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6-21 07:41 原文链接: 生物支架:为脊髓再生撑起希望

1987年出生的刘兴(化名)从没想到过,他的人生会在2015年跌入谷底。

从湖北老家到大都市天津一路走来,刘兴虽然一直在建筑工地干活,却从没怀疑过自己会有一个还能说得过去的未来。可去年4月,他和他的都市梦一起从修筑的高楼上跌了下来,导致脊椎第11节损伤,腰部以下完全瘫痪。

对于这样的病例,医生和科学家称之为“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一般来说,医院接到这样的病例后,会通过手术为其清创,再加以固定。此后,病人将终身忍受瘫痪的痛苦。

然而,刘兴是幸运的,一种生物支架已经让他能够在支具的辅助下再次行走。

最具挑战性的损伤

6月16日,为了复查,刘兴又从湖北老家来到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去年4月21日,事故发生后,刘兴被送到这里。第二天,他成为世界首例接受生物支架和干细胞结合治疗的病人,在这里度过了9个月的康复期。

在医学界,脊髓损伤可谓最具挑战性的损伤,属于一类严重神经损伤。患者在脊髓损伤后,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迄今为止,脊髓损伤修复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刘兴的治疗提供技术指导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的研究人员。自2012年起,该所研究员戴建武组织成立的急性脊髓损伤修复临床研究团队,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合作,开展骨髓损伤修复的相关动物实验。

“修复难,是因为脊髓损伤后形成大量瘢痕,阻碍了神经的再生。”戴建武说。

通过建立大鼠和犬大段脊髓全横断缺损损伤模型,戴建武团队发现,由于在损伤部位形成了神经再生抑制微环境,使得损伤部位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化为胶质细胞,而极少分化为神经元,不利于脊髓损伤修复。

实现临床重大突破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汤锋武是刘兴的主刀医生,有着近30年的手术经验。望着坐在病床上的刘兴,汤锋武心里颇感安慰。

“最后能恢复成什么状态,我们无法预知,但经过一年的康复,电生理检查表明损伤部位已经有神经连接。”汤锋武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在去年的手术中,汤锋武最重要的工作是将一种生物材料移植到刘兴损伤的脊髓部位。这种生物材料的研发者就是戴建武团队。

为了解决瘢痕的问题,戴建武团队提出了一种思路,可抑制瘢痕出现,同时为患者自身产生的神经干细胞提供适合生长的微环境。

戴建武团队发现,损伤会激活内源神经干细胞大量增殖并向损伤部位迁移,并首次提出了以生物材料为基础,构建适合脊髓再生的微环境,促进神经干细胞定向神经元分化,引导神经再生的急性脊髓损伤再生修复的科学策略。

在中科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战略性科技先导专项支持下,他们通过实验证实,功能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可有效引导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并能显著抑制瘢痕中神经再生抑制分子的产生,有效促进动物运动功能恢复。

于是,以胶原蛋白为基础,科研人员设计和研发了神经再生支架。“临床研究表明,神经再生胶原支架可有效促进急性脊髓损伤患者损伤修复,实现我国在生物材料移植治疗急性完全性脊髓损伤临床研究中的重大突破。”汤锋武说。

为患者而坚持

复查时,刘兴又坐上了四肢联动康复器。最初下肢根本无法动弹的他,现在可以一鼓作气坚持锻炼40分钟。

“你的进步让我们大家都很有信心,你的坚持是在为很多患者坚持。”戴建武鼓励性地拍了拍刘兴的肩膀。刘兴点点头,腼腆地笑了。

如今,刘兴的下肢肌力已经明显增强,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大幅度改善,可在支具的辅助下通过髋关节的活动行走,也能够准确感知到小便,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

在刘兴病房的附近,还住着一位因为车祸导致颈段损伤的病友。经过近9个月的康复,这位患者的上肢已经可以移动,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相关文章

西湖大学:未来10年,生物医药需重点关注的10大领域

基于全球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及我国的重点研究方向,结合当前至2035年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探索性提出我国未来生物医药产业需重点关注和大力支持的十大领域(排序不分......

粤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获批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组织召开第三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座谈会。会上,广东省科技厅通报了第三批1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组建情况,并为实验室授牌。记者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广......

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塞临床受试者给药完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杨治权教授团队近日开展了全球首例干细胞治疗脑梗塞临床受试者给药,并完成了21天的观察,患者身体各项指标正常,于术后3日顺利出院。患者脑部大面积梗塞2年导致偏瘫,手脚无力......

第十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召开

12月16日至18日,第十三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在广州市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再生医学与健康创新中心、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联合主办。论......

鹿茸干细胞外泌体可助力肿瘤免疫治疗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植物生物技术创新团队利用鹿茸干细胞外泌体,构建了可提升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工程化外泌体,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Chemi......

一文速览!10月国内外15家生物药企融资超40亿!

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份,共有15家国内外创新生物药企完成了融资事件,总金额超40亿人民币。从融资轮次来看,早期融资仍占多数,其中B轮以前融资占比超过75%,仅有2家企业完成B轮融资。从融资金额来看,披......

新突破!人类眼球移植首次成功

外科医生进行了眼球移植手术,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目前还不确定接受手术者是否能够用新眼睛看到东西,但这一手术仍然朝着有朝一日使遭受严重眼部损伤的人恢复视力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5月27日,美国纽约大学朗格......

多位院士领衔!燕达研究院携手焕生汇,共建联合实验室

日前,燕达医学研究院与焕生汇携手成立联合实验室,旨在加速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基于细胞生物研究的试剂研发,使干细胞、组织工程、神经修复、各种体细胞治疗、分子诊断等世界前沿医学技术能更快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为大......

干细胞衍生机制有望催生心脏损伤全新疗法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重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促进人类干细胞衍生的心肌细胞的成熟,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从不成熟的胎儿阶段发育到成熟的成年阶段过程中心肌细胞是如何生长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同行......

新型干细胞揭示癌症为何经常转移到脊柱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型干细胞有助于脊椎的形成,有助于揭示为何乳腺癌等肿瘤经常向脊柱转移。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癌症会优先向脊柱扩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