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07 16:38 原文链接: 在实验室的忙碌让他幸福和充实

  步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实验楼e栋的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静谧的走廊里弥漫着一股化学试剂气味。二氧化碳分子活化及催化转化,正是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化学学院院长吕小兵所在团队目前研究的主攻方向。

  喜欢这个美丽的城市

  3楼的一端尽头,是吕小兵的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个电脑,一个书柜,几盆简单花草,还有一副谦和的面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集诸多光环于一身的吕小兵在大连做了19年学问,谈及选择留下的原因,他说自己有着简单的心境:因为喜欢这个美丽的城市,因为欣赏北方简单的人际关系,因为离不开大工校园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吕小兵是安徽人,言语间浸着抹不去的乡音。

  实验室生活占据着吕小兵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此时,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的年轻人,大多是他的学生。“我们的团队里有博士生、硕士生,也有几位年轻教师。这些学生都非常优秀,可以说,中国这一代从事学术研究的年轻人与国外年轻人的研究水平并没有差距。”毋庸置疑,这份自豪源于勤奋。吕小兵说,从早上8点直到晚上10点,实验室经常灯火通明。“希望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这是为人师者的吕小兵最朴素的愿望。

  未来依旧会简单朴素地度过

  多年来,夜以继日所成就的研究成果,并未被封闭在象牙塔里。如今,基于二氧化碳活化的科研成果已成功对接市场。吕小兵说,国家每年不惜巨资投入科研经费,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相关领域的经济发展,反哺社会。而在精细化工研究方面,其实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我认为,最近10年以及未来的10年至20年,都是中国做研究最好的时期。”吕小兵坦言。眼下,中央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利好政策频发,给大连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而在化工领域,大连所拥有的重点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量举足轻重。“大连需要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让更多的企业真切地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积极对接转化科研成果,让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能够尽快为企业发展助力。”吕小兵建言。

  刚刚踏上这座城市的土地时,他刚刚27岁。19年过去了,如今已经逼近知天命的年龄。吕小兵说,他的青春和梦想都已经深植在这片沃土。未来,他的生活依旧会如过去19年般简单朴素,在实验室的忙碌中感受充实,在城市美景中感受幸福。

  新闻链接

  国家“万人计划”

  国家“万人计划”,全称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并行、面向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支持计划,是统筹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造就宏大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用10年左右时间,面向国内分批次遴选1万名左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给予特殊支持。半岛晨报、海力网记者黄凤桐

  人物名片

  吕小兵

  男,1970年10月出生,2002年6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化学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基于小分子活化的立体选择性可控配位聚合方面的基础研究,他领导的课题组在基于二氧化碳的手性精细化学品构筑方面做出了有特色的研究工作,相关产品已获工业化应用。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2013年“小分子活化与仿生催化”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相关文章

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研究有了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德会团队,应邀发表了关于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选择性调控的综述文章。该综述系统介绍了二氧化碳加氢制碳一产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碳加氢的选择性调控策略、存在的......

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取决于土壤碳底物

甲烷(CH4)与二氧化碳(CO2)的相对排放量是探究气候变暖影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深入理解CH4与CO2排放的温度敏感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梁玉婷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

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为何下降?人类活动变化导致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地球科学论文指出,人类活动的变化或导致16世纪大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原因是公元1450-1700年新旧大陆交流期间美洲大规模土地利用的变化。这项研究......

新思路!低浓度二氧化碳实现直接电解转化

二氧化碳电解能够将烟道气等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高值燃料和化学品,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负碳技术。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国雄和研究员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安庆大教授团队合作......

研究实现二氧化碳加氢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

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和研究员王集杰等在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

大连化物所等提出低浓度二氧化碳直接电解转化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碳基资源电催化转化研究组研究员汪国雄和高敦峰团队,与大连工业大学教授安庆大团队合作,在二氧化碳(CO2)电解制备燃料和化学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

替代性蛋白质或为碳减排开辟新天地

荷兰科学家研究认为,到2050年,用替代性蛋白质取代50%的动物产品,可以腾出足够的农业用地生产可再生能源(其能量相当于今天的燃煤发电),同时从大气中去除大量二氧化碳。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期刊《......

催化组合将二氧化碳转为碳纳米纤维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联合开发了一种耦合电化学和热化学反应的新策略,可将强效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转化为碳纳米纤维。这些材料具有广泛的独特性能和许多潜在的长期用途。研......

“十三五”:超额完成二氧化碳减排目标!

为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相关决议的要求,12月29日,中国正式向《公约》秘书处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四次国家信息通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两年更新报告》。两份报......

研究实现高效酸性二氧化碳电还原制甲酸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高敏锐和唐凯斌课题组合作,研制了一种具有“储液池”结构的片状铋基催化剂,在酸性环境中营造了局域强碱微环境,抑制了析氢副反应,促使二氧化碳向甲酸高效转化。12月12日,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