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6 16:13 原文链接: 8月王牌聚焦:科研巨星与新星的陨落

  8月,生命科学界两位学者的相继离世让人唏嘘不已: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Roger Tsien)于8月24日在俄勒冈州去世,享年64岁;39岁中科院女科学家、“青年千人”获得者赵永芳8月15日因病离世。

  前者是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圣地亚哥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2008年,钱永健凭借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而共享了该年诺贝尔奖化学奖。

  作为当今生命科学集大成的科学家,钱永健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和诺贝尔奖“双得主”。

  让钱永健获奖的绿色荧光蛋白被喻为生物化学中的“北斗星”。2008年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公报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改造与显微镜的发明相提并论:“绿色荧光蛋白在过去的10年中成为生物化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引路明灯……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另外一位科学家是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赵永芳研究员。1995年起,赵永芳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本科毕业后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深造,并于2004年获理学博士学位。两年后,赵永芳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研究助理。

  自2007年起,赵永芳曾先后在权威科学期刊《Nature》上发表三篇论文,其中两篇论文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她还在专业权威期刊 《Nat Chem Biol》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一篇文章。此外,赵永芳还于2015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此外昨日获悉,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张丽珠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9月2日逝世,享年95岁。

相关文章

科学家建立基于膜透过荧光蛋白的邻近细胞标记技术

1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王立新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Geneticdissect......

基于膜透过荧光蛋白的邻近细胞标记技术获进展

1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立新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Geneticdissectionofinte......

北大团队:新型荧光探针检测内源大麻素的时空动态变化

内源性大麻素(eCB)是由神经元合成和释放的一类脂类神经调质分子,可参与大脑多个脑区的突触可塑性调节,对情绪、睡眠、食欲等神经活动过程具有调控功能。内源大麻素系统的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成瘾......

提升声学报告基因灵敏度,可深入观察研究单个细胞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自然·方法》上发表研究介绍,其研制的声学报告基因(acousticreportergenes)灵敏度提升,能够对单个细胞进行成像研究。报告基因是一段特殊的DNA片段,通常编码荧......

GFP:荧光蛋白的起源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是一个由约23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从蓝光到紫外线都能使其激发,发出绿色荧光。GFP的荧光非常稳定,在激发光照射下,其抗光漂白能力比荧光素强很多。因此GFP及其变种被广泛......

JACS:揭示荧光蛋白光异构化途径的结构证据

斯坦福大学StevenG.Boxer课题组揭示了荧光蛋白光异构化途径,以单个氯邻位取代的rsEGFP2为模型,通过测得Cl-rsEGFP2晶体结构的顺反构型,区分荧光蛋白(GFP)光异构化途径(OBF......

JACS:揭示荧光蛋白光异构化途径的结构证据

光异构化反应由于其灵敏的感光生物学功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领域,如光学数据储存、分子转换。光异构反应中,以双键顺反异构化最为常见。共轭体系如绿色荧光蛋白(GFP)双键的异构化有两种途径,单键翻转(OB......

卡夫里奖授予CRISPR研究人员

由生物化学家VirginijusSiksnys带领的团队独自开发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图片来源:VilniusUnivCRISPR再次牵扯到另一个科学大奖,而这次涉及到一位贡献有时被忽略的科学家......

外国学者通过多色荧光蛋白揭示新心脏细胞的形成

心脏病发作会导致部分心脏组织死亡,从而降低其排出血液的能力。最近有证据显示,在儿童早期发育后,心脏确实会生长新细胞,但这些新细胞的来源一直是一个谜。于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通......

日本研发出高亮度发光蛋白

日本研究人员通过改良化学发光蛋白,最新研发出增强型发光蛋白,发光亮度是先前的2到10倍,有望用于较为复杂的生物学观察和药物研发等。2012年和2015年,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曾将一种名为“海香菇”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