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17 10:59 原文链接: 人类再次探测到引力波意味着什么

  人类再一次探测到引力波!

  北京时间6月16日凌晨,美国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Virgo科学合作组织在美国天文学会第228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再次“清晰”探测到来自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信号。

  这是继今年2月11日LIGO宣布探测到首个引力波信号之后,人类又一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

  来自爱因斯坦的圣诞礼物

  LIGO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是在世界协调时间2015年12月26日凌晨3时38分53秒抵达地球,其时是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12月25日22时38分53秒,正处于当地的圣诞节,加之爱因斯坦最早提出了引力波概念,所以LIGO的一些科学家便称这次引力波的发现,是一份来自爱因斯坦的圣诞礼物。

  “我们很确信通过LIGO探测器探测到又一个引力波。”在6月16日凌晨的会议上,LIGO相关负责人说,这次探测到的引力波来自于距地球14亿光年的两个黑洞,分别是太阳质量的8倍和14倍,聚合之后形成了一个质量相当于太阳21倍的旋转黑洞。

  何谓引力波?

  宇宙中的引力波,其实是来自天体的能量和质量变化,不同频率的引力波对应不同的天体物理过程。在人类现有的认知体系里,引力存在于宇宙所有物质和能量之间,是人类最早认识的一种基本作用力,正是引力作用支配着宇宙的形成和演化。

  然而,人们对引力的认识却并不清晰——从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写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到1915年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人类对引力的认识才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引力与时空紧密相联。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认为引力波在宇宙中无处不在。但在人类发现的自然界4种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是最弱的一种,只有“弱作用”的亿亿亿亿分之一。也因此,探测引力波长久以来成了诸多科学家的梦想。

  以后也许会有更多引力波事件

  与LIGO第一次探测到的引力波相比,这次引力波事件的两个黑洞,质量比较小,探测的难度也更大。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说:“这次信号强度不是很强,但持续时间更长,所以用了不同的搜寻技术,把引力波事件从它的信号里找出来。”

  张双南告诉记者,两次引力波的探测发现,一方面说明了宇宙之中,确有不同的黑洞存在,这是人类过去不太了解的地方;另一方面也说明,原来产生引力波事件的机会,比人类之前猜想的多一些,乐观地展望,以后也许会有更多的引力波事件。

  他说,如果仅仅是靠理论的预演,基于现在天文观测,有些事情是人类预测不到的。然而,LIGO的探测让人类对宇宙中的黑洞认识有了全新的变化。“只有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具有了新的探测能力,我们才能对宇宙有更好的理解。”张双南说。

  国内引力波探测需要“冒险精神”

  谈到自己参与的我国引力波探测项目——太极计划,张双南表示,中科院已启动了一个引力波探测项目,但目前还停留在启动层面,离真正实施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他期待更高层面尽快意识到引力波探测的重要性,下拨相关经费,实施这一项目。

  据张双南介绍,目前该项目团队已向相关部门提交项目建议,相关部门同意引力波专项研究专家组设置,并由其研究全国范围内的引力波探测计划。张双南认为,如果这些计划能够启动的话,我国的引力波探测就会有很好的起点。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张元仲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说,引力波探测需要冒险精神和责任风险意识,“作决定的人就应承担巨大的风险,如果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很难得到巨大的发现。科学探索就是如此。”

  张双南告诉记者,从整体来看,与欧美相比,由于前些年投入较少,我国在这方面的起点较低。然而,LIGO探测到引力波也给了科研人员不少帮助——“我们也比较确切地知道了怎么探测引力波,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是一个后发优势。”

  张双南说,以前并不知道引力波的探测能给人类带来什么,但LIGO短时间内带来的一个接一个的惊喜,让国内科学家也“跃跃欲试”。国内不少科学家认为,扩大引力波探测的范围和手段——采用LIGO不一样的方式去探测引力波的波源——产生引力波的天体,则有可能打开另一扇窗。

  “打开这扇窗,一定有许多令人激动的事情出现。”张双南说。

相关文章

国际科学家团队公布引力波背景辐射划时代发现

有一种东西,你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但你周围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因它慢慢地缩小和扩大。这是穿过我们星系的引力波产生的奇怪时空扭曲效应。经过15年的数据收集,现在,科学家们第一次“聆听”到了在宇宙......

“中国天眼”“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

“中国天眼”(FAST)再度迎来重大突破。利用FAST观测数据,我国脉冲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6月2......

国际科学家团队公布引力波背景辐射划时代发现

有一种东西,你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它,但你周围的一切,包括你自己的身体,都因它慢慢地缩小和扩大。这是穿过我们星系的引力波产生的奇怪时空扭曲效应。经过15年的数据收集,现在,科学家们第一次“聆听”到了在宇宙......

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

再获世界级发现中国天眼“看见”引力波踪影

在一场20年前就开始的国际天文竞赛中,中国科学家后发先至,仅用3年5个月就成功验证40年前的理论预言——中国天眼FAST通过对57颗脉冲星的监测,首次“看见”了来自深远宇宙的涟漪。6月29日,由中国科......

意大利引力波探测器因故障推迟重启

不久以后,物理学家将继续对天体物理学“怪物”——黑洞和中子星碰撞产生的引力波进行探测。但是,3个探测器之一、位于意大利的室女座探测器(Virgo)目前却遇到了技术问题,将延迟其重新启动的时间。3年前,......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

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本次发布的影像图为彩色,包括按照制图标准分别制作的火星东西半球正射投影图、鲁宾......

探日卫星“夸父一号”向国内外试开放观测数据

新华社南京4月12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准实时观测数据12日起向国内外试开放。此次数据试开放的范围,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阳硬X射线成......

王兴军课题组攻克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难题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课题组-常林研究员课题组在两年攻关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硅基片上多通道混沌光源,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光梳的并行激光雷达架构,攻克了激光雷达抗干扰和高精度并行探测这两个世界性......

《三体》中用太阳放大信号并不靠谱

当强大的电磁波从山顶的雷达天线穿破云层射向天空,巨大的能量使周围冰雪融化、鸟兽惊散……2月14日,改编自刘慈欣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同名电视剧迎来大结局,剧中“红岸基地”发射电磁波信号的场景给观众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