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22 14:08 原文链接: 德国学术自由正在经历什么

   德国北部,卡尔斯鲁厄。这是个安静的扇形小城,圆心是1718年建成的卡尔斯鲁厄宫殿,32条道路从宫殿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延伸出来。

  早晨7点,阿克塞尔·丰克(AxelFunke)登上自行车,经过宫殿并继续向北骑行。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他将深入城市北部森林的中心——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简称卡鲁理工学院)。

  9月,小城被落叶镀上了初秋的金黄,微风里裹挟着森林和泥土的清新。作为一名科学家,丰克非常享受清晨的这段旅程。不过,这样的放松感还源于另一个因素——两周前,他拿到了卡鲁理工学院的终身职位,他不必再为现实疲于奔命。

  丰克与“铁饭碗”

  3年前,丰克入职卡鲁理工学院,主要研究生物质新能源。今年9月,丰克与研究所的聘用合同到期,如果不能续签,他将面临失业。

  幸运的是,在最后的一个月里,他竞聘到了终身职位。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终身职位如同“铁饭碗”。“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终身职位有限,只有空余出来,年轻的科研人员才能申请并竞争上岗。”丰克说。

  按照德国科研机构的普遍做法,科研人员会与研究机构签订3年或5年左右的短期合同,到期续签,如果受雇6年仍拿不到终身职位,就无法继续在研究机构工作。

  “离开后,他们大多只能转向企业求职,不能继续做科研。”丰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今年1月,就在合同到期前的半年多,丰克得知学院公开招聘一名终身职位,得到机构领导的推荐后,5月份他开始着手写申请报告。

  “尽管终身职位竞聘时没有硬性要求,但在此之前,申请人每年至少要发表两篇论文,写两个项目申请,才有可能申请成功。”丰克坐在办公桌前,看着自己认真填写的申请表时感慨。

  在这份两页纸的申请中,丰克详细写明了自己的教育背景、科研经历,每年发表了哪些论文,填写了哪些项目申请,做过哪些项目,申请终身职位的初衷等。

  8月底,丰克与机构签订了终身职位的合同,拿下了这只“铁饭碗”。

  “一切科研工作还会继续,但我确实感觉瞬间轻松了不少。”丰克感慨,“现在,终于可以轻松地做一些自己最感兴趣而不是最出成果的研究了。”

  自由国的不自由

  在马普所等离子体中心教授拉尔夫·克雷伯(RalfKleiber)看来,那些为了“饭碗”而挣扎的年轻人,“根本无法享受‘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是德国科学家时常提起和反思的话题,而德国也是最先将“学术自由”写入宪法的国度。

  早在19世纪,德国还处于普鲁士王国时期。当时,普鲁士王国根据学者、政治家威廉·冯·洪堡的思想,在法兰克福西宪法草案的第152条明确规定:“学术及其教学是自由的。”

  如今,德国国家基本法同样明确了学术自由。基本法第5条第3项规定:“艺术与学术、研究与教学均是自由的。教学自由不得免除对宪法的忠诚。”

  2012年,为了预防国家操纵科研,德国联邦政府又立《学术自由法》,强化大部分公共科研系统的自治权。

  “这种精神认为,研究者应该可以决定他们研究的内容,且研究结果不受操纵。”汉堡大学法律系教授海恩里希·朱利叶斯(HinrichJulius)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今,在德国科研人仍有“戴着镣铐舞蹈”的感觉。

  在德国,科研机构不为博士生、博士后、非终身职业研究人员提供来自国家的保证性资金支持,这些年轻人们总要为了报告和项目疲于奔命。即便是在国立科研机构,情况也是如此。

  “不仅如此,经费对项目的选择,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对学术自由的限制。”朱利叶斯说。

  “为”与“不为”

  虽然丰克很享受在卡鲁理工学院的工作,但他有时还是会羡慕能在大学里做研究的人:“感觉在大学里做研究会很自由”。不过,事实并不像他“感觉”中的那么美好。

  在德国,大多数大学由地方政府管理和支持,并可以从第三方申请竞争性经费。提供竞争性经费的第三方机构,包括有政府背景公共经费机构,及无政府背景的企业等。

  由于长期受学术自由精神的熏陶,加之对“纳粹科学”的持久反思,德国科学界对科研独立问题颇为敏感。鉴于经费来源可能会影响研究的公正与自由,“大学究竟可以接受哪种第三方基金,是德国各大高校争论的话题。”朱利叶斯说。

  这样的讨论在德国并不少见。

  2007年起,柏林洪堡大学、柏林工业大学就与德国银行曾签订过特殊合同,银行连续4年为高校提供1.2亿至1.7亿欧元的资金,一方面建设量化产品实验室,将先进数学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另一方面资助两位分别来自两个学校的优秀教授。但是,德国银行有权选择资助哪些教授,并有权审阅该实验室成员待发表的论文。此文一出,科研独立问题再受热议。

  今年7月,迫于公共舆论压力,德国美因茨大学校长宣布,将与某慈善基金会重新拟定合作合同。此前的合同规定“基金会有权否决学校的教师聘任”,而美因茨大学的教授认为,这一规定将直接危害到在研人员的科研自由。

  “如果大学接受的是公共性的第三方经费,学术自由基本上不会受到操控。但如果接受的是由非政府第三方支持的项目,可能会出现研究被干预的情况。因此,‘度’的把握和判断非常重要。”朱利叶斯说。

相关文章

万钢与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会长马丁•舒尔茨举行会晤

2月6日,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京会晤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会长、欧洲议会前议长马丁·舒尔茨(MartinSchulz)一行。双方就加强中德及中欧科技合作等相关话题交流探讨。万钢对舒尔茨一行来访表示......

中国留学生5年内不得入境美国,外交部:这就是自诩学术自由的美国?

1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多名中国留学生近期入境美国时遭到长时间盘查,并被检查手机、电脑等随身电子设备,一些学生的签证被注销,并被告知5年内不得入境美国。请问发言......

德国科学院院士IngridFleming加盟华中科大

6月5日,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医学院科研院长IngridFleming教授应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邀请来校交流访问,受聘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授聘仪式在同济医学院举行,校长......

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与德国“隐形冠军”培育政策研究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多样性、差异化的经济生态,是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对此大家已达成共识。近年来,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发力......

又一院士增选公布,同济大学张弛教授当选

日前,德国国家工程院正式发布2022年度院士增选结果,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弛教授当选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又称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GermanNationalAcademy......

德国环境部长反驳日本官员:对核污水排海无法欢迎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当地时间16日,七国集团(G7)气候和能源部长会议闭幕。在之后的记者会上,德国环境部长莱姆克就福岛核污水排海一事,反驳日本经济产业相西村康稔,认为德国“无法对核污水排海持欢迎意见”。......

格尔利希:有时间思考的自由,是最重要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1/488921.shtm宣布获奖37天后,11月6日,德国科学家迪尔克·格尔利希(DirkG......

德国耶拿整体全方案助力装备升级助力高校设备购置更新

2022年9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发布《关于抓紧做好科学研究重大仪器设备采购和配套设施》的预通知,为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创新能力,拟对高校科学研究所需重大仪器设备购置与更新、......

朔尔茨访华,随团12家企业都有一个共性

在中德经贸关系出现一些杂音的当下,此次访问无疑传达出德国工商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记者根据德媒披露的消息梳理发现,此次随朔尔茨访华的商界领袖来自多个行业,他们代表的企业每年在华营收高达数百亿欧元。这些具......

技术原理类似纠缠“装配线”首个可编程光学量子存储器

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和乌尔姆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首个可编程光学量子存储器。新技术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纠缠“装配线”,其中纠缠的光子对会按顺序创建并与存储的光子结合。该研究作为“编辑推荐”发表在最新一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