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7 11:21 原文链接: CancerRes:普通食品添加剂可导致结肠癌

  生物通报道:乳化剂(Emulsifiers),被添加到大多数加工食品中,以帮助优化食物质地和延长保质期。然而,根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乳化剂可以改变肠道菌群,从而促进肠道炎症和大肠癌的发展。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表明在小鼠中,经常食用膳食乳化剂,可加剧肿瘤的发展。这项研究是由乔治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Emilie Viennois、Didier Merlin、Andrew T. Gewirtz和Benoit Chassaing带领完成的。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在2012年导致大约700000人死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肠道菌群——栖息在人体肠道的巨大、多样化的微生物种群,在推动大肠癌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微生物群也是引发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因素,这是炎症性肠病(IBD)最常见的两种形式。IBD已知可促进结肠肿瘤发生,并引起结肠炎相关癌症。低度炎症,是比IBD更普遍的一种病症,已被证明与改变了的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疾病相关,并已经在多例结直肠癌中被观察到。这些最新的发现表明,膳食乳化剂可能是引起这种关联的部分原因。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Viennois说:“从20世纪中期以来,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明显增加。这种疾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肠道菌群的改变,这会创造一个有利于肿瘤发生的环境。”

  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Chassaing说:“这些疾病的急剧增加,发生在保持不变的人类遗传学中,这指出了环境因素的关键作用。”

  乔治亚州立大学研究团队此前报道称,在肠道中的低度炎症是由膳食乳化剂消费推动的,乳化剂是洗涤剂样的分子,被添入大多数加工食品,消耗它们可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乳化剂被添加到食品中,似乎符合时代背景,并已被证明能够促进细菌跨上皮细胞间的迁移。Viennois和Chassaing假设,乳化剂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大肠癌。他们设计了小鼠实验来测试这种可能性。

  在这项研究中,该研究团队用两种非常常用的乳化剂来喂养小鼠:聚山梨酯80和羧甲基纤维素,模拟众多乳化剂的广泛消费。研究人员发现,食用乳化剂彻底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种类组成,使其变得更加促炎性,从而产生一种有利于癌症诱导和发展的生态位。细菌物种的改变,可导致细菌表达更多的鞭毛蛋白和脂多糖,这会激活免疫系统的促炎症基因表达。

  当使用一个完善的结肠癌模型时,研究人员发现,膳食乳化剂的用量足以使动物更易患上结肠肿瘤,因为这会产生和维持一种炎性环境,与改变了的增殖/凋亡(细胞死亡)平衡有关。研究人员发现,肿瘤发展的增强与肠道菌群的改变有关,其特征在于促炎性潜力的增加。

  这项研究表明,乳化剂诱导的微生物组改变,对于驱动肠上皮细胞中动态平衡的变化,是至关重要和充足的,这被认为控制着肿瘤的发展。在没有微生物组的小鼠(无菌小鼠)中,食用乳化剂的作用被消除了,将来自乳化剂处理小鼠的微生物组,移植到无菌小鼠肠道内,足以转移肠上皮细胞内稳态的变化,从而表明微生物组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支持这一概念:搅动宿主与微生物组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轻度肠道炎症,可能会促进结肠癌的发生。该研究小组目前正在调查哪些微生物组成员触发了这种不利影响,以及改变了的微生物所诱导的促癌机制。

  除了食品添加剂之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很多日用品所含成分也致癌。三氯生(Triclosan)是肥皂、洗发水、沐浴露、牙膏等许多日化产品常用的抗菌成分,用途非常广泛。加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长期接触这种化合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项研究发表在2014年十一月十七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研究显示,三氯生会在实验室小鼠中引发肝纤维化和癌症,而且这个效果所涉及的分子机制与人类有关。相关阅读:PNAS:常见肥皂成分可能致癌。

  今年初,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称,该校与悉尼大学等科研机构共同研究发现,备受减肥人士和健身爱好者欢迎的铬元素膳食补充剂,会在进入人体后部分转化成致癌物。相关阅读:研究称备受减肥人士欢迎的铬元素膳食补充剂可能致癌。

相关文章

我国科研团队发现小分子多肽可有效抑制结肠癌转移

2月26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该院胡俊波教授、王桂华教授团队联合电子科技大学许川教授团队通过RNA测序、蛋白质谱分析、体内体外实验等多种实验,揭示结肠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提......

三种靶向药联合阻断结直肠癌晚期峰回路转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肿瘤科病房内,田大叔正开心地收拾着行李。“老田,出院啦,祝贺祝贺,回了陕西也要跟我们保持联系哦。”“对呀,你恢复得效果那么好,我们还要跟你多请教呢。”“就是就是,希望我家那位也能有你......

科学家们发现了早期结肠癌的4个重要警告信号

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了四种关键的迹象和症状,表明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警告信号可能在更及时地发现和诊断年轻成年人的这种类型的癌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近来,年轻成年人的结......

结直肠癌有望成为第二个被人类“消灭”的癌症

近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数据收集截止时间为2019年8月31日,包含了31个省(区、市)的数据,覆盖3.8亿人。与以往不同,该报告首次公布了各省......

PRMT1调节的坏死和结肠癌免疫的分子机制

坏死性细胞死亡的特征是细胞肿胀、质膜破裂和细胞器破裂,这与凋亡和其他类型的细胞死亡不同。坏死曾经被认为是一种由物理化学应激引起的不受调节的细胞死亡,直到程序性坏死(称为坏死)被解开。坏死在坏死性癌症细......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可用于结肠癌辅助治疗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教授李孟鸿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为丁酸梭菌促进化疗/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GutMic......

研究发现丁酸梭菌可用于结肠癌辅助治疗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病学研究所教授李孟鸿团队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作为益生菌的丁酸梭菌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发挥着辅助作用,为丁酸梭菌促进化疗/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见解。相关研究发表于GutMic......

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获揭示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陈奕鸿、徐南竹、洪畅等本科生历时近四年,首次阐明了分子马达Myo1b(肌球蛋白1b)在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CellDeath&......

广东专家团队实现人工智能结肠癌病灶影像精准分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12日发布消息称,该结直肠肛门外科吴小剑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自主结肠癌病灶影像精准分割的人工智能临床解决方案。相关研究结果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算法期刊《医学图像分析》发表。基于影像......

螺旋藻高效载药系统可嵌入肠道延长释药过程

受访者供图医线传真科技日报讯(洪恒飞记者江耘)12月13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周民研究员团队联合哈佛医学院陶伟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口服给药策略。该研究利用螺旋形......