成体细胞中同样有Brdt家族的蛋白可能利用相似的机制完成精细的基因调控。

  组蛋白丁酰化来源于丁酸分子的代谢,丁酸分子长期被视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被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此外,富含纤维的食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比如丁酸。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产生的丁酸对肠上皮细胞有减轻氧化损伤与炎症,促进肠道蠕动并预防肠道肿瘤的功能。因此,组蛋白丁酰化的发现与功能研究为阐明丁酸分子的多种生理及药理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研究由芝加哥大学赵英明教授与法国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的Saadi Khochbin教授,以及洛克菲勒大学Robert G. Roeder教授等多个课题组共同合作完成。赵英明教授和Saadi Khochbin教授是共同通讯作者。

  未来可能研究方向:

  (1)肿瘤:组蛋白丁酰化来源于丁酸分子的代谢,丁酸分子长期被视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并被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肿瘤中丁酰化水平是否也发生上调值得大家关注;

  (2)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富含纤维的食物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短链脂肪酸,比如丁酸;

  (3)炎症: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产生的丁酸对肠上皮细胞有减轻氧化损伤与炎症,促进肠道蠕动并预防肠道肿瘤的功能。因此,组蛋白丁酰化的发现与功能研究为阐明丁酸分子的多种生理及药理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关文章

表观遗传学研究揭示植物器官大小的奥秘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组团队与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发现了调控植物器官大小的表观遗传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通讯》(PlantCommunications)上。器官大小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Rpd3S核小体去乙酰化和DNAlinker收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澳门大学,在《细胞研究》(Cell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basisofnucleosomedeacetylationand......

新发现揭示亲代组蛋白遗传影响细胞分化命运

人体大概有200多种细胞类型,这些细胞都是从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它们拥有几乎完全一样的基因组信息,但其形态和功能千差万别。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表观基因组图谱对于细胞身份的决定至关重要。但仍有一个主要......

Revvity瑞孚迪专业洞察|应对免疫肿瘤学中的耐药性:组合疗法的作用

过去十年中,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迅速增加,人们对于特定类型癌症的治疗方式也随之转变。然而,免疫疗法对于许多病人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病人自身对疗法产生了耐受。Revvity瑞孚迪(前身是珀金埃尔默......

清华大学最新Nature发文:NuA4选择性乙酰化组蛋白H4的机理

生物体遗传信息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圈形成了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组蛋白H4的N端尾巴与临近的核小体相互作用,促进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以及异染色质沉默。核小体组装和异染色质形成阻碍了D......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影响番茄成熟的新机制

番茄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蔬菜之一,经常由于番茄过度成熟而导致较大经济损失,然而科学家对番茄成熟的分子机制了解尚不明确。近日,我国科学家揭示了新的番茄果实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NewPhytol......

科学家绘制人类单细胞染色质可及性图谱

在人类细胞中,总长约2米的基因组DNA通过与组蛋白缠绕形成核小体,并经过螺旋折叠等方式盘绕形成染色体进而团聚于直径10微米的细胞核中。在细胞内的DNA需要进行转录等活动的时候,DNA才会从组蛋白中释放......

锻炼或能通过改变机体的DNA来改善人类健康!

有规律地体育锻炼或能通过降低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来帮助改善机体健康;研究人员假设,耐力运动训练或能重塑骨骼肌中基因增强子的活性,而这种重塑作用会促进锻炼对人类机体健康的有益效应。尽管我们都知道有规律锻炼......

新研究揭示水稻组蛋白甲基化调控根系核心菌群

根系微生物组与植物的养分吸收、抗病抗逆等生长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其在植物根系的定殖和组装受环境和植物遗传途径等因素的影响。表观遗传调控是调节染色体行为和基因表达的重要机制,探究表观遗传途径与植物根系微生......

血清素化显著增加了WDR5对组蛋白H3的结合亲和力

组蛋白H3Q5(H3Q5ser)的血清素化是最近发现的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在神经元细胞分化过程中作为与H3K4me3协同作用的基因激活的许可标记。然而,任何特异性识别H3Q5ser的蛋白质仍然未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