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05 15:49 原文链接: DNA去甲基化酶TET3调控I型干扰素表达新机制

  7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ET3 inhibits type I IFN production independent of DNA demethylation。该工作揭示DNA去甲基化酶TET3以一种新型的作用机制,阴性调控巨噬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进而影响宿主清除病毒的能力。

  I型干扰素是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细胞因子。在急性病毒感染过程中,I型干扰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诱导干扰素激活的相关基因,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此外,I型干扰素也能参与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IFN-β是有效的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药物,但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发展与I型干扰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精准地调控I型干扰素的表达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非常重要。

  王红艳研究组致力于寻找调控I型干扰素表达的新型重要基因。在王红艳的指导下,博士生薛晟杰、刘畅等发现巨噬细胞表达DNA去甲基化酶TET3的水平比同家族其他成员(TET1与TET2)更高。在病毒感染巨噬细胞时,TET3抑制了TLR3通路、RIG-I/MDA-5等信号通路介导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此抑制功能不依赖于TET3的去甲基化酶活,而是通过招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和转录抑制因子SIN3A,并结合Ifnb1的启动子区域,降低Ifnb1的转录活性,抑制Ifnb1的表达。该研究揭示了TET3作为信号传导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新型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精准调控I型干扰素表达的功能。

   该研究工作的合作者包括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徐国良与孙兵。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研究经费的支持。该工作的数据收集工作得到生化与细胞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动物实验技术平台、分子生物学技术平台、细胞分析技术平台和化学生物学技术平台的支持。

相关文章

CellReports:H3K9甲基化酶SETDB1在全能性重编程中的作用

北京时间1月8日凌晨,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陈捷凯课题组在Cell系列子刊Cell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SETDB1-mediatedCellFateTransitionBetween......

中国科大等揭示SETD3蛋白作为βactin组氨酸甲基化酶的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许超课题组与波兰华沙大学JakubDrozak实验室合作,解析了SETD3与β-actin多肽的高分辨复合物晶体结构,并结合酶活实验揭示了肌动蛋白(Actin)第73位组氨酸......

中科院学者最新Nature改写教科书对DNA甲基化酶的分类

雌性哺乳动物的一生中只能提供有限数目的卵子。卵子的DNA甲基化水平很低,只有精子和绝大部分终末分化的体细胞的DNA甲基化水平的一半左右。然而,卵子的这种独特的DNA甲基化状态是怎样形成的,受哪些因子调......

DNA去甲基化酶ROS1负调控基因印记和种子休眠新机制

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黄朝锋研究组和朱健康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DNAdemethylase......

DNA去甲基化酶TET3调控I型干扰素表达新机制

7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ET3inhibitstypeIIFNpr......

DNA去甲基化酶TET3调控I型干扰素表达新机制

7月14日,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报告》(Cell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TET3inhibitstypeIIFNpr......

研究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著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找到抗病毒免疫细胞“开关”

“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天然免疫细胞就应答”是怎么做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够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高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著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