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8-12 11:57 原文链接: 排放到大气中的氮去哪儿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活动排放了大量含氮污染物(NOx、NH3等)进入大气环境,给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

  进入大气的含氮污染物,一部分可溶于雨滴或者云滴,然后随着雨水、雪、雾或是露水降落到地面上;另一部分可在重力或者气流的作用下沉降到地面,或者被植被、土壤和水体等吸附,这些过程综合在一起就是通常所见的“氮沉降”。

  氮沉降总量被低估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氮沉降热点区。然而,由于不同研究者所用测量方法的差异,已有监测结果还不能十分明确地认知我国氮沉降的格局、沉降途径、化学形态等。

  为此,自2012年开始,“973”项目“典型流域陆地生态系统—大气碳氮气体交换关键过程、规律与调控原理”设置了氮沉降研究专题,开展典型小流域大气活性氮沉降通量的长期观测研究,发展了大气活性氮以气体、颗粒物和降水三种途径进入生态系统的通量测算方法,增进了对我国氮沉降总量、途径和形态的认识。

  由于采样点的随机性和观测方法的不确定性,量化我国氮沉降通量还有一定的争议。Atmospheric Environment上发表一篇文章认为我国20世纪的氮沉降量约20.07 kg N ha-1 yr-1。这一总量的得出是基于“湿沉降约占总沉降的70%”的假设,未充分考虑气态HNO3和NH3,以及颗粒态的NH4+和NO3-干沉降到的贡献,明显低估了我国氮沉降总量。基于70%的假设,估算出的氮沉降可以作为混合沉降通量而非总沉降通量。

  华北地区氮沉降量最高

  混合沉降采集方法本质上是一种被动采样法,该方法将采样器完全暴露在大气中,因此一部分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沉降到采样器表面,采集到的降雨样品其实是混合沉降,其含氮组分受到干沉降的影响。

  因此,其测量结果高于湿沉降通量结果,但又显著低于氮沉降总量。在以往的研究中,多数采用的是被动采样法测量氮沉降总通量,而忽略了气体和颗粒物干沉降的贡献,显著低估了氮沉降总量。

  基于全国性的氮沉降监测网络,估算我国无机氮沉降总量约40 kg N ha-1 yr-1,空间差异较大(2.9-75.2 kg N ha-1 yr-1):华北地区氮沉降量最高(≈60 kg N ha-1 yr-1),东南和西南次之,东北和西北较低,青藏高原为氮沉降总量最低。

  而2015年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的最新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区无机氮湿沉降通量约为1.58 kg N ha-1 yr-1,该研究认为以往模式估算的结果或是根据插值所得结果,过高估计了青藏高原地区实际氮沉降通量。

  须摸清氨气排放清单

  按照含氮物质种类,降雨中的含氮物质主要由NH4+(铵盐),NO3-(硝酸盐)以及TON(降水各种有机氮成分)构成。通常来讲,农业区由于牲畜粪便和养殖,以及部分农业活动排放出的NH3溶于降雨中,主要以NH4+为主要成分。工业区以及城市降水中NO3-所占比例较大,主要与工业生产、金属冶炼、机动车等排放的NOx(氮氧化物)有关。

  为降低硝酸盐污染的影响,近十年来美国严格控制NOx的排放,这一措施已见成效。根据PNAS最新研究结果:美国地区湿沉降中NO3--N的含量已经明显降低,其在氮沉降中的比例也开始低于NH4+-N。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NH4+-N在湿沉降中的比较高,氮沉降的主要形态和发展趋势与美国不同。Nature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NH4+-N所占湿沉降的比例一直在下降。20世纪90年代NH4+-N与NO3--N的比值(2.0)却低于80年代(5.0),这与我国NH3和NOx的排放量变化趋势相一致。

  气体NH3、NOx和HNO3干沉降对总沉降通量有显著的贡献,特别是氨气(NH3)。即使在城市地区,NH3沉降也是氮沉降总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来源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

  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清洁天气下84%的NH3主要源为农业源,然而在重霾天气下,90%的NH3来源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我国作为NH3排放量居高不下,且相关减排政策一直未出台,未来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调查,摸清氨气排放清单,理清城市氨气来源,为霾污染治理和缓解氮沉降提供科学基础。

   ■潘月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相关文章

研究揭示氮沉降下真菌对热带森林土壤碳库的调控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小良热带海岸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小良站)站长、生态中心研究员王法明团队,基于小良站长期模拟氮沉降试验样地,揭示了氮沉降增强真菌驱动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固存的潜力及其机......

氮沉降背景下森林植物生理生态适应策略的关键

植物水分关系对森林植物响应和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影响,阐明植物水分关系对大气氮沉降加剧的响应及其调控机制,是揭示氮沉降背景下森林植物生理生态适应策略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

揭示氮沉降对植物和微生物群落的β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环境变化将可能改变长期演化形成的植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功能产生深远影响。以氮沉降为例,氮沉降上升严重威胁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已有研究......

氮添加影响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等

大气氮沉降显著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以往关于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多基于林下氮添加控制实验进行,与自然大气氮沉降相比,林下氮添加实验有可能高估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林下植物功能性状和土......

生态所揭示野外氮沉降对土壤有机碳分解激发效应的影响

土壤激发效应是指由有机物质加入所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分解在短期内剧烈改变的现象。激发效应能够调控土壤碳氮周转的速度,并影响植物、土壤微生物等对养分的获取和竞争,维持生态系统各组分间的养分平衡。作为全球变化......

长期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中获进展

1980年至2010以来,中国大气氮沉降以平均每年8kgNha-1的速度增加,氮沉降通过扰动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而影响主要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排放。氧化亚氮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百年尺度增温潜势分......

研究揭示氮沉降在我国东北典型森林的去向和再分布

随着氮沉降全球化和我国氮沉降形势越来越严峻,准确量化沉降氮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滞留和分配是评估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方向和程度的关键。15N标记手段不仅能准确量化沉降氮在不同生态系统组分中的滞留率,还可......

科学家发现中国大气氮沉降的转型变化的新趋势

大气氮沉降增加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对全球尺度的粮食生产、碳氮循环及环境质量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被确认为全球氮沉降最严重的区域......

沈阳生态所揭示氮沉降对植物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

植物群落的养分特征影响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和过程,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物种个体养分状况的改变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即植物养分特征的种内和......

沈阳生态所揭示氮沉降对植物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

植物群落的养分特征影响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和过程,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群落养分特征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途径:物种个体养分状况的改变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变化,即植物养分特征的种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